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对儒学概念的译介——以“天”的翻译为例 十七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对儒学概念的译介——以“天”的翻译为例

十七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对儒学概念的译介——以“天”的翻译为例

  • 期刊名字:学术研究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罗莹
  •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 北京
  • 更新时间:2022-04-24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十六、十七世纪来华耶稣会士的“四书”西译活动实为“儒学西传”的源头,其译文直接奠定了欧洲启蒙思想家对于儒家思想的理解.在《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里,“天”这一儒学概念在跨文化译介过程中,其“名”与“实”在语境更迭中出现了分离断裂,继而由译者凭借自身的神学知识及价值取向重新进行人为设定,原文与译词表面一一对应的背后掩盖的是中西异质文化之下不同的天人观.结合“礼仪之争”的历史背景,亦可从译文中切实了解到耶稣会士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以及他们如何为自己采取宽容适应儒家文化的传教政策进行辩护.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