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性皈信和习得性皈信:农村熟人社会的基督教皈信 需求性皈信和习得性皈信:农村熟人社会的基督教皈信

需求性皈信和习得性皈信:农村熟人社会的基督教皈信

  • 期刊名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韩恒,王瑛
  •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 更新时间:2022-04-11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斯达克的皈信理论认为宗教皈信是理性行为,目的是增加或保持社会资本.但该理论源于西方陌生人社会,对中国农村社区这一熟人社会中的宗教皈信难以做出有效解释.对一个村庄的调查表明,农村社区存在需求性和习得性两种皈信类型.需求性皈信是理性行为,但并不是为了增加社会资本;习得性皈信可以保持社会资本,但并非理性行为.需求性皈信属于“需求—供给”关系,信徒的“匮乏”以及宗教的“补偿”功能是需求性皈信的关键.但基督教发挥的“补偿功能”是可以被其他宗教甚至非宗教的民间组织所替代的.伴随着其他宗教的发展以及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基督教的补偿功能有可能被替代,需求性皈信在农村基督教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可能会降低.习得性皈信是潜移默化、自然而然的文化濡化,这种传播机制不仅会影响现在的家庭成员,而且还有可能影响子孙后代.在未来农村基督教发展中,这种传播机制发挥的影响可能会更久远.

论文截图
上一条:休谟问题探析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