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争思维”形成的理论根源及其认识误区——中国共产党思维方式转型的理论探源 “斗争思维”形成的理论根源及其认识误区——中国共产党思维方式转型的理论探源

“斗争思维”形成的理论根源及其认识误区——中国共产党思维方式转型的理论探源

  • 期刊名字:学术交流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赵丽欣,陈春生
  •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
  • 更新时间:2022-04-27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改革开放以前,我们主要是用“革命和斗争”思维去思考和认识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这一问题的.这种带有强烈斗争色彩的理论思维就其渊源关系来说,主要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僵化理解和教条主义解读上.在哲学认识上,过于强调事物联系的矛盾方面和性质,而忽视了事物的系统联系与和谐发展;在社会形态理论上,过于看重社会制度——经济社会形态的作用,把社会制度看作是社会形态的全部内容,忽视了生产力——技术社会形态的作用;在所有制问题上,过于关注”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性质差别,强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忽视了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共生共荣关系.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