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基坑排水及循环水利用应用技术 大基坑排水及循环水利用应用技术

大基坑排水及循环水利用应用技术

  • 期刊名字: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苏敬涛,徐望宁,谷文斌
  •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沪
  • 更新时间:2020-03-24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第5卷第10期技术探讨2015年4月CONSTRUCTION后大基坑排水及循环水利用应用技术苏敬涛徐望宁谷文斌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沪)200135摘要:一体的大型公共建筑,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存在困难,地下水位高,雨量充沛,施工现场存在施工用水紧张;节约用水,收集利用水分为三类:①坑内渗水,②雨水,③生活废水;循环水系统设置,沉淀池的设置,蓄水池的设置:效益评价,项目内部的经济效益,技术效益,社会效益关键词:后浇带盲沟后浇带;集水井;波纹管;蓄水池;沉淀池;潜水泵;自动抽水浮标;排水洶;沉淀池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1工程概况下一层)、B区(公寓式酒店和购物中心地下二层区域)、C区(购物1.1建设规模中心地下一层),分区分块进行深基坑施工本项目用地面积225244m2,总建筑面积71.6万m2,基坑开挖面积2.1.2基坑排水困难17万m2,南北最长为470m,东西最宽为410m,占地面积153500m2本项目位于市区,该地块是市近几年重点开发区域,市政路网南北向长411米,东西向宽395米,分为A区、B区(B1、B2)、C区,管线尚处于规划建设阶段,由于基坑面积大,基坑存有大量的滲水其中地下室建筑总面积18.2万m2。包含了游乐场、购物中心、公寓式雨水,直接排人市政污水管网存在困难,也不能直接排入环绕工程周酒店、沿街商业五大功能区域,是集娱乐、购物、休闲、餐饮为一体边的九曲江,以防污染水源。的大型公共建筑22工程地质状况及气候特点1.2基坑平面布置22.1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本工程位于宁绍平原东部,分布着广泛的软土层,含水量丰富且有着充沛的地下水资源。本工程地下室为地下一层和地二层区,基坑开挖深度为5-9米,正好处在淤泥质粘土层,该土层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地下水位高等特点222工程气候特点本工程地理位置,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冬长,春秋短,四A区(地下一层)C区(地下一层)季分明,季风交替显著,每年都有台风经过,雨量充沛。依据市气象台开挖面积8.5万平方米开挖面积4.8万平方米统计,2012年市区年降水量近2000毫米23工程用水量大本工程面积大,用水多,如道路的冲扫、门口冲洗车辆的进出混凝土的养护、楼层消防用水等等,施工现场存在用水紧张,合理的解决现场水的利用,不但可以解决现场用水问题,还能带来诸多经济好处。为此,本工程从项目之初,就开始规划现场循环水的技术研究R区(地下二层争取最大限度的解决现场水源的收、集、用的相关问题。开挖面积3万平方3循环水利用种类为了缓解水资源危机,作为用水大户的施工企业,应采取积极措施节约用水。在施工过程中,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少用市政自来水收集利用水分为三类:①基坑内降水;②基坑边施工环路及平台降水③基坑内渗水。3.1基坑内降水该地区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1305.3mm,年最大降水量l6256mm(1997),年最小降水量797.3mm(1979),年平均降雨天数150.9,最大连续降雨天数184,雨量达251.3mm(1990-8-30~2012-9-16)。依据市气象台资料,2012年年降水量最2000毫米工程于2012年7月1份深基坑开挖,基坑施工期间正值台风多雨季节。雨水落到地面后,和地面的泥砂等杂合物混合,受到一定污染,经简单沉淀处理后,可以用于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路面喷洒、植物浇灌、消防降尘等。基坑施工时间200天,雨水量计算Q=17万m2×2000m3.2基坑边施工环路及平台降水基坑边施工环路及平台水平面积合计约1万m2,降水量收集计算1万m2×2.00m×200÷365=1.1万m3。大基坑所处平面位置3基坑内渗水2工程特点本场地北侧九曲江从东向西流过,九曲江起源于金峨道成岙白岩2.1基坑规模山,流经本场地后直奔铜盆浦,然后注入奉化江,流入大海。经过本21.1基坑面积大场地的江面宽约45m,水深1.0~2.5m,流速较缓慢,江水位主要受本工程基坑总面积约17000mn2,深基坑分为A区(室内游乐场地季节性气候的影响。场地地下水按含水介质及埋藏条件等可分为松散技术探讨第5卷第10期CONSTRUCTION2015年4月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定下限水位自动断开;高出设定上限自动闭合,将坑内水抽至卸载平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分布于场地上部填土及浅部粘性土与淤泥台沉淀池中层中,水位埋深一般为:0.20~1.60m,其黄海高程一般为排水沟地下室顶板1.01~366m。直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水位受季节性变化明显一般的年变化幅度在15m左右,该地下水径流短,以蒸发排泄的为主地下室外墙根据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土方开挖过程中,遇到的是松沉淀泡岩类孔隙潜水。本工程开挖过程中基坑内按设计要求采用重力式排200疆锌锅管水,即集水排水,主要解决的是排除坑内滲水。基坑内地下滲水,由于受到的污染小,属于优质水源,应尽量用于混凝土养护、砌体湿水、卸载平台砂浆搅拌等设自动抽水浮标后浇带为确保基坑开挖期间滲水量估算准确,项目部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原后浇带盲沟禁水泵吸水口一层钢丝网5土夯实数据采集并统计,得出基坑每平米渗水量约00015m3/m2d。相当于一瓶15L雪碧的量。基坑施工时间约为200天,渗水量计算:17万m2×0.0015×200=5.1回土前基坑水抽至沉淀池剖面图合计水收集量:186+1.1+5.1=24.8万m34循环水系统设置本工程开挖过程中及地下结构施工阶段基坑四周设置止水帷幕,防止基坑外孔隙灒水渗入;基坑内按设计要求采用重力式排水,即集水排水,主要解决的是排除坑内渗水和雨水。因开挖过程中土质为淤泥质粘土,故排水采用盲沟+集水井形式,防止泥土、杂质进入集水井,堵塞抽水泵循环水设计总思路:基坑内土层滲水由后浇带盲沟流至端部集水井,表面水也通过后浇带流至端部集水井,经水泵抽至沉淀池。基坑回土前基坑水抽至沉淀池三维图顶及周边的地表水经排水沟流入沉淀池。在基坑的东、南、西、北四个边坡卸载平台上设置沉淀池,每边设3个2米(长)×2米(宽)2.5米(高)沉淀池,共计12个。沉淀后,经直径200的波纹管流地下室外塘水池,共设4个4米(长)×2米(宽)×2.5米(高)蓄水池沉淀池每个蓄水池配1台7.5KW清水泵,把储存的水送至用水点41基坑内水收集地下室本工程基坑内排水采用排水沟+集水井的排水形式,排水沟纵横交错、网状布置。在底板后浇带位置下设排水盲沟,沟底口宽度设自动担水得标40omm,上口宽度为600mm,最浅部位深400mm,纵向排水坡度为0.5%,后浇带百沟水案吸水口票一层丝沟内填入页片岩或卵石等易渗水材料埋D200钻有Φ10~Φ15小孔PVC管,盲沟遇地梁须从梁下穿过。局部底板结构边缘到支护桩距离较小,可适当调小盲沟宽度。回土后基坑水抽至沉淀池剖面图基坑内水分为两股水流入集水井,一股水由后浇带盲沟流一股水经后浇带垫层面流入盲沟。回土后基坑水抽至沉淀池三维图4.2基坑顶水收集基坑顶一周为现场施工环路,在施工环路靠基坑一侧设400m×400mm的排水沟。施工环路以0.5%的坡度坡向水沟。坡顶水沟以0.5%的坡度,引流到就近的沉淀池。排水沟施工道路05%预留孔沉淀池基坑边集水坑按照后浇带位置留设,位于后浇带肓洶端部,配置台5.5KW的潜水泵,潜水泵四周垫一层石子并包裹两道铁丝网,防止杂物吸入堵塞水泵。潜水泵设自动抽水浮标,当集水坑水位低于设卸载平台第5卷第10期技术探讨2015年4月CONSTRUCTION后回土前坡顶地表水收集图排水预留孔出水口施工道路0.5%士压豆直程?00纹音内,外面抹防水秒沉淀池回土后坡顶地表水收集图4.3沉淀池的设置蓄水池立面图沉淀池水泥多孔砖砌240mm厚,内、外表面防水砂浆抹灰;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并预留500mm×500mm孔,平时用盖板封住;预留在蓄水池中配备1台7.5KW的水泵抽排到用水现场。孔附近预埋钢爬梯;底部留一个300mm×300mm清掏口,平时用塞子5效益评价塞住清掏口。沉淀池需要定期掏淤泥,清掏工人从顶板预留洞经钢爬51项目内部的经济效益梯下到池底,打开塞子将淤泥从清掏口掏出。本次课题通过对循环水的综合研究,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减进木只人水少浪费,节约了成本。经统计,从2013年7月1日到2013年1月4构适柱日共集水(雨水、地下水)248万吨,按照当地每吨水5.3元(商业用水)计,共为项目节约了13144万元52技术效益循环水的重复利用历来就是一个热门课题,但是在国内由于技术、内,外面抹防水砂桨观念的限制,绝大多数项目并没有很好的实施。本次课题通过一定的研究和实践,提炼出了一套可行的办法,从技术上突破了以往对常规出水口水资源的单一利用,为以后类似的工程提供了借鉴依据。社会效益53.1环境效益内口(患于住)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水资源的匮乏,人类对水的利用要沉淀池平面图沉淀池立面图求也越来越高。本课题通过对雨水、地下水等可用水资源的收集和重44蓄水池的设置复利用,既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保护了环境,符合绿色施工蓄水池主要设在用水较为集中附近,总共4个蓄水池,分别设于环保理念的要求茶桃路边的1#门、3#门,天童南路边的6#门,以及场地的西北角。3.2社会评价蓄水池4米(长)×2米(宽)×2.5米(高),把沉淀后的清水用直本次课题的深人探究,不仅提高了本项目知名度,也为社会树立径200mm波纹管引入蓄水池储存。了良好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参考文献(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苦水池立面图文章被我刊收录,以上为全文。此文章编码:2015A3760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