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人性中的根本恶”与荀子“人性恶”之比较 康德“人性中的根本恶”与荀子“人性恶”之比较

康德“人性中的根本恶”与荀子“人性恶”之比较

  • 期刊名字:伦理学研究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徐瑾
  •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 更新时间:2022-04-19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康德认为作为有限的理性存在者既有“善的秉赋”也有“恶的倾向”,恶源自于质料及经验性杂多对理性的干扰,改恶迁善应当进行“思维方式上的转变”,将基于理性的道德法则置于基于质料的自爱或幸福法则之上,并以道德(宗教)信仰保证德福一致及道德律的践行.与康德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无所谓善恶不同,荀子认为“生而好利”的基于欲望的自然天性决定了人性本恶,后天“化性起伪”的方式着重于以圣人、师长为主导的礼义教化.康德偏重先验分析的自由意志与苟子着重经验教化的方式都有助于人的道德自律的形成.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