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7378-2010 烧结铁基制品 碳氮共渗层深度的金相法测定 JB/T 7378-2010 烧结铁基制品 碳氮共渗层深度的金相法测定

JB/T 7378-2010 烧结铁基制品 碳氮共渗层深度的金相法测定

  • 期刊名字:
  • 文件大小:520.00KB
  • 论文作者:网友
  • 作者单位:
  • 更新时间:2020-04-25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Ics 77.160H 72备案号: 28522- -2010JB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 7378- -2010代替JB/T 7378- -1994烧结铁基制品碳氮共渗层深度的金相法测定Metallographic method of measurment on the carbunitrided hardencase depth of sintering iron-based material2010-02-11发布2010-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JB/T 7378- -2010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试样的制备5中温回火状态试样 的碳氮共渗层深度测量方法.6淬火状态试样的碳氮共渗层深度测定......7试验报 告....................................................IJB/T 7378- -2010.前言本标准代替JB/T 7378- -1994 《烧结铁基制品碳 氮共渗层深度的金相法测定》。本标准与JB/T 7378- 1994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标准的英文名称;增加了前言;修改了标题题目,在原标题中增加了“金相法”,以明确本标准与其他测定方法的区别;一规定 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版本。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机械工业粉末冶金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第一 -汽车制造厂 散热器厂。本标准主要修订单位:北京市粉末冶金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修订人:印红羽、张彤。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的发布情况为:-JB/T 7378 -1994。JB/T 7378- 2010烧结铁基制品碳氮共渗 层深度的金相法测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金相法测定烧结铁基制品碳氮共渗层深度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铁基烧结制品碳氮共渗层深度的测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5163可渗性烧结 金属材料密度 的测定(GB/T5163 - 2006, ISO2738: 1999, IDT)JB/T 5069钢铁零 件渗金属层金相检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碳氮共渗层深度carbonitriding depth由制品渗层表面沿垂直方向测量至与基体组织有明显分异处,包括过共析层、共析层和过渡层在内的总深度。4试样的制备4.1 试样应在碳氮共渗制品的横断面截取,在取样和磨制试样时,被测面不得因受热或加工硬化等原因而改变其组织或硬度。4.2试样应在 450 C下进行中温回火,保温20 min后冷却到室温。4.3为防止试样 端部磨圆,可将试样镶入钢圈或钢夹内,也可用环氧树脂胶固化。4.4其他按 JB/T 5069金相试样制备法进行研磨、抛光、冲洗、吹干。5中温 回火状态试样的碳氮共渗层深度测量方法5.1 用2%~4%硝酸酒精溶液侵蚀。.2 碳氮共渗层深度应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100倍下测量。5.3测量部位应 为零件的工作面。测量点至少三处。5.4从试样渗层 表面沿垂直方向测至完全呈现心部组织处的距离,即为渗层深度。如渗层的界线不明显时,则测至过渡层的1/2处。6淬火状态试样的碳氮共渗 层深度测定方法6.1当心部组织含碳量较低 且密度大于6.5 g/cm3时,可在淬火状态下直接测碳氮共渗层深度。6.2从试样渗层 表面沿垂直方向测至基体组织含50%马氏体部分的距离,即为渗层深度。6.3试样 密度按GB/T 5163测定。JB/T 7378- -20107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a)试样名称、编号、生产日期、检验日期;b)热处理工艺参数及技术要求;c)测量方法、测量部位及其测定结果;d)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及附加说明。2中华人民共和机械行业标准烧结铁基制品碳氮共渗 层深度的金相法测定JB/T 7378- -2010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邮政编码: 100037210mmX297mm●0.5印张●9千字2010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定价: 10.00元书号: 15111 ●9642网址: htp://www .cmpbook.com编辑部电话: (010) 88379778直销中心电话: (010) 88379693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