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经枇杷茶野生大茶树染色体核型分析 荥经枇杷茶野生大茶树染色体核型分析

荥经枇杷茶野生大茶树染色体核型分析

  • 期刊名字:贵州农业科学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唐建敏,汪婷,郭雅丹,曾艳,唐茜
  •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 更新时间:2022-04-12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为进一步了解荥经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种内的亲缘关系,为茶树遗传育种、分类及鉴定提供信息,根据茶树形态性状第一主分量分析贡献最大者的树型和叶尖、第二主分量分析贡献最大者的花瓣数和花柱分裂数,再结合叶脉对数、锯齿对数等将荥经枇杷茶野生大茶树分为5个不同类型(依次编号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和Ⅴ类)的根尖,采用根压法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Ⅰ类、Ⅱ类、Ⅲ类、Ⅴ类和CK茶树核型公式为2n=30=20m+10sm,Ⅳ类茶树核型公式为2n=2x=30=22m+8sm。Ⅰ~Ⅴ及 CK类茶树染色体相对长度范围分别为5.70~8.61μm、5.34~8.54μm、5.29~8.21μm、5.30~8.89μm、5.29~8.93μm、5.33~8.17μm,均属于中小型染色体;平均臂比分别为1.59、1.56、1.49、1.65、1.61、1.52,不对称系数分别为59.38%、58.10%、56.12%、63.06%、60.08%、57.13%;最长与最短染色体比值分别为1.66、1.64、1.59、1.71、1.69、1.61,臂比值大于2∶1的染色体占全部染色体的0.20%;6类茶树均为2A型,属对称核型。Ⅲ类茶树进化程度相对较低,Ⅳ和Ⅴ类茶树进化程度相对较高。四川荥经枇杷茶野生大茶树既具有较原始的对称性核型性状,又具有较不对称性的进化型,表明荥经枇杷茶野生大茶树已从原始类型向进化类型茶树发生连续、渐进的变化。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