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 "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

"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

  • 期刊名字:山东社会科学
  • 文件大小:533kb
  • 论文作者:刘守安
  •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 更新时间:2020-06-12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2006年第6期山东社会科学No 6总第130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General No. 130人文艺术学研究(学术主持人:潘鲁生)“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刘守安(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7)[摘要]在中国书法界和书法理论界,“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的命题影响很大,但这是一个缺乏学理和事实根据的命题。如果说,哲学是文化的核心的话,那么中国书法既不在中国哲学之内,也不具备哲学的性质。中国书法不可能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因此也不能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部分,它部分地体现中国文化的“文化精神”,但中国书法的文化精神并不是“中国文化”的“文化精神”。中国书法是一种很宝贵的,有特色的中国文化现象。但在中国文化中它不居“核心”地位。我们要充分认识肯定它多方面的文化价值,又要避免将中国书法神秘化,神圣化的傾向。[关镳词]中国文化;中国书法;中国哲学;文化精神;核心[中图分类号]2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3-4145[20061060045-0620多年来,在中国书法界,在关于中国书法与“中国书法”与“中国哲学”中国文化关系问题的讨论中,有一个中国书法是“中关于书法与哲学的关系,《文化》有多处论述。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的观点。这个观点是由华裔法作者是在承认“文化的核心是哲学”的前提下,推论籍艺术家熊秉明先生提出来,影响甚大,尤其得到书出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法界的赞同和推重。对这个“核心论”,作者说:“有…一个文化的核心是哲学。中国传统哲人听了深有同感,表示赞同,当然也有人怀疑,以为学家的终极目的不在建造一个庞大精严的思想狂言。”熊先生热爱中国书法和中国文化,其思考和系统,而在思维的省悟貫通之后,返回到实践生探讨是深入的、严肃的,“核心论”的提出并非“狂活之中,我认为从抽象思维落实到具体生活的言”。笔者敬佩熊先生的探索精神,但笔者不赞成第一境乃是书法。核心论”这个命题。由于这个命题涉及对中国书法哲学家一旦搦笔濡墨写几个大宇,他在中国文化中的价值、意义的总体认识,也涉及关于的活动就不再是冷峻的理性分析或单纯的语言中国文化”的若干理论问题,又因这个观点有广泛表迷,而是综合了哲理与情思表现在造型空间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有进一步思考和讨论的必的自由创造,从超越的观察省思回到平野人间要的散步。……熊先生于1984年提出“核心论”,以后又以不同中国人从哲学步入书法,乃是从理性思考方式阐发过这个观点。他的《书法与中国文化》一文回到活泼的生活,从彷徨求索而得到安顿(发表于2003年3月12日《书法导报》,转载于2003在上面的表述中,作者认为,西方的哲学是要建年第6期《新华文摘》,以下简称《文化》),比较集中“庞大精严的思想系统”,是“抽象思维”、“思维的省地对这个观点作了论述。因此,笔者主要根据《文恬贯通”、“冷峻的理性分析”和“单纯的语言表达化》一文进行讨论。这里拟从“中国书法”与“中国哲“超越的观察省思”。而“中国传统哲学家”则是要从学”、“中国书法”与“文化精神”、“中国书法”与“中国抽象思维“返回到”(“落实到”、“回到”)“步入”“实践文化”三个方面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敬请生活”、“平野人间的散步”、“活泼的生专家指正。中国煤化工CNMHG收稿日期:2006-04作者简介:刘守安,男,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对中国哲学的误解。我们说中国哲学也是学家“从理性思考回到活泼的生活,从彷徨求索而得哲学,中国哲学也应符合哲学的根本规定哲学作为到安顿。谁又愿游离出此游于艺的心情,回到观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类思维规律的概括和总察分析的紧张和不安?中国哲学家要进行哲学思维结,是进行抽象思维的结果,所以哲学被称为“形上和表达,只在“活泼的生活”中“游于艺”,还能进行中学”。它不是具体的“事”或“物”,而是由哲学家通过哲学的创造吗?由于哲学本身就是抽象的“形上抽象思维和语言表述所建立的思想体系或理论体学”,哲学家的工作就是要“理性思考”,要“彷徨求系。胡适说:“凡研究人生切要问题从根本上着想,索”要“观察分析”,这是哲学家的天职。在“活泼的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张岱生活中”、“游于艺”、“搦笔濡墨等几个大字”,在“平年说,在中国传统学术中,“义理之学”就是哲学。我野人间”“散步”,这已不是中国哲学家的“工作”,这们勿需举很多例证来说明,在此也勿需为哲学下定已离开“哲学”"了义,只是要指出,哲学是“学”,是“学问”,是“学术作者把人的“活动”、“生活”、“实践”等都纳人是理论形态的东西,是思想范畴的东西。哲学的文“中国哲学”,其目的还是要推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本是由概念,由语言表述的“形上学”。中西哲学在心”的问题。按照《文化》一文的逻辑,文化的核心是思维的范围、对象、重点、所使用的概念以及语言的哲学,只有哲学的“核心”是书法,书法才能成为“核表述等诸多方面有很大不同(中国和西方的哲学家、心的核心”。所以作者把书法定义为艺术的同时又哲学史家对中西哲学作过许多比较分析,此不赞把书法视为“活动”。例如,说书法是“从抽象思维落述)。但中国哲学也是“学”,也是“理性分析”,也是实到生活的第一境”,说书法是李叔同“约化到最后思想系统”,也是由“语言表述”出来的,倘若离开了的文化活动”,说哲学家“搦笔濡墨”是自由创造的这样的根本点,“中国哲学”也就不成为“哲学”了。“活动”。作者把书法纳人“中国哲学”,又说是“第一但文化》所表述的正是离开理性分析、抽象思维而境”,说书法是“文化活动的“约化”等。这样,书法“返回到”、落实到”、“回到”、“步入”“实践生活”,含于“中国哲学”之中且地位重要,也就成了哲学的“具体生活”,“活泼的生活”。无论说“从抽象思维落“核心”。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命题就成实到具体生活”,还是说“从哲学步人书法”,很明显立了。其实,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能看出,书法无已不是从“哲学”步入“哲学”,而是从哲学步人“生论被视为“艺术”或被视为“活动”,它都不属于哲学。活”,从理论回到“实践”。但遗憾的是,作者将“生它不是哲学,当然谈不上含于哲学之中。在思想文活”、“实践”、“书法”当成了“中国哲学”。我们说,中化系统中,哲学、宗教、艺术等都是相互区别、各具特国哲学很注重探讨实践问题,“知”与“行”的问题,在征的不同的意识形式或文化形式。既然艺术不是哲现实中如何“做”的问题,甚至有人说中国哲学是“实学,不属于哲学它根本就不在哲学之内,它如何能践哲学”。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哲学”本身就是“生为哲学的“核心”?活”、“实践”,而只是说中国哲学特别注重研究“行”关于哲学与艺术的关系问题,黑格尔有过非常的问题,重视研究实践的问题。这种研究的结果仍明确的论述。黑格尔认为,艺术、宗教、哲学,作为然是理论,是“思想系统”、概念体系。也就是说“中“心灵的绝对领域”都“处在同一基础上”:艺术是用国哲学”本身并不是“实践”、“生活”。反过来说,“实感性形象的方式把真实呈现于意识。在艺术中,“绝践”本身也并不是中国哲学,尽管中国人的“行”、“实对理念成为观照和感觉的对象”,其局限在于艺术不践”“具体生活”、“书法"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能超越感性使真理显示“普遍性相”;宗教是比艺术文化》的作者说:“中国传统哲学家的终极目的不在“高一级的领域”,宗教的“意识形式是观念”。在宗建造一个庞大精严的思想系统,而在思维的省悟贯教中,绝对理念“以主体方式呈现于观念”,但“情绪通之后返回到实践生活之中”。这里显然曲解了中·与观念的虔诚”还不是内在生活的“最高形式”;只有国传统哲学家的目标追求。中国传统哲学家不仅要哲学是“自由思考”,达到了“最纯粹的知识形式”,即有“思维的省悟贯通”,同时也要建立“思想系统”,蒙内心生活的“最高形式”。黑格尔说:培元在《中国哲学的方法论问题》中说,中国哲学中艺术和宗教这两方面在哲学里统一起来的概念、范畴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而是处在相中国煤化i意观性相,然已经把互联系之中,而且最终都归于‘天人合一’的整体系,但是在抛开之前,它统”(见《哲学动态》03.10期)。《文化》将“中国哲CNMH⑦为最高形式的客观事学”视为“实践”、“活动”等的论述是错误的。物,即转化为思想的形式;另一方面,哲学有宗二、对中国哲学家工作的曲解。作者说,中国哲教的主体性,不过这种主体性经过净化,变成思4方数据考的主体性了。因为思考一方面是最内在、最学。书法、人的“生活”、“活动”中的哲理并不能代替真实的主体性,而另一方面真正的思想,即理哲学。其三,《文化》中说书法是“从抽象思维落实到念,也是最实在、最客体的普遍性,这只有在思具体生活的第一境”,这是说书法活动是对“抽象思考本身以内并且用思考的形式才能掌握住。维”的“落实”,并且是最理想的“落实”方式。这种表《美学》第一卷,P133述的问题在于:书法活动—无论是为用还是为艺在黑格尔的思想体系中,人类把握“绝对”最高的汉字书写,其目的并非是要“落实”“抽象思维”(哲真理的三种方式是艺术、宗教和哲学。最初级的方学),它也不具备“抽象思维”的功能,书法无法“落式是艺术,它以感性形式显现真理,较高一级是宗实”哲学、演绎哲学、替代哲学。要通过书法或写字教,它以具有主体性的观念的形式显现真理,而哲学来表达、来演绎哲学,通过“搦笔濡墨”写出“哲理则以“自由思考”的形式把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来,这对哲学和书法的根本性质都是一种误解。哲统一起来,形成“真正的思想”,不仅有最真实的主体学要通过抽象思维用概念表达哲理,书法要通过点性,而且有最实在的普通性。黑格尔在这里并未谈画作“空间造型”,各有定性、各有旨归,书法并不是在思想文化领域谁是“核心”的问题,但他对艺术、宗对哲学的“综合”和“超越”。哲学以概念表达真理,教、哲学的论述和比较中,强调哲学是思想的“最高书法是不具备这种功能的。哲学有自己特殊的使形式”,这实际上是从另一个方面肯定了哲学在思想命,是难以替代的。书家(“哲学家”写字时,他的身文化中的中心地位。份也是“书家”)“搦笔濡墨”写字,可能有些惬意与愉由黑格尔的论述我们能得到的启示是:一、艺悦,有些悠游与浪漫,有些诗意,或者悟到了某种“哲术、宗教、哲学是“处在同一基础上”的“心灵的绝对理”,感受到了某种人生况味。但这不是写出了“哲领域”,这是三种不同的“思想形式”,哲学不“包括”学”,并且也并不是必然的。即便真是进入了这种艺术,艺术也不属于哲学。艺术不可能是哲学的“核“境界”,也谈不上是对哲学的“超越”与“综合”。黑心”,作为艺术的一个子类的书法,当然也不在哲学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曾批评一种试图以其他的思之中,也不可能成为哲学的“核心”;二、艺术、宗教、维代替哲学思维的现象:“而由于缺乏概念,就自称哲学三者虽处于同一“基础”,但哲学不仅具有“最内是一种直观的和诗意的思维,给市场带来的货色,可在最真实的主体性”,而且具有“最实在最客体的普以说是一些由思维搅乱了的想象力所作出的任意拼遍性”,是人的“内在生活”的“最高形式”,因此哲学凑—些既不是鱼又不是肉,既不是诗又不是哲作为“意识的形式”是高于艺术与宗教的。由此也可学的虚构。”黑格尔还说:“创见虽深刻,还没揭示出看出,在黑格尔的思想体系中暗含着哲学是文化的内在本质的源泉。同样,灵感虽闪烁着这样的光芒,核心”的认识,是哲学比艺术“更高”而不是艺术也还没照亮最崇高的穹苍。真正的思想和科学洞“高”于晢学。这样,艺术就既不是哲学的核心,也不见,只有通过概念所作的劳动才能获得。”(黑格尔是文化的核心。书法只是艺术中的一个门类,当然《精神现象学》47-48页,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哲也不可能超越它所属的艺术,又超越比艺术更高的学的使命要由哲学来承担,书法既不能“超越”,也难哲学而成为文化的“核心”。综合”。作为“艺术”的书法,也只能承担其“艺术”《文化》一文还多处强调书法中的“哲理”与“哲的使命(参见拙文《书法与哲学》,载《书法研究》1991学”。如说书法中“有哲学、有生活”,书法具有“造型年第2期)。的意味、文学的内容和哲学的境界”。这类表述大致“中国书法”与“文化精神”不错。但是第一,富有哲理的事物并非只有书法。《文化》一文中说:万事万物都蕴含着晢理。书法中“有”哲理,诗、文、书法是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条途径,由绘画、乐、舞中就没有哲理吗?很难说书法中的哲理此切入,是一捷径。”“通过书法研究中国文化精就比其他艺术更丰富、更突出。“翠竹黄花,无非般神是很自然的事若”。担水劈柴,皆可悟道。在各类自然、社会现象代一代的知识分子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中,又有哪种现象不含哲理呢?其二,说书法与万事观点反思此文化的特征,其优越和缺陷。造型万物中都包含“哲理”,都有“哲学”,是说从中可以抽象出哲学,需要哲学家进行理性分析,抽象概括。书中国煤化工讨论塞尚、梵高的法与万事万物只是“哲学”的矿藏。书法中“有”哲CNMHG的《蒙娜丽莎》、米理,但书法并不“是”哲学,这如人的“生活”中、人的开朗基罗的《摩西》……进而借之解剖西方人的“活动”中有哲理,但“生活”、“活动”本身并不是哲灵魂。书法是我们特有的艺术,我们一代又一代摹写不止千百万次《兰亭》、《祭侄文》、《天发“文化精神”、“文化取向”、“文化特征”也必须以整个神谶》、《石门颂》、《金刚经》……仿佛中魔、仿佛“中国文化”为对象。所以,通过研究“中国书法患了神经官能症,纠缠在我们内部的是怎样一个“个别”以求把握“中国文化”这个整体的“文化精套结构?我们如何去分析、透视、阑述?如何在神”、“文化取向”,其方法、路径都不科学,更不是什其中看出我们特有的敏觉、智慧、文化取向?”么“捷径”。近现代以来,中国一大批文化精英反思《文化》作者关注中国文化的“文化精神”“文化中国文化的“文化精神”、“文化取向”、“文化特征特征”、“文化结构”、“文化取向”的思考与探索,无疑如严复、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王国维、章太炎、鲁很有意义,但在这种思考中赋予了“中国书法”更大迅、胡适、熊十力、冯友兰、梁漱溟等,为什么都并未责任,要通过研究书法这条“途径”、“捷径”来实现“通过书法”来研究中国文化的“文化精神”呢?原因把握中国的“文化精神”、“特征”、“取向”、“结构”的很简单,那就是研究对象与目的的错位任务,问题很多。所谓“中国文化精神”,应是指“中国文化”的、从共时性来说,中国文化包括政治结构、经“精神”,是指中国文化”从整体上显示出来的内涵济形态、哲学宗教、伦理道德、语言文字、社会风俗、取向、特征。这与作者在《文化》一文中所说的“文化学术艺术等;从历时性来看,中国文化发展上下几千取向”、“文化特征”是意义相近的概念,文化”虽然年,处在不断继承与创造的过程中。因此,中国文化是人创造的,但文化一经创造出来,就是一种客观存的“精神”、“特征”、“结构”、“取向”,必须从共时性与在。包括几千年来中国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历时性的结合中,把中国文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化在内的中国文化的“精神”,并非是指中国人的“精在中西文化的综合比较中才能把握。中国书法作为神世界”或“心灵”、“心理”等。但如前文所引,作者汉字的书写形态,在中国文化的大系统中只是“由“书法是心灵的直接表现”谈起,说通过书法研究种”现象,一个“个别”。从唯物辩证法来讲,任何“一“中国文化精神”“是很自然的事”,这里显然是把“心般”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一般”都不完全地包灵”、人的“精神世界”与“文化精神”这样不同的概念含“个别”,任何“个别”也只是部分地显示着“一般”。混同了。作者是怎样考察“中国文化精神”的呢?以此较之“中国文化”与“中国书法”书法只是一个《文化》一文第三部分分别从“通过书法研究个人心“个别”,书法的“文化精神”、“文化取向”、“特征”并理,了解个人心灵”、“通过书法研究集体心理,了解不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取向”和“特征”。从系统民族性和文化精神”两个方面论述,所论所述都极为论的角度来看,一个复杂系统的整体性质、功能并不牵强。是系统中各个部分、各个子系统的性质与功能机械首先,虽然任何书家都是在一定心理状态支配相加的结果。贝塔朗菲说:“复杂现象大于因果链的下书写汉字,但由于汉字作为一种符号是为表达内孤立属性的简单总和。解释这些现象不仅要通过它容服务的,书写的文字内容表达人的心理具体而明们的组成部分,而且要估计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的总确而书写出来的汉字形态(“书法”)在显示书写者和。有联系的事物的总和,可以看成具有特殊的整的心理方面则相当朦胧和不确定。作者借扬雄的体水平的功能和属性的系统。”(贝塔朗菲:《生命问心画说”以论述书法表现“个人心理”问题。西汉杨题——对现代生物思潮的评价》转引自魏宏森:《系雄在《法官·问神》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统科学方法论导论》第24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言”与“书”对举,“心声”与“心画”并提,前者讲的是版)无疑的,中国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个大作为声音的语言,后者讲的是作为书面的语言,讲的系统中的无数部分、子系统又包含不同层级的具体都是作为表达“心志”的“言”。扬雄所讲的“书”是指的文化现象。各个具体的文化现象都只是部分地,书写的表达意义的文字,并非指我们今天所说的“书或显或隐地体现中国文化整体的某种“文化精神”、法”(参见拙文《“书为心画”》,载2002年第5期《中文化取向”、“文化特征”,而不可能充分地、完全地国文化画报》)。我们从各种字迹的形态中可约略见体现。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描述“中国书法”的出书写者个人的性情,却很难具体考察出书写者的“文化精神”、“文化取向”,但这种描述不可取代对“个人心理”。我们从《兰亭序》、《祭侄稿》等书迹中中国文化”的“文化精神”、“文化取向”的研究。正感中国煤化工感,实际上主要是由象我们可以描述“松树”的特征,但松树的特征不是文在表达人的情感、心树”的特征,也不是“植物”的特征,更不是“生物”的理CNMHG角性的突出特征。而特征。研究生物的特征必须以整个生物界为对象,汉字符号的书写形态很难具体地显示“个人心理”。不能以某一种生物为对象。同样,研究中国文化的不同的书家用不同的书体书写或由印刷体排印出这两篇散文,同样能传达出作者的“心理”与情感。在精神文化——思想文化范围内,如果我们视其次,通过书法研究“集体心理”也是困难的。中国书法为一门艺术的话,它在包括文学、绘画、音处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特定境遇中的书家为不同的目乐、雕塑等在内的艺术家族中并不居核心地位,当然的而书写不同的文字内容,其“心理”千差万别,如何也不在包括哲学、宗教、艺术等在内的思想文化范围从其字迹中考察“集体心理”?汉魏晋唐,宋元明清,内居核心地位;在物质文化范围内,如果我们视中国历朝历代,书迹各有流传,我们能从这些书迹中考察书法为“搦笔濡墨”的一种“活动”,那么书法“活动出当时怎样的“集体心理”呢?为什么社会学家、心在中国人从古至今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它同样不具理学家不由此“切入”进行研究呢?作者引述康有为“核心”地位。由此我们认为,在广义的“中国文化《广艺舟双楫》中的一大段话中,提到《龙门造像》、(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中,中国书法不是“中国《张猛龙》、《石门铭》、《郑文公》等近30种书迹,作者文化”的“核心”,更不是“核心的核心”为什么不从中揭示和描述当时的“集体心理”呢?退由此我们不得不思考“核心”在事物中存在普遍一步说,既便通过书法能研究出来各个时代的“个人性、可能性问题。心理”和“集体心理”,这与中国文化的“文化精神所谓核心,首先应处在一个确定的、具体的范围“文化取向”仍然不是一回事,再退一步说,既便“通或系统之中而不是其外;其次,“核心”应在一个既定过书法”研究出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取向”与“特的系统中,作为一个部分或子系统,对其他部分或子征”,这与“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也无关系。系统具有更大的渗透力、辐射力、凝聚力、影响力再次,《文化》一文作者说,造型艺术是研究“文其他部分或子系统对“核心”的影响力相对较小,例化精神”的“好的研究对象”。说西方人通过研究塞如,原子由原子核和不同数额的电子组成在这个结尚、梵髙、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的绘画“解剖西方人构中,原子核是“核心”,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原子的灵魂”,中国人则通过摹写《兰亭》、《祭侄稿》《天核对电子有更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作用。但发神谶》等认识中国的“文化取向”。这里的问题是:在有的事物或结构中,则没有“核心”的存在,例如分第一,中国的造型艺术中不仅还有与书法“并称”的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分子由一种元素的原子或绘画,而且有雕塑、建筑等。中国的绘画雕塑建筑若干种元素的原子构成,但无论是单质分子(由一种所体现的“文化精神”并不弱于书法,为什么只提书原子构成)还是化合物(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的原子构法呢?西方的造型艺术中不仅有与绘画“并称”的雕成),其中的各个原子没有一个“核心原子”存在。塑,也有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建筑等,这里为什么又在中国文化这个大系统中,可以划分为物质文只提绘画呢?第二,作者说造型艺术是研究“文化精化和精神文化两类,也可划分为物态文化、制度文神”的“好的研究对象”,那么东西方的语言艺术(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四类。笔者认为,中国书法学)、音响艺术(音乐)、表演艺术(舞蹈、戏剧等)等是既具有精神文化的性质,又具有物质文化的性质;既不是“好的研究对象”?它们在体现“文化精神”“文具有心态文化、行为文化的性质,又具有物态文化化取向”等方面不及造型艺术吗?第三,东西方的政制度文化的性质。(参见拙文《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治、经济结构,哲学、宗教形态,伦理道德观念,社会文化》、《中国书法》2005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5生活习俗,语言文字及学术等文化形态,在显示“文年第19期)。无论将书法归属到哪种具体文化系统化精神”、“文化取向”方面弱于、贫乏于造型艺术吗?中,它的“核心”地位和作用都难看得见。如果说在离开这些基本方面能把握住东西方的“文化精神”、精神文化中哲学是核心,在中国哲学中儒家哲学是文化取向”吗?第四,中国人真的是通过摹仿一些核心(也有学者说“道论”是中国哲学的核心)。那么碑帖以“分析、透视、阐说”中国的“文化精神”吗?哪在物质文化中则难以确定什么是“核心”。在属于精些人作了这样的研究呢?第五,《文化》一文作者似神文化的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在文学、音乐、美术乎感觉到问题并未说得十分明白,因而提出:“书法舞蹈、书法、建筑中等,也难确定哪一种是“核心”。究竟有怎样的普遍性?”这个问题提得好。在中国文在中国书法中,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要化的大系统中,“文化”是一个整体、“普遍”,书法只确定其中哪一种是“核心书法”同样是困难的。所以是一个部分、一个“个别”,并不具有“普遍性”。作者硬给“核心”,就可能违把本是“个别性”的问题当作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去背学中国煤化工物中的存在并不具论证,并要得出普遍性、整体性的结论,实在难以令有必CNMHG人信服。从关于“核心”问题的讨论中我们还认识到,“核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心”如果存在,必须在一个范围具体、层级清晰、概念明确的系统中存在。“中国文化”是一个内涵和外延明清家具、建筑、服饰等等,哪种产品不蕴含中国文都极其广大的概念,而“中国书法”则是非常具体的化的丰富内涵?在中国文化”的范围内,我们很难种文化现象,与书法同一层级、同一类属的文化现说中国书法比绘画更有“文化”,青铜器比瓷器更有象、事物又何其多!书法在学理上不可能能超越数“文化”,明清家具比服饰更有“文化”,京剧比传统音个层级—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我们又难能乐更有“文化”,中国古代服饰比饮食更有“文化”等在数千年的中国文化中看到“书法”作为“核心的核等。《文化》一文中说,用“整个中国文化矿藏”提炼心”的作用、地位和影响力。在汉字广泛使用的漫长出来中国书法的书法家是“理想的书法家”,是“康有的中国古代,虽然书法为社会广泛重视,但社会上基为设想出来的书法家”,但作者又反过来说,这种“理本上是作为技艺、工具、手段来看待,没有看到古代想的中国人”、“理想的书法家”、“大概是不存在的”。文人有与把书法当作文化的“核心”相类似的评价,这里的问题是:第一,前后表述明显自相矛盾。并不反倒是有一些视书法为“小道”“末技“细事”一类论存在的“理想的书法家”何能用“整个”中国文化矿藏述。在当代社会,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汉字书写提炼出书法这种“结晶”?第二,通览《广艺舟双楫》逐渐退出实用领域,书法逐渐变成一门较纯粹的“艺全书,康有为并未“设想”这种书法家。术”而存在。社会上大多数人不可能用毛笔写字,也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东方文化中最宝贵的、最难说大多数人都能进行高水平的书法欣赏。即便有有特色的文化之一,中国书法作为汉字的书写,在中很多人爱书法、研究书法,我们也难在当代中国的物国几千年的文化创造中功能卓著特色突出,无论是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中见出书法的“核心”地位和“核作为功能性书写还是作为一门艺术,无疑都是极有心”作用价值的一种“文化”。说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奇葩《文化》一文为强调中国书法的文化品格,强调等都不为过。作为中国人,我们热爱书法。我们为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说书法家的“背华夏民族有这样卓越的文化创造而自豪。我们应充后是整个中国文化的实体”,书法家写出来的作品是分认识中国书法的文化价值,并在新的社会历史条整个中国文化矿藏所提炼出来的结晶”等。其实,件下为书法的继承和发展作出努力。但对中国书法人生活在文化中,任何人都离不开文化而生存,而且在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化中的地位、意义、价值,我们人本身就是“文化”,何止中国的“书法家”身前“背还应有一个理性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认识,既要后”是“中国文化”呢?人从事的任何活动及其成果,避免估计、评价过低,又要避免将中国书法神秘化、都属“文化”范畴,蕴含着多样的文化内容,何独书法神圣化的倾向是“中国文化”的“结晶”?华夏民族为了自身的生存※拙文《中国书法的“核心”地位刍议》分别从和发展,从古至今从事各种各样的文化创造活动,创“中国书法”与“中国艺术”“中国书法”与人的“活动”造了无比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任何由中国两个方面对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命题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都是中国文化的提出质疑,发表于《中国书法》2006年第6期,可参“结晶”,只是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会有不同的文化阅结晶”。不可能“整个中国文化矿藏”只提炼出书法这一种文化“结晶”,商周礼器、秦砖汉瓦、唐宋瓷器,(责任编辑:武卫华)(上接第136页)之道由争取积极的“和”,异化为追参考文献求消极庸俗的“同”。明哲保身的处世态度固然由此[1]张载近思录拾遗[A].张载集[M]萌生,圆滑世故的庸人哲学也因此盛行。[2]陈独秀学术独立[]新青年第5卷第1号总之,儒学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本源之一,积13程颐,遗书M极影响和负面作用在当代同时并存。站在面对2141朱麻朱子语类[M]世纪的历史制高点上,全面系统地研究诸如此类的5王阳明传习录:上M整理合理进步的因素摒弃荡涤封建落后的内容,努么年读经华签集(M[6]鲁迅.十文化问题,较深入地进行一些反思和评估,以中发掘[8]郑玄礼记,中庸注[M]力去追寻中国传统儒学文化中的人文主义因素,及中国煤化工其与中国未来的精神文明之间所存在的相结合的可能性,实为当代知识界的当务之急。CNMHG(责任编辑:云帆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