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7103-1993 继电器及其装置用线圈通用技术条件 JB/T 7103-1993 继电器及其装置用线圈通用技术条件

JB/T 7103-1993 继电器及其装置用线圈通用技术条件

  • 期刊名字:
  • 文件大小:154.00KB
  • 论文作者:网友
  • 作者单位:
  • 更新时间:2020-04-24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K45中华人民共和圜机械行业标准JB/T7103-1993继电器及其装置用线圈通用技术条件1993-10-08发布1994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7103-1993继电器及其装置用线圈通用技术条件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继电器及其装置线圈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继电器及继电保护装置中用的线圈,作为设计、制造及检验的依据。本标准也适用于电力系统安全自动监控装置中用的线围,其它类似产品的线圈也可参照使用。2引用标准GB24234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242316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J:长霉试验方法GB2643电工绝缘无溶剂漆试验方法GB2829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GB5169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针焰试验方法GB7261继电器及继电保护装置基本试验方法3使用环境条件3.1一般环境环境温度:-25~50℃b.大气压力:80~110kPa相对湿度:最湿月的平均最大相对漫度为90%,同时该月的平均最低温度为25C。3.2湿热环境盘.环境温度:_5~40℃;b.大气压力:86~106kPa;c.相对湿度:最湿月的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为95%,同时该月的平均最低温度为25℃4技术要求4.1外观质量4.1.1线国排线应均匀、紧密、整齐,外形无明显凸凹现象,外径尺寸符合图样要求。41.2对于用直径为06mm以上电磁线绕削的线圈,一般应采取排绕,要求层次分明,匝间不允许有堆叠现象。4.1.3骨架无开裂、无损伤、无明显变形。4.1.4焊片(或引线〕与线圆用电磁线连接处焊接要牢固、无虚焊,并应采用中性焊剂,焊点应光滑不许有尖角。焊后应用酒精去掉瘦余焊剂,并进行绝缘包扎处理41.5引出线或引线片必须牢固,外包扎端应粘牢。4.1.6浸漆线圄必须浸透烘千,表面无堆积漆,无气泡4.17线国标志应与相应图样一致。4.1.8绕组有抽头的线国,抽头引出线排列位置应符合图样规定,并便于识别。机械工业部1993-10-08批准1994-0101实施JB/T7103-19934.2直流电阻偏差直流电阻应符合图祥要求,当图样无规定时,允许电压线圈电阻值偏差为设计给定值的±10%4.3匝数偏差当图样无要求时,在保证电阻值条件下,匝数允许偏差:直流线圈按规定匝数的士4%,交流线圈按规定匝数的主2%。交流线圈不允许有匝间短路现象。44介质强度4.4.1线圈对铁芯之间的介质强度,应能承受表1规定的50Hz交流试验电压值(有效值)历时1min试验,而无绝缘击穿或闪络现象。4.4.2线圈绕组间以及一次和二次绕组对屏蔽层之间的绝缘,应能承受表1规定的50H交流试验电压值(有效值),历时1min试验,而无绝缘击穿或闪络现象。4.4.3具有保持绕组的线圈,保持绕组与工作绕组之间的介质强度由企业标准规定。4.4.4在交变湿热试验条件下,线圈介质强度试验电压值为规定值的75%。表1线圈额定线圈额定电压绕组间线圈对铁芯之线圈绕组对屏绝缘电压交流承受电压间承受电压层之间承受电压≤30[212,6500>30~6036l00020002000>60~250220,127,110,100220,1102000>250~500注:对使用于自动控制中的小型继电器介质强度由产品企业标准规定4.4.5在生产过程中允许将施加试验电压值的持续时间缩短为1s,但此时试验电压值应比规定值提高4.5绝缘电阻4.5.1在规定的标准试验条件下,线圈与铁芯之间以及绕组与屏蔽层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应不低于300M4.5.2用于一般工作环境条件的线圈,线圈与铁芯之间以及绕组与屏蔽层之间的绝缘,在温度为40C,经交变湿热试验2d(48h)后,其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4MD4.5.3用于湿热工作环境条件的线圈,线圈与铁芯之间以及绕组与屏蔽层之间,在温度为40℃,经交变湿热试验2d(288h)后,其绝缘电阻值由产品标准规定。交变湿热试验与产品一并考核,试验方法按GB24234要求进行4.6耐霉菌性能用于湿热环境条件的线圈,经28d霉菌试验后,不得超过GB242316规定的二级长霉要求5线圈用主要零部件技术要求5.1骨架主要尺寸应符合图样要求;b.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在绕线后不能因变形而影响装配;c在温度为105℃时不变形,湿热带用线圈骨架的耐热温度不低于120℃;d.有较高的体积电阻,对骨架材料要求在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为45%~75%条件下体积电阻大于10°a/cm2;有良好的耐溶剂性,与有机溶剂接触不溶胀、不变形、不开裂,并具有阻燃性。52导线JB/T7103-19935.21漆包线,推荐采用表2所列导线表2耐热温度名型号主要用途聚酯漆包圈铜线适用于一般线国130聚氨酯漆包圆铜线QA-2适用于细线线国120缩醛漆包圆铜线QQ-适用于-般线围120聚酯亚胺滚包圆铜线QZY用于耐热较高的线国1555.22丝包线,推荐采用表3所列导线。表3耐热温度名双玻璃丝包圆铜线SBECl30硅有机漆双玻璃丝包圆铜线SBEC1805.2.3高强度漆包电阻合金线,根据产品设计要求选取。5.3引出线与引线片5.31引线片按以下原则选取:盘,当线圈导线直径在0.2~0.6mm之间时,适合用引线片;b.当线图导线直径小于0.2mm时,引线片最好放在骨架端部用绝缘材料固定,不能被漆包线压住。允许引线片任意固定或加标称截面为0.2mm2的绝缘导线的过渡线后固定。5.3.2引出线5.3.2.1线圈或绕组的引出线一般按表4及表5规定选取。表4线国用导线直径d序引线d<0.1用标称截面不小于0.06~0.2mm2多股绝缘软线0.1≤d<0.6用标称截面不小于0.2mm2多股绝缘软线3d≥0.6由线国导线直接引出表5序号引出线名称用途RV多股豪氯乙烯软线一般线圈2JBF丁晴聚氰乙烯复合绝缘线AF-200氟塑料绝缘安装线用于没漆线围多股玻璃丝包线5.32.2引出线的绝缘及标志应符合以下要求a.由线圈或绕组导线直接作为引出线时,引出至线圈外端的部分应用聚氯乙烯绝缘套管,作为引出JB/T7103-1993线的绝缘;b.线圈或绕组经过渡线作为引出线时,过渡线一般采用RⅤ多股聚氯乙烯绝缘软线,各绕组过渡引出线接头之间应保证一定的距离;c.要求浸漆的线,引出线采用表5适用于浸漆条件下的绝缘导线,并采用聚四氟乙烯绝缘套管,作为引出线的绝缘;d.对线图或绕组的引出线绝缘衬套的颜色标志,屏蔽引出线为白色。具极性要求时,线圈或绕组始端为棕色,末端为蓝色5.4层间绝缘5.4.1电压线圈或小电流线圖,为了排线整齐,可加层间绝缘,采用的绝缘材料应平整光洁、柔软5.4.2多绕组线圈,绕组间应垫两层绝缘。55线圈内屏蔽层5.5.1屏蔽层一般采用锡箔或其它金属箔,其宽度不得超出线围骨架窗口宽度,在一次和二次绕组之间不封闭地敷设一层,与绕组之间必须加强绝缘。屏蔽层也可采用导线直径不小于0.2mm的漆包线密绕一层,一端引出,另一端绝缘封闭于线圈内。s5.2如无其它规定,一般采用标称截面不小于0.2mm2的绝缘导线作为屏蔽层的引出线要求屏蔽层与引出线保持可靠接通。浸漆6.1浸漆一般分为:a.真空压力浸漆(适用于细线线圈);b.热没漆(适用于一般线圈);c.压力浸漆(适用于线径为0.1mm以上导线绕制的线圈)6.2常用浸漆用漆见表6。耐热温度序号漆的名称氨基绝缘烘漆环氧酯绝缘烘漆H30-2环氧无溶剂漆5152130环氧聚酯酚醛漆H30-3灰环氧酯绝缘漆H31-16环氧无溶剂漆9101-16.3用于湿热环境条件的线圈,一般要求浸二次漆,或浸一次漆再刷一次漆。线图浸漆后在表面再刷层防莓漆。7试验方法7.I试验环境条件如无其它规定,试验环境条件应符合以下要求环境温度:15~35℃;b.相对湿度:45%~75%c.大气压力:86~106kPaJB/T7103-19937.2外观检查对骨架尺寸、导线尺寸进行抽查b.按第4.1条要求进行7.3电气参数检验7.3.1用电桥测量第4.2条线图电阻。7.3.2用匝数测定器测量第4.3条线圈匝数,用短路匝试验器测量线图短路匝。特殊情况可用测量电感方法来检查。7.3.3第4.4各介质强度试验,按GB7261第20.4.1条的要求进行。检查线对铁芯之间的介质强度时,可将线崮葚装在样板铁芯上进行。7.3.4第4.5条绝深电阻测量,按GB7261第20.4.2条的要求进行,检查线围对铁芯之间的绝缘电阻时,可将线圈套装在样板铁芯上进行,测试用仪器按以下要求选择a.额定绝缘电压大于250V,不大于500V的线国,应用电压等级为1000V的仪器测量b.额定绝缘电压大于60V,不大于250V的线围,应用电压等级为500V的仪器测量;c.额定绝缘电压不大于60V的线图,应用电压等级为250V的仪器测量。7.3.5耐霉菌性能试验按GB2423.16进行。73.6浸漆线圈的检查按GB2643中6.2条规定的方法进行7.3.7第5,1条骨架的检查按以下方法进行绕线后检查骨架主要尺寸,应符合图样要求;b.将骨架置于恒温试验箱中,温度升至105℃,保持2h,将试件取出箱外,恢复后检查骨架主要尺寸,应符合图样要求;c.用体积电阻测试仪对骨架进行体积电阻测量,应符合第5.1c条的要求d.将骨架置于有机溶剂中,保持2h,取出试件,按要求进行外观检查。有机溶剂可由企业工艺文件规定;e.按GB5169.5检验骨架材料的阻燃性。7.3.8引出线及引线片检查,按第5.3.1及5.3.2条的要求进行,并应符合图样要求。7.3.9层间绝缘及线圈内屏蔽层的检查,一般对抽取的试件按第54及55条要求剖切检查。8检验规则81线圈的检验分为常规检验、定期检验和定型检验82常规检验包括:.还个检验:每只线圈在生产过程中均应进行第4.1~4,3、4.4.1~4.4.3条规定项目的检验;b.随机抽样检验:线圈用骨架、引出线及引线片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抽样检验第5.1a、5,3条规定项目,生产批量不超过150只时,则应采用逕件检查,生产批量大于150只时,由企业标准规定抽样方案进行检验。83在下列情况下应采用定期检验或定型检验鱼.连续生产或生产问断不超过两年的线图,应每四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b当改变设计、制造工艺或材料时,应对首批投入生产的线圈进行定型检验c.生产间断超过两年以后又重新投入生产时,对重新投入生产的首批线圈进行定型检验;d.新设计投产的线圈,在产品鉴定前应对线圈进行定型检验8.4定期检验或定型检验项目,包括本标准第4章和第5章的项目。用于湿热环境条件下的线圈,还应增加第6章规定项目的检验。85定期检验或定型检验抽样方法按以下规定进行;.生产批量不超过150只时,定期检验线圈抽样数量为一次抽样6只,应达到标准要求;JB/T7103-1993b.生产批量超过150只时,定期检验则采用GB2829二次抽样方案,判别水平I及不合格质量水平为RQL20进行抽样检查,判定组数Ac1=0,Re=2,Ac=1,Re=2,第一次与第二次抽样样本数均为6;c,定型检验抽样数量为一次6只,应达到标准要求9贮存要求绕制好的线国应贮存在工位器具中,贮存地点周围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0%,并有防尘措施。附加说明: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许昌继电器研究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许昌继电器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欧阳坤閂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继电器及其装置用线圈通用技术条件机械科学研究院出版发行机械科学研究院印刷(北京首体南路2号邮编开本880×12301/16印张X/X字数XXX,XXXXX年XX月第X版19XX年XX月第X印刷印数1XXX定价 XXXXX元编号 XX. XXX机械工业标准服务网:htp:/www.jb.ac.cn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