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及节能措施 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及节能措施

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及节能措施

  • 期刊名字: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 文件大小:773kb
  • 论文作者:王金玲
  • 作者单位:北京城建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更新时间:2020-06-12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及节能措施王金玲北京城建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85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业作为我国能源消耗大户,必须对其釆取经济冇效的节能措施以节约能源;建筑节能直接关系到国家资源战略、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建筑业一项重要、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应值得全社会重视。本文阐述了建筑节能的必要性,探讨了实施建筑节能的具体措施。关键词:建筑节能必要性节能措施建筑节能问题也关系到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建筑能耗是非常大的,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选择正常途径,不少国家将建筑节能作为国策,一方面用经济政策来引导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在节能技术与建筑立法的角度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我国的能源具有总量大、人均少的特点,能源总量排名第三,而人均水平却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对我国而言,能源短缺的问题将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为当前我国处于房屋建筑的高峰阶段在我国甚至是世界历史上都没有过如此之大的建筑规模,而完成这些房屋建筑项目则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撑。为了避免能源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的问题,我们必须着重开展节能工作,建筑节能的必要性节约能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建筑节能是我国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持久的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对缓解我国能源供给的紧缺、改善大气环境和居住环境、保护耕地资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1、建筑节能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供给紧张的局面。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较少,资源分布不均匀,优质能源少,能源消耗较大,如何采取措施改善和缓解能源的供给刻不容缓。日前全国每年新建城乡建筑近20亿m2,80%以上是高耗能建筑。现有全国既有建筑400亿m2,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由于我国的城市建设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建筑用能缺口很大,仅靠能源方面的投入加强,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2、建筑节能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煤为主,煤炭的大量直接燃烧导致城市大气污染日益HH中国煤化工的大CNMHG量増加,建筑用水泥、砂子、石子、砖等材料的大量需求,必然对我国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进行大量的开采,开采后的运输加工必然排放大量的粉尘和有害气体,同时对国土地貌造成大面积的毁坏,破坏自然环境。全世界的气候和大气环境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若不引起重视,带来的将不仅仅是影响发展,更有可能引发多数国家的灭亡和人类居住环境的改变。节能刻不容缓,建筑节能更是首当其冲建筑节能有利于保护耕地资源。我国传统的建筑墙体材料都是以粘土砖为主,粘土砖不仅其保温性能达不到国家建筑节能的节能要求,而且严重毁占耕地,消耗大量资源。我国约有12万个砖瓦企业,每年烧制6000多亿块砖,取土约14.3亿m3相当于毁坏耕地20万亩。由此可见推行建筑节能和利用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产品在墙体材料中的应用技术,代替传统的墙体材料应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为后代造福的艰巨任务,就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4、建筑节能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通过采用建筑节能技术,如外墙内保温或外保温、节能型建筑墙体材料、保温和封闭较好的建筑门窗、环保型的装饰材料等,不仅降低了建筑能耗,也改善了居住条件和环境,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实施建筑节能的具体措施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随着城市发展,建筑将超越工业、交通等其它行业而最终居于社会能源消耗的首位,达到33%左右。中国城市化进程如果按照发达国家发展模式,使人均建筑能耗接近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需要消耗全球目前消耗的能源总量的14来满足中国建筑的用能要求。但是经专家粗略估算,采取科学合理的建筑技术措施可以降低2/3~34的建筑能耗。因此,必须探索一条适合中国耗能模式和节能现状的建筑节能技术途径,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建筑节能和环保共进的目标。具体措施如下:1、确定建筑节能工作的主要对象,找出工作重点从能耗方式来看,供暖节能应该是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中国北方城镇采暖能耗为建筑能源消耗的最大组成部分。主要原因有:一是围护结构保温不良,外墙和外窗的传热系数将近是北欧国家的2倍;二是供热系统效率不高,各输配环节热量损失严重;三是集中供热系统的供热参数不THa中国煤化工协CNMHG调,造成供暖初期和末期气候转暖时过度供热,产生热损失;四是热源效率不高。所以,我们必须改善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以降低建筑物供热耗热量;改善供热系统的调节以避免各种局部过热造成的热损失。从能耗的产生过程考虑,建筑运行阶段的动态节能(即系统节能)是节能工作的关键环节。现在的大部分建筑物系统都是在部分负荷状态下运行的,这就意味着各节能设备的实际运行工况点和设计工况下的特性曲线、最佳工况点以及所遵循的标准不一定能很好地匹配。所以,整个系统的能效比都是比较低的。对于既有的建筑物,只有通过提高物业人员的节能意识和技术素质来提高能效比。从能量利用的实质上讲,提高能量转换效率是节能工作的核心。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节能理论“需求侧管理(DSM)”思想,就是使得能量供求曲线(即服务曲线)平缓一些,在降低固有能耗的前提下提高服务质量。2、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引导并促进建筑节能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各国政府在制定建筑节能政策法规、坚持依法行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应该采用经济政策激励建筑节能。政府对建筑节能设备实行优惠贷款政策特别折旧和税收减免措施,对节能设备推广和示范项目实行补贴制度,同时对建筑节能技术开发给予财政补贴政策。对于多年以来用于墙改和建筑节能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做到专款专用,实现政府对建筑节能的经济政策调控。对不执行节能标准的新建(或改建、扩建)民用建筑工程恢复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或者建筑能源消费税,税率仍为总投资额的5%;对节能建筑则实行零税率政策。3、重点开发建筑节能技术,构建节能技术创新机制建筑节能的实质就是提高能量转换效率,而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和应用新成果(1)重点发展应用建筑维护结构节能成套技术,尤其是高性能复合墙体的研究开发。通常的方法是通过改变维护结构组成材料的热工性能来改善其传热特性的(2)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开发难度大、投入大、投资回收周期长,须有政策性投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模式,建议国家建立中央财政预算建筑节能政府基金。由财政单独安排建筑节能资金,专项用于旧有中国煤化工噯收CNMHG费制度的改革以及建筑节能政策的制定和技术调研、科研开发、试点示范等。(3)克服供热分户计量体系中出现的困难,应改为分楼计量。对每座建筑的用热总量进行计量并据其收费,楼内各户按面积分摊,计量工作可大大简化,可操作性强,分户墙传热等各种问题也可迎刃而解。按整座建筑供热量计量收费同样可激励新建建筑采用保温措施和推进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4)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日前可再生能源主要指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其中,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己经深入到生活、生产和科研领域。但是,太阳能用于建筑供暖方面,还存在技术、经济和政策等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如何解决太阳能的分散性和不均衡性与建筑采暖和生活用能不同步的问题。所以,必须加大科研投资力度不断探索、研究太阳能的储存和转换技术;从太阳能的应用规模方面考虑,我们在思路上要与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消耗模式相一致。充分利用农村充足的土地资源和建筑容积率低的特点。另外,农村秸秆、薪柴、粪便等生物质能源丰富,生物质能源的生成物可被充分利用。农村的能源供应方式应以可再生能源为主,按照循环经济方式,发展沼气、生物质的高温热解制气、太阳能光热和光电应用以及风力发电。发展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商品能源的经济效益和可操作性也远高于城市。5、提高全民节能意识首先在设计阶段要统一建设方、建筑师和设备工程师的思想,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强烈的节能意识。建筑师在方案设计的最初阶段必须综合考虑建筑造型和建筑节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物维护结构热损失。另外,还要利用其他的信息传播途径,让全社会都认识到节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相关政策、法规、技术等的方式来提高全民建筑节能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意识。尤其,在按面积收取供暖费的情况下,许多用户室温低了就开窗的习惯造成了严重的热能浪费。6、完善节能法律法规体系建筑节能有利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涉及重大公众利益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由国家力量来强制实施。在中国《节约能源法》中,对建筑节能的规定比较原则,可操作性差,也无专门的民用建筑节能的法律。因此,推进建筑节能实际上是无法可依。而发达国中国煤化工一走CNMHG上法制化道路。建设部200年发布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在推动各地建筑节能工作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建筑节能涉及建材、煤炭、电力、天然气、石油、轻工、家电等许多行业,存在着职能交叉问题,需有法律以统协调,才能规范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要健全建筑节能的执法机构,建立以政府监督考核为主,并与企事业单位自我考核相结合的建筑节能检査监测体系。理顺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二者的关系以及供热体制改革与墙体改革协调推进的关系在我国,建筑能耗较高,建筑节能是摆在我们面前应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建筑节能工作刚刚起步,方兴未艾。建筑节能涉及设计、施工、管理、政策法规等诸多部门,一方面需要政府的重视、政策的引导、法规的制定,相关技术的推广和全社会的支持;另一方面,我们要提高节能的自觉性,为节能减排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参考文献:[1]李冰洋.建筑节能技术与发展前景探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9(03)[2]张晓丽杨永.论建筑节能中环境保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2)[3]黄传昆.关于建筑节能及发展趋势的几点思考卬.江西煤炭科技.2010(01)[4]宋静艳.浅谈建筑节能[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5)[5]马丽华.节能建筑现状与发展前景探索[J.煤矿现代化.2006(02)中国煤化工CNMHG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