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河南省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05年河南省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05年河南省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 期刊名字:中国稻米
  • 文件大小:833kb
  • 论文作者:董家胜
  •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更新时间:2020-11-06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育种与品种中因稻米2005年第5期2005年河南省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董家胜摘要: 2005年河南省审定通过6个水稻新品种:红光粳1II优838增产5.3%。2004年参加豫南稻区生产试验,平均单号、两优培粳、中优293.I优550、冈优336.B优827,现将其特征产563.0 kg/667m ,比II优838增产2.9%。适宜豫南籼稻区特性及产量表现简介如下。种植。关键词:河南;2005年;审定品种4. I优550系由 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品种来源:I 32Ax信恢550。属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在豫南稻1.红光粳1号系由河南省新乡县新科麦稻研究所选区全生育期143天。株高124 cm,茎秆粗壮,抗倒性好。2004育。品种来源:豫粳7号x黄金晴。属中晚粳类型,全生育期年品质测定:出糙率80.0%,整精米率61.5%,垩白粒率161天。株高101.3 cm,茎秆粗壮,抗倒性强。2005 年品质测27%,垩白度5.4%,直链淀粉21.6% ,胶稠度60 mm,综合评定:出糙率84.5% ,精米率75.7% ,整精米率70.3% ,垩白粒价米质达部优3级。2004年抗性鉴定:高抗稻瘟病,中抗纹枯率3% ,垩白度0.2%,直链淀粉16. 62% ,胶稠度86 mm,综合病,中感白叶枯病。2002年参加豫南稻区中籼稻区域试验,平评价达国标优质米1级。2004年抗性鉴定:中抗纹枯病、白叶均单产572.2 kg/667nm? ,比I优838增产3.9% ;2003年续试,枯病;中感穗颈瘟病,感稻瘟病;抗虫性中等,耐寒性较强。平均单产396. 9 kg/667n2 ,比I优838增产0.7%。2004年参2003年参加河南省粳稻区试,平均单产432.9 kg/667m? ,比黄加豫南稻区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52.9 kg/667m2 ,比I优838金晴增产3.3%,比豫粳6号减产5. 5% ;2004年续试,平均单增产1.1%。适宜豫南籼稻区种植。产520.9 kg/ 667m? ,比黄金晴增产15.6%,比豫粳6号增产5.冈优336系由四川眉山裕丰种业有限公司选育。品0.8%。2004年参加河南省粳稻品种生产试验,平均单产种来源:冈46A x裕恢336。属中籼迟熟杂交籼稻,豫南稻区521.5 kg/667n2 ,较豫粳6号减产0.6%。适宜河南沿黄粳稻全生育期春茬150天左右,麦茬146天左右,比汕优63迟熟区种植。3~4天。株高117 cm,茎秆粗壮,耐肥抗倒。2004年品质测定:2.两优培粳系由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出糙率79.6%,精米率68.5%,整精米率53.6%,垩白粒率育。品种来源:培矮64S x粳稻94205,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28% ,垩白度3.4%,直链淀粉含量21.6%,胶稠度72 mm,综品种委员会审定。属粳型两系杂交稻类型,豫北沿黄稻区全合评价达国标优质米三级标准。2000年抗性鉴定:抗稻瘟病、生育期145~ 150天,豫南稻区全生育期132天左右,株高白叶枯病;轻感纹枯病和稻曲病。2002 年参加豫南稻区籼稻118.4 cm。2005 年品质测定:出糙率82. 1%,精米率73.0%,区试,平均单产619.7 kg/667m2 ,比II优838增产4. 1% ;2003整精米率69.0%,垩白粒率27%,垩白度3.2%,胶稠度70年续试,平均单产423.3 kg/ 667m7',比II优838增产1.0%。mm,直链淀粉20% ,主要指标达国优3级标准。2002 年抗性2004年参加豫南稻区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41.0 kg/667n? ,比鉴定:抗苗瘟、叶瘟和穗茎瘟; 2001 年抗性鉴定:中抗叶枯II优838减产1.1%。适宜豫南稻区春茬、麦茬种植。病。1999年列席河南省中晚粳组区域试验,平均单产654.16.B优827系由西南科技大学水稻研究所选育。品种来kg/ 667m',比豫粳6号增产11.7%; 2001年参加国家“中作源:不育系803A 与恢复系527杂交而成。属籼型“三系”杂交93”组区试,平均单产567.0 kg/667m2? ,比中作93增产8.2%;稻,全生育期141天,比对照I优838早熟5天。株高127 cm,2002年续试,平均单产655.0 kg/ 667m2',比对照中作93增产耐寒性中等。2005 年品质测定:出糙率81% ,精米率73.2%,22. 1%。2004年参加河南省夏粳稻组生产试验,平均单产整精米率52.2%,垩白粒率29.5% ,垩白度4. 1%,直链淀粉563.2 kg/667n2',比豫粳6号增产7.3%。适宜河南沿黄稻区22. 5%,胶稠度55 mm,透明度1.5级,综合评价达国标优质及豫南籼改粳区作--季春稻或麦茬稻种植。米3级。2000、 2002两年抗性鉴定: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3.中优293系由安徽荃银禾 丰种业有限公司选育。品穗茎瘟病。2003 年参加河南省豫南稻区区域试验,平均单产种来源:中9A x YR293。属中熟三系杂交籼稻,全生育期144401.8kg/667n,比II优838增产2. 14%; 2004年续试,平均天。株高132 cm,茎秆粗壮,抗倒性好。2004年品质测定:出糙单产568.5 kg/667m?,比1I优838增产3.3%。2004 年参加豫率80.0%,整精米率62.0%,垩白粒率14%,垩白度1.4%,南稻区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58.6 kg/667m2 ,比II优838增产直链淀粉21.6% ,胶稠度52 mm,综合评价米质达国优3级。2. 1%2004年抗性鉴定:中抗白叶枯病,中感稻瘟病。2003年参加豫中国煤化工南稻区中籼组区域试验,平均单产363. 3kg/ 667m7, 比I优THCNMHG站,郑州40002。838减产7. 65%; 2004年续试,平均单产579.5 kg/ 667n2 ,比收稿日期:2005-07 - 07●24●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