《大学》、《中庸》研究:七家批判与方法反思 《大学》、《中庸》研究:七家批判与方法反思

《大学》、《中庸》研究:七家批判与方法反思

  • 期刊名字:社会科学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邹晓东
  •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
  • 更新时间:2022-04-17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目前,两大方法论取向主导着《大学》、《中庸》研究:道统论解释学、片断性历史考据法.二者分别以义理的“最佳”性、考据的“片断”性,作为文本研究的“客观”性.但“最佳义理”情结缺乏历史感,再加之“正典一体-文本本义”预设,《大学》、《中庸》解读往往沦为特定成见的跑马场.而“片断性考据”则倾向于将哲学文本裂为碎片,这同样是在践踏文本的原始实在性.实际上,“文本研究的客观性”只能被界定为“在‘文本-研究者自己-所有其他读者’三方互动中接触‘文本的可理解性’”.《大学》、《中庸》研究者应大胆厘定“文献学约定”与“解释性研究”,力求在互动中把握文本的“主导性问题意识”.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