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是父子互相纠正错误吗?——《论语》“父子互隐”章“新证”之检讨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是父子互相纠正错误吗?——《论语》“父子互隐”章“新证”之检讨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是父子互相纠正错误吗?——《论语》“父子互隐”章“新证”之检讨

  • 期刊名字: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梁涛
  •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 更新时间:2022-04-18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将《论语》“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隐”理解为“(櫽)栝”之(櫽),解释为纠正,既没有文字的根据,也不符合早期儒家思想的实际,是不能成立的.破解“父子互隐”章的关键是在“直在其中”一句的“直”字,而不是“隐”字.上博简《内礼》“隐而任之,如从己起”有助于理解在父母不接受谏诤时,儒家化解道义与亲情矛盾的态度.儒家鼓励子女替父母承担过错,但并不主张将其公之于众,使父母蒙羞受辱.研究儒家思想,不可将自己的观念强加古人.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