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绪标签与性别标签加工时程差异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大学生情绪标签与性别标签加工时程差异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大学生情绪标签与性别标签加工时程差异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 期刊名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邓欢,江琦,马静,纪婷婷,朱梦音
  •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 更新时间:2022-04-07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目的:比较大学生情绪标签与性别标签的加工差异,探讨情绪标签的时程.方法:选取1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情绪标签任务和性别标签任务,分别记录选择正确的情绪标签词和性别标签词的正确率与反应时.同时收集脑电数据进行事件相关电位参数分析,包括P1、早期负后波(EPN)和晚正波(LPP)三个脑电成分.其中,LPP由于时间窗口跨度宽,以50ms为间隔,分为7段(450~500 ms、500~550ms、550~600 ms、600~650ms、650 ~ 700 ms、700~750ms、750~ 800 ms).结果:情绪标签反应时长于性别标签[(1095.6±218.1)msvs.(1007.6±219.3) ms,P<0.01],但两者的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1±5.8)%vs.(91.5±4.6)%,P>0.05].情绪标签仅在550~600 ms的时间窗口内,LPP波幅大于性别标签[(5.9±3.2)μv vs.(4.8±2.8) μ.v,P<0.05].其他脑电成分及其他时间窗口内的LPP,情绪标签与性别标签的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与性别标签相比,情绪标签可能在某一时间段内存在情绪的符号加工过程,从而导致LPP波幅先上升,而标签情绪之后,又使LPP波幅下降,形成内在的情绪调节过程.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