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国英语 也谈中国英语

也谈中国英语

  • 期刊名字:太原大学学报
  • 文件大小:597kb
  • 论文作者:李惠红
  • 作者单位:浙江林学院
  • 更新时间:2020-07-02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2008年9月太原大骨报第9卷第3期第35期Journal of Taiyuan UnVol. 9No 3 SumNo 35文章编号:1671-5977(2008)03-0087-04也谈中国英语李惠红(浙江林学院浙江杭州311300摘要:中国英语的存在己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和无可争议的事实。对中国英语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己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探讨。中国英语产生的原因可从社会语言学、语言文化、应用语言学等角度剖析。中国英语的存在具有文化和社会意义。中国英语发展趋势是它将成为“所有使用它的人的语言”。关键词:中国英语;原因;意义;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H310.1文献标识码:A引言确立了中国英语研究的地位和意义。英语自19世纪进入中国以来经历了三个变孙骊在其《英语国别变体的的研究和英语在体阶段:洋泾浜英语( Chinese Pidgin English)、中中国》一文中提出“目前讨论在中国使用的英语式英语( Chinglish)和中国英语( China english)。是否应当做为语言学上的一种变体条件尚不成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国际化以及国际交流熟”,认为“英语在中国客观上并不具备使其成为的日趋频繁,中国英语顺时应势,逢时而生。正制度化变体的政治社会条件”。3如“像美国人说带有美国人自己创造的具有美国汪榕培写出了专门论述 China english是客文化内涵的美国英语一样,中国人理应说中国人观存在的长文章,认为“中国英语是英语国家使自己创造的蕴涵中国文化内涵的中国英语l用的英语跟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中国英语在中国正在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国际物。”它包含三个内容:(1)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交流工具,这已引起国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和高(2)以标准英语为核心的;(3)具有中国特点度重视。的。二、关于中国英语的研究李文中对 China english作出全面界定,认为最早提出“中国英语"的人是葛传榮先生。“中国英语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以规范英语为他在《漫谈汉译英问题》一文中指出:“各国有各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国的情况。就我国而言,不论是旧中国还是新中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所特有的东西需要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表达”。2葛先生认为 China english主要是指用和语篇”。5李文中扩展了汪榕培的“本土化”概于表达中国特有事物的英语词汇,诸如 eight念,指出不应该把“中国英语”的使用局限于中国legged essay(八股文), Xiucai(秀才), four modern-本土,它亦可超越本土。他还认为标准英语没有ization(四个现代化)等。统一模式,因此应把那些合乎英语语言普遍规对中国英语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可则、为讲英语国家所接受和理解的英语作为其核分为二个主要阶段:(1)排斥和全盘否定阶段。心。李文中分别从词汇、句式和语篇等层面分析主要观点是把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或洋泾浜英了中国英语的构成。语混为一谈,采取排斥和否定态度,但缺乏严肃何自然在一篇综述我国语用学研究的文章系统的理论研究。(2)概念确立和划分阶段。确中肯定了中国英语研究的价值,并建议从语用学定了中国英语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给予界定,和翻译中国煤化工,深挖中国英CNMHG收稿日期:20080420作者简介;李忠红(1970-),女,江西临川人,顾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二语习得。语的“认知”根源。语”的本质特点,明确指出:中国英语只是受母语谢之君认为“中国英语”是跨文化语言交际(汉语)干扰的一种英语变异体,它不能等同与加中的干扰性变体。“现阶段所谓中国英语就是受拿大英语之类的国别变体。12同年,林琼又认为到汉语语言和文化影响的英语”,“中国英语和中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均是中国人在学习和使式英语都存在汉语干扰。两者之间并没有不可用英语时因受汉语言、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中介语逾越的鸿沟6变异体,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过渡现象。姜亚军在“今日英语”( English Today)中,把江晓红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英语”》中中国英语同样看成是客观存在,且把它看成是认为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英语应该有共核也应该世界英语大家庭中的一员有变体。“中国英语”的形成有其理论基础、社会张培成从使用目的与国别变体的角度探讨文化背景及表现层面,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了“中国英语”,且认为“中国英语”不属于“制度地位和作用。化变体”( institutionalized variety),而是“使用型杜瑞清和姜亚军在《近二十年“中国英语”研变体”( performance variety),它作为外语主要用究述评》中较系统地从语言、词汇、语篇各层面对于国际交流因而还不能确立为“国别变体”。对“中国英语”进行了阐释。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之分除了在使用目邱立中、宁全新认为“目前提倡‘中国英语的上有所不同外,并不存在本质区别既不实际也无必要”,且认为“中国英语”的提法贾冠杰向明友在《外语与外语教学》上发表对我国外语教学界至少产生下列影响:(1)对外了“为中国英语一辩”的文章,把“中国英语”定义语教学现状的改善不利:(2)进一步刺激中介语为操汉语的人们所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的流行与石化;(3)影响我国对外政治、经济、文具有无法避免或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的中国特化的交流。13点的英语变体。8杨纳让、延宏对“中国英语”的表现层面及特罗运芝概括为“中国英语是承载汉语语言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其特征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必定会有积极的影定环境下进行语言交际所使用的一种英语变响”体。14杜争鸣则从社会历史发展角度,细致比较分王维波、马冬通过对“中国英语”研究的回析了“中国英语”现象过去的历史和当前的现实顾分析了具有汉语语言和中国文化特点的英语后指出了“中国英语”洋泾浜汉式混合语与过表达形式,说明“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及其研究渡语二者间的异同。杜先生认为,二者虽然用来意义。指不同的英语变体,但又都有着桕似之处。即都张文霞、姜亚军、杜瑞清则分别从话语和文存在汉语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具有中国式的语言本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英语的特征思维模式特点,是英语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文秋芳、俞希在《英语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物。“中国英语”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文中提出中国英语中有“显性本土化英语”和“隐分。9性本土化英语”。显性本土化英语主要指具有中林秋石认为,中国英语是那些能够体现中国国历史文化特色的词汇,而隐性本土化英语则是特色的词汇0指那些中国本土化不明显的表达方式。该论文张宏武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语言学习的最后提出了“双层英语”的假设,即全球化英语应母语迁移”( mother tongue transfer)现象,指出:该具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全球英语使用“当母语对外语学习有促进作用时,便是正迁移者共同享有,第二个层次包括各种地域、文化特( positive transfer)。反之,则为负迁移( negative征的本土化英语表达形式。可以认为中国英语ransfer)。他将“中国英语”视为是一种“母语负应该归为第二层次的本土化英语。15迁移”的结果。中国煤化工是在描述华夏文陶岳炼、顾明华的研究探讨了汉语借词的特明CNMHG了的那部分英语巴大T具英语的概念,认林琼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英为中式英语受母语干扰和学习水平的限制,是种不符合规范的过渡语,中国英语则是规范的,重组方式。不是中国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过渡语。164.正如陈原教授所说的那样,有生命力的语至此,中国英语己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言(或文化)从来不怕异物的“人侵”。任何语言和探讨。都不是自给自足的,时不时会搀杂一些异物才能三、中国英语产生的原因丰富和发展自己。由于英语的进化性和包容性,从社会语言学、语言文化、应用语言学等角中国英语以及澳大利亚英语( Australian Eng度对中国英语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地剖析。ish)、非洲英语( African English)、日本英语1. Versechueren指出,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 Japanese english)等众多英语变体的存在使得英选择、组合语言的过程,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语这一抽象概念向其复数形式“英语族”(Eng和顺应性。语言变异包括两个方面,积极的方面 lishes)的转化成为必然。是丰富语言表达力和适应语言交际需要的方面5.语言接触论认为语言的相互接触,可能对中国英语的产生不断满足了表达新鲜事物的需语言造成积极与消极的两种影响。积极的影响求可以理解为语言变异的积极因素。语言的顺是,通过同其他语言的接触,吸收进新的成分和应性,指语言能够让其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项目表现形式,与固有的系统融为一体,成为有机的中作灵活的变通,从而满足交际的需求。顺应论组成部分使自身系统的表现手段得到更新和扩包括:语境关系的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顺应的展,从而深化语言的内涵,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中国英语的产社会功能,促进语言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英生和使用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描述和解释。中国语的产生可以理解为语言接触的积极因素。英语产生的过程正是中国人对语言的恰当选择四、中国英语存在的意义和逐步顺应的过程从事跨文化交流研究的著名学者汤一介先2根据美国认知语言学家乔姆斯基(A·N·生指出,中国人在吸收外来文化时有较强的自觉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语言是受规则支性和主动性但在向外传播自己的文化时则缺乏配的体系,人具有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和语言能自觉性和主动性。中国英语的出现意味着一个力。人类使用语言不是靠机械模仿和记忆,而是正融入国际文化的现代化社会的中国在国际交不断理解、掌握语言规则、举一反三地创造性地往中有了自己的文化认同。中国英语负载着丰运用语言的过程。人们可以在语言这种创造活富的中国文化内容。中国英语是表述中国文化动中,以有限的手段作无限的运用,按已有的语的最佳英语载体。正如金惠康所认为的,“中国言规律不断地构建新词汇。中国英语的构建也英语”能够填补不同文化之间的“词汇空”、“文化体现了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过程空”和“中国意念的空白”、能够“借助汉语表达3从语言与文化研究的角度,语言是文化的法、句法、修辞篇章结构以及认知方式来表达中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当英语与汉文化相遇国人的宇宙观、价值观、文化传统、社会习俗、饮时,英语中反映英民族文化的表达式并非完全适食习惯、民族风情风貌、人文地理和不同于西方用于汉文化,需要对文化差异进行“异化”( alien社会的种种中国讲法”。“中国英语”只能且必须ation)或“归化”( adaptation)的处理。“文化空缺”是“介绍华夏文明的桥梁16。现实中,全球范围及“对应真空”促成了中国英语的产生。的中国文化热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文化美国“世界英语”杂志主编B.B. Kachru指的地位正在受到世界普遍的尊重。实现中国文出:“英语一旦在某一地区被采用,不论其目的是化“全球化”的时机已经到来。让世界了解中国科学、技术、文学还是获得名望、地位或是现代在世界文化中获得中国应有的文化话语权利。化,它都会经受一个再生过程,部分是语言上的中国英语还承载着重要的社会意义。“语言再生部分是文化上的再生”。就中国英语而言,具有凝聚其社团成员的功能。在必须使用英语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经济文化现象。进行中国煤化工能将炎黄子它是汉英两种不同的语言互相接触、碰撞后的一孙团种表现形式,更是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相样,在爽CNMH言找老乡以元,国特征找到中互渗透、影响和融合后在语言方面的一种有机的国同胞。”中国特色应该成为我们的身份标识。五、中国英语的发展趋势[4]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度全球常用语汇盘点,“中国英语”列学报1991(1)第四位。据统计,牛津字典中以汉语为来源的英5]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语词有一千多条(189个),英语中已使用从中文1993(4)借用的词汇、短语数量种类之大居于英语中借[6谢之君中国英语: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的干扰性变体门].现代外语,1995(4)词第十一位。正如罗运芝所指出“中国英语虽然[7]张培成使用目的与国别变体—也谈中国英语还没有被广泛接受但已呈现了不可阻挡的趋现代外语,195(3)势”。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以(8】贾冠杰向明友为中国一辦门]外语与外语教学,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中国英语”在世界199(5)大家庭中的地位会随之进一步提高,“中国英语”[9]杜争鸣中国英语问题及其它[J外语教学1998(3)也将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英语教学和研究界0]林秋云作为外语的英语变体:中国类语[J]外语与的一项重要课题。我们坚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外语教学1998689国英语必将与英国英语美国英语印度英语新1张宏武如何看待中国式英语[西安外国语学院加坡英语等一样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其特有的价学报2000值和作用。中国英语最终能够像世界化理论研121林琼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中国英语的本质特点究者所提出的共同口号那样,将成为“所有使用[J]浙江万壁学院,200(4)[13]邱立中宁全新“中国英语”质疑—一与杜端清姜它的人的语言”( The language of those who use亚军选择朗榷[]外语教学,200(6)[14]杨纳让,延宏中国英语的表现层面及特征[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参考文献[15]文秋芳,俞希英语的国际与本土化[].国外外语教[1]罗运芝中国英语前景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学,2003(3)(5).[16]金惠康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讨论[J]广东技术师范[2]葛传架.漫谈由汉译英问题[J].翻译通讯,1980(2)学院学报,2003(5)[3]孙骊英语国别变体的研究和英语在中国[J].外国语,1989(2)[责任编辑:赵瑛a Further Study on China englishZhejiang Forestry University, hangzhou 311300, China)Abstract: The existence of China English has become an unavoidable and irrefutable fact From the 1980s, the study on ChinaEnglish has widely drawn the attention of Chinese Scholars. The reasons why China English comes into being can be analysisedfrom many aspects. The existence of China English has cultural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The prospect of China English is thatit will be "the language of those who use itKey words: China English; reasons; significance; prospect中国煤化工CNMHG

论文截图
下一条:中国剩余码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