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气化理论探新
- 期刊名字: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文件大小:256kb
- 论文作者:胡臻
-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
- 更新时间:2020-06-12
- 下载次数:次
气化理论探新温州医学院胡臻(温州325000关键词:气;气化;中医理论Key Words: qi; qi activity: Chinese medicine theory气是古老中国的一种哲学思折漫长的过程,以气作为宇宙本原想。气是宇宙万物之宗大千世界1气概念的原形的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中变化之源。气化流行,生生不息。因国古代宇宙本原理论的主流此,每当人们在探讨生命现象时,占人在讨论自然现象时总是气在中国古代有着众多含糊总会把视角投向“气”这一古老的力图从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寻找不清的含义。如:云气、天气地气宁宙观。种物质,作为宇宙万物的共同空气、义气、阴气、阳气、人气、鬼气做为一种原始的生命理论本原。在中国古代,关于宇宙本原气正气志气争气邪气喜气基点,一直贯穿着中医理论的始的讨论也是丰富多彩的。老子的怒气浩然之气、雾气、文气武气终。气的聚散离合等运动变化是维《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喜气、习气、腥气、泄气、小气、泄持人体生长壮老已各个生命过程二生三,三生万物”,主张道是宇气、凶气等等。字宙间一切自然现的基本要素。正如庄子所言:“人宙的本原。《管子水池篇》说:象生命现象和社会现象都可以用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气来表示。要了解气的真实涵义必死”。因此,了解气以及气的运动之宗室也。”他认为,水是宇宙万须探讨气的原型。变化过程对于探讨人体的生命现物的本原1.1自然现象说象及其活动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在诸多宇宙本原学说中,人们古人在观察宇宙现象时认识意义。对于气的认识过程经历了一个曲到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精微纤细、针灸治疗学的贡献。《伤寒论》条文中虽用穴甚少,但疗法的进一步拓展。常选用的穴位有:风池、风府、大椎、肺俞、肝俞、期门、笔者在对《伤寒论》针灸疗法进行考证的同时巨阙、劳宫、关元等;虽然有些条文中仅有“针足阳也在临床上反复得到验证,其疗效卓越。笔者认为只明”、“可刺”、“灸少阴七壮”、“灸厥阴”、“当灸之”有辨证灵活地运用汤药和针灸,才能彰显中医药的特等,而未述及穴名,但后世医家却相应地补充了足三色和优势,才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里、趺阳、太溪、复溜、涌泉、膈俞、气海、百会、太冲、行参考文献间、章门、神阙等穴名,并验证了其临床疗效。由此可李培生.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伤寒论讲义》.上以看出,针灸疗法在《伤寒论》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响是不容忽视的,如许叔微的“热入血室刺期门中国煤化工日期:2005-07-20)奸娠刺劳宫”、“太阳病欲传经针是阳明”、“阴毒渐CNMHG没,主任医师,医剥深”灸关元及“阴毒沉困”灸脐中等,皆是张仲景针灸縛,暫学。团中匡温故知新 old Materials for Insights现代远程教育无形无象、无所不包的特异现象,|气是宇宙万物生成和变化的基础。看,气是产生生命机体的基本物这种现象的事物被称之为气。如但是单用“风”、“雨”、“云”等自质。气化过程是维持机体生命现象《庄子》说:“天地一气”、“天下然现象作为气概念的原型,还很难的基本保证。人无不因气化而生,一气”。此时,人们虽然提出了气解释气做为生化万物的本原物质。也无不因气化而亡字但对气的认识还局限于一些现“风”、“雨”、“云”等自然现象只由此可见,气作为宇宙物质唯象之上是气化运动的一些外在表现不能一的本原实体起初纯粹以自然现说文解字》指出,气为送人揭示气化运动的本质象无定的姿态出现,随之在其自身的米,这当然不会是“气化”之气气作为生化万物的本原物质内在的矛盾运动作用下而逐渐分的本义。然而,查考气字,其解说确有存在的实体。正如北宋张载在化、异化或衍变。它所具有的创生为:“气,云气也。”此字的字形就《慎言》中指出的:“天内外皆气,性充塞于一切实体之中,使得绵延象由下向上升腾的气体在流动。而地中亦气物虚实皆气道极上下,不断的创生变化得以维系,这也就云”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造化之实体也”。所谓“造化之实是所谓的气化过程。因此,气化过“山川之气也”。也就是说,所谓的体”即指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物程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生成与变化云气是指在温煦阳光的照耀下,从质。这一物质实体的存在形式则是之中。地表泄出摇曳在空间、不久便随处于不断运动变化的微尘。21阴阳气化的不灭法则风消失的气体爱因斯坦认为,物质世界不是从阴阳学说来考虑,世界上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气字由原子和空间二元构成的。原子和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以化解为阴解释为云气,而云又为“山川之空间都是由某种共同的东西构成和阳。做为万物化生之源的气亦气”。通过对云的观察,自然使人的。近代物理学的成就已使物质的分阴阳。传说伏羲画八卦就用阴想到了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基本单位走出了原子的壁垒相继阳两爻代表阴阳两气。董仲舒在指出,“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找到电子质子中子、光子等200《春秋繁露》中指出:“天地之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多种基本粒子,而基本粒子仍可分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所以一朗朗晴空,乌云涌现,暴雨突割。这些近代科学的发现与气化学气可以分为阴和阳两部分。另一袭,这些变异是因风在吹动。风说中气为“宇宙粒子”说不谋而方面,气化本身也呈现出不同的作则万窍怒号”。可见,风是无形合。正是这些“宇宙尘粒”的不断属性。也就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无声的,看到众草的倒伏,听到空运动变化,化生了万物的变化都源于阴阳相互作用。所穴的鸣响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所以《荀子·礼论》指出:“天地之以《内经》中有曰:“风胜则动”。2气化运动的基本模式变阴阳之化”。《内经》更进一步日本学者前川捷三在《气的思想》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一书中指出,气概念的原型可以在古人认为,万物之始皆气化。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股代甲骨文卜辞中所见的风中求气化一词在中医学文献中始见于始,神明之府也”得。以风来作为抽象的气,因为风《内经》。其含义有二:一是指体内事物运动变化的动力在于气最易体验得知气的变化并且进一物质形态的相互转变过程如《素化本身的矛盾结果这一矛盾对立步指出:“风是气的异名”。问灵兰密典论》说:“膀胱者,州呈现出阴阳属性。所谓的阴阳之风是否就是气的原型有待进都之官,津液藏也,气化则能出化”即指在气化过程中表现出的一步商榷。但是具体的风与抽象的焉”。二是指运气变化过程中出现两种属性完全对立的过程即“阴气之间存在极为相似之处即都处的气化太过、不及,以及同天先天化”和阳化”两种情况。《内经》于无定的变化之中。和后天等。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散见指出:“阳化气,阴成形”。这里的12宇宙尘粒说于《素问气交变大论》中国煤化工活动。张介宾针对人们基于对风、雨、云等自然六元正纪大论》《素问CNMHG化”的不同特性做现象的不断深入观察逐渐总结出论》等文。所以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进一时晚明。他指出:“阳动第3卷2005年10月第10期25中中庭后现代远程教育Old Materials for Insights温故知新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气虚则推动无力,不能输送血液到|散变化,而其本体不为之损益”。形”。可见,“阴化”和“阳化”过全身;脾气虚则运化无能,水谷不“散而归于太虚,复其氤氲之本程的区别在于,前者体现为“静而化。二是机体没有足够的热能来维性,非消灭也”。他还用柴薪燃烧凝”的形体物质;后者体现为“动持生理需要则机体表现出寒证。阴化为火焰烟雾、灰烬等例子进而散”的功能活动。所以李呆在化太过则机体出现精微物质化生步证实气化的不灭性,说明气聚成《内外伤辨惑论》中指出:“天地太过而成病态机体表现为形态肥形,化生宇宙万物:气散形毁,气归之间,六合之内,惟水与火耳!火胖精血外溢、水饮内停等病理反自然。气在气化过程中永远处于不者阳也,升浮之象也,在天为体,应。阴化不及则精微物质化生不灭的状态之中在地为用;水者阴也,降沉之象足,机体表现为形体消瘦、精血亏在人的生长过程中,气化作用也,在地为体,在天为殒杀收藏之少、津亏液燥等病理现象。因此,决定了机体“生、长、壮、老、已”各用也。”阴化”和“阳化”的过程是既相阶段中的生理特征。生命之初“阳化”即“阳化气”,是指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者之间气化尚处于“稚阴未充”、“稚阳在气化的过程中出现功能变化的的协调平衡是维持一切机体产生、未长”的不平衡阶段,但“阳化”现象。就机体而言,阳化所产生的发展壮大等一切生命过程的根本和“阴化”过程十分活跃旺盛,机机能活动,具体可以表现为“神”要求和保证。《淮南子,本经训》指体生机蓬勃,形体和功能都迅速壮和“火”两方面。所谓的“神”即出:“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大。随后“阴化”与“阳化”处于相是指“神机”,指机体的生命活阳调”。并且进一步指出:“天地之对平衡的鼎盛时期,机体身强力动,包括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气和,阴阳之陶化,万物皆乘一气壮,脏腑功能健全,并以繁殖后代活动,以及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者也”。为特征。进而机体气化出现紊乱和动。所谓“火”即指维持体温以及气化过程不断将物质化为功不协调的衰退过程,表现为形体衰保持机体功能活动正常进行所需能,同时通过功能的作用,完成物弱,精血枯槁,功能低微;直至机体的能量。质的代谢,即所谓“气归形,形归气化停止,神机化灭,生命消失,即“阴化”即“阴成形”,是指在气”。在形气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所谓“气散为死”。气化的过程中出现物质变化的现不论物质的质地和形态有何变化,22气机运动的有序程序象。就机体而言,阴化所产生的物气化前后物质的总量是一个恒数。气机一词始见于宋代的《圣质变化,具体可以表现为“形”和这种转化的过程循环往复,生生不济总录》。这里的气机不同于上面水”两方面。所谓“形”指人身的息。明代哲学家宋应星在《论气》所述的气化过程,它主要指气的运形体,包括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中例举了土石相互转化的关系来动过程。也就是说为了维持正常及筋脉肉皮骨等组织器官。所说明这一道理。他说:“深山之中,的气化过程,机体的气要进行一系谓“水”即是指体内各种不同体无石而有石,小石而大石,土而母,列的运动变化。气的这些运动变化液,包括精、血、津液。石为子,子身分量由亏母而生”。的过程称之为气机。在病理上气化的紊乱和气机他把土与石的关系比做母与子。子气是万物的本原,所以气机运的异常是导致机体患病的原因所量增加多少,母量就相应地减少多动无所不在。其运动形式多种多在。病态气化主要包括阳化和阴化少,揭示了母与子的数量关系,即样,气机运动的表达形式归纳起来的太过与不及阳化太过,一方面,物质的总量不变主要有4种:即升、降、出、入。清代机体处于机能亢进的病态表现王充在《论衡》中指出:“人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指出:“分肝气横逆、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未生,在元气之中,既死,复归元言之,为出入,为升降。合言之,总表现;另一方面,能量过剩则机体气”。这说明了生命机体的产生是不外乎一气而矣”。所谓升指气向表现出热证。阳化不及同样有两方气化成人的结果,而生中国煤化工星;所谓降,指气向下面表现:一是机体功能低下,呈现是机体重新化成宇宙之CNMHG所谓出,指气向外运出脏腑功能衰弱的病理变化如心明清著名哲学家王夫子措a1过;所谓入,指气向内运动262005年10月第10期第3卷温故知新 Old Materials for Insights的过程。《素问·六微旨大论》指机的升、降、出:“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出、人才能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完成其正常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的生理功气只有通过气机有序的升、能。同样,要降、出、入运动变化,才能维持机体维持机体各的正常功能。气机运动的这一过程个生理过程是有序的,是按照一定规律逐渐变「都能保持正化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常进行,还过程。有赖于各脏器以及脏器与脏器之32燮理气机同时,气化的有序性还表现间气机运动的协调。叶天士在《临针对气机异常所表现出的升为气化过程是运行不息、如环无床指南医案》中指出:“人身左升降出入失常,在治疗上应采取调理端的。朱熹说:“气之运而言之,则属肝,右降属肺,当两和气血,使升气机的法则。所谓燮理气机,就是消息盈虚之变,如循环之无端而降得宜。”肺气的宣发和肃降,肝针对气机运动失调、升降出入失常不可穷也”。但是气化的有序过程气的升发与疏泄脾气的升清与胃而设。在治疗时分别采用温寒清时常存在着差异,这就正好说明气的降浊,心火的下降与肾火的上热、润燥、消水、升举,降下收固和了同样的气化会产生特质不同的升等,人体脏腑功能的发挥及相互疏散8法。同时,根据气化失常和事物与现象的变化。宋应星在《论之间的联系,以及水谷的受纳精气机逆乱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治疗气》中指出:“有形之物,有化速微的化生,糟粕的排泄等,无不依措施。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指与化迟者,何也?曰:化,视其生赖于气机升降、出、入的协调来完出:“气亢于上不可轻抑者也,审也,化之速者,其生必速,化之迟成,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其有余不足,有余耶,先疏而散之者,其生亦迟也”。动。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指后清而降之,不足耶,先敛而固之就机体而言,气机的“升、降、出的:“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后重而镇之;气陷于下,不可轻举出、人”变化主要表现在机体内外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也,审其有余不足,有余耶,先疏而的气机转化过程和体内脏器的气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散之,后开而提之,不足耶,先敛而机转化过程。《内经》指出:“人以生、长、化、收藏。”固之,后兜而托之;气郁于内不可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所以轻散也,审其有余不足,有余者,攻人与自然界的气体交换每时每刻3气化异常的治疗原则其实而汗自通……不足者,升其都在进行。机体吸入天气,吐出浊而表自退……气散外,不可轻敛气,是通过肺和皮毛来实现的。只机体患病是基于气化阴阳的也,此皆治法之要妙也苟不达此有肺和皮毛的呼吸开合不断进失常及气机运动的逆乱,故应以调而直升,直降,直敛,直散,鲜不偾行,才能吸人天之清气呼出体内整阴阳、變理气机为其治疗原则。事矣。”之浊气对于地气的吸入,主要是31调整阴阳(收稿日期:2005-08-04)通过摄取饮食水谷,经口入胃,经针对病态气化所表现出的阳胡臻,男,主任医师,从事中医牌之运化、转输面化成精气输布化与阴化的太过与不及,在治疗上临床与教学工作21年。优秀中医全身。其浊气则通过膀胱或大肠,应采取调整阴阳的法则所谓调整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学员,温州市中随大小便排出体外。故《内经》指阴阳,就是针对机体阴化和阳化的医药学会副会长浙南新医药常务出:“天地之精气,其大致常出三太过或不及而言。阳化太过,治宜副主编,历任温二医中医科主任、而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清之;阴化太过,治宜消中国煤化工比亚医疗队队长、温日则气少矣。足治宜补之温之;阴化HCNMHG务副院长。发表论文机体内部各脏腑都要通过气宜润之补之。3余扁。第3卷2005年10月第10期
-
C4烯烃制丙烯催化剂 2020-06-12
-
煤基聚乙醇酸技术进展 2020-06-12
-
生物质能的应用工程 2020-06-12
-
我国甲醇工业现状 2020-06-12
-
JB/T 11699-2013 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使用技术规程 2020-06-12
-
石油化工设备腐蚀与防护参考书十本免费下载,绝版珍藏 2020-06-12
-
四喷嘴水煤浆气化炉工业应用情况简介 2020-06-12
-
Lurgi和ICI低压甲醇合成工艺比较 2020-06-12
-
甲醇制芳烃研究进展 2020-06-12
-
精甲醇及MTO级甲醇精馏工艺技术进展 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