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异族接触大学生异族效应的脑机制探索 高异族接触大学生异族效应的脑机制探索

高异族接触大学生异族效应的脑机制探索

  • 期刊名字: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王延培,贾徳梅
  • 作者单位:中国.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更新时间:2022-04-25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目的:探讨高异族接触经验的汉族大学生在面孔识别中的异族效应及其脑加工机制。方法:选取高接触经验的汉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被试内实验设计,采用S1-S2延迟匹配范式,收集NcuroScan公司生产的ESI128导脑电记录系统记录的脑电数据。结果:①在反应时上,面孔一致性的主效应显著(F=8.34,P<0.05);②在N270的平均波幅上,面孔一致性主效应显著(F=34.77,P<0.05),面孔一致性与民族交互作用显著(F=8.23, P<0.05);半球分析发现,当面孔为异族面孔时,面孔一致性主效应显著(F=18.71,P<0.05),民族与面孔一致性的交互作用显著(F=9.10,P<0.05);③在N400的平均波幅上,面孔一致性主效应显著(F=7.51,P<0.05),面孔一致性与民族交互作用显著(F=5.35,P=0.05)。结论:①高异族经验大学生在深层加工上依然存在异族效应;②高异族接触经验大学生在早期结构编码上可能采用了更为熟练的局部加工方式;③支持了Bruce和Young的多阶段认知模型,说明面孔识别确实存在早期结构编码和晚期面孔认知两个不同加工阶段。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