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识别与共情的相关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识别与共情的相关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识别与共情的相关性

  • 期刊名字: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常荷,董毅,汪凯,熊祖伦,张凤凤,张晓倩,张爱国,章龙泽,张
  •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 更新时间:2022-05-02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识别能力及其与共情能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面孔识别任务(SFRT)对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试,与54例健康对照者作比较,同时作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评估.结果 患者组SFRT平均反应时[(2188±1138) ms]长于对照组[(1152±326) ms,P<0.01],正确率[(80±16)%]低于对照组[(88±6)%,P<0.01].患者组IRI-C总分、PT分、FS分、EC因子分[分别为(44.82±10.50)分,(8.98±3.56)分,(11.87 ±4.38)分,(14.73 ±4.00)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9.85±10.28)分,(10.78 ±3.86)分,(14.98±6.12)分,(17.39 ±4.56)分],PD因子分[(9.37±5.12)分]高于对照组[(6.52±3.8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0.01).患者组SFRT正确率与IRI-C的FS因子分呈正相关(r=0.322,P<0.05),平均反应时与PD因子分呈正相关(r=0.303,P<0.05);对照组SFRT正确率与IRI-C的FS因子分呈正相关(r=0.360,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自我面孔识别及共情能力的缺损,自我面孔识别能力与共情能力间存在某种关联.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