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得及良知”的理论与实践内涵——从王阳明到王龙溪的论述 “信得及良知”的理论与实践内涵——从王阳明到王龙溪的论述

“信得及良知”的理论与实践内涵——从王阳明到王龙溪的论述

  • 期刊名字:学术研究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张卫红
  •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 广东广州
  • 更新时间:2022-04-18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致良知工夫的首要前提是“信得及良知”(自信良知),在阳明那里是历经磨难而印证的生存论智慧,并基本具备了理论框架:它不仅是对于良知人人本具的自我肯信与认同,也必然信得及良知作为万物本体和创生根据而主动吸纳融摄事为、知识等世间万象,良知无须坎陷、隐退,时刻遍在,才能保证一切依良知而行的充足的实践动力.信得及良知作为工夫实践的前提和动力,也是阳明后学的基本共识.其中,王龙溪将其精微化为对心体当下一念的自信,升格为致良知教的工夫法门和实存境界,证成了先天立心工夫的依据,彰显了最充足的道德实践动力和最强烈的道德主体性,以及心学顿悟工夫的关键所在.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