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中小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与情绪行为问题 仡佬族中小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与情绪行为问题

仡佬族中小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与情绪行为问题

  • 期刊名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班永飞,宋娟,吴孝勇
  • 作者单位:安顺学院教育管理系,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正安县第六中学
  • 更新时间:2022-04-07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目的:了解仡佬族中小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及其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减少行为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50名仡佬族和430名汉族小学六年级、中学初一和初二学生,使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包括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评估生活质量,长处和困难问卷(SDQ)测查情绪行为问题.结果:仡佬族组ISLQ总分与汉族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4.916.0) vs.(143.1±16.6),P>0.05],ISLQ情感成分得分高于汉族组[(61.9±8.7)vs.(60.0±8.8),P<0.01].仡佬族组SDQ总分与汉族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3±5.6)vs.(19.0±5.4),P>0.05],SDQ情绪症状得分低于汉族组[(3.4±2.2)vs.(3.9±2.2),P<0.05].仡佬族组初一学生的ISLQ情感成分得分高于六年级和初二学生[(63.7±8.6) vs.(60.3±9.1),(60.0±7.4),P<0.01];学习成绩优良者ISLQ总分[(150.7±17.4) vs.(144.5±15.3),(136.5±11.0)]和认知成分得分[(87.3±13.6) vs.(82.6±11.9),(77.0±9.9)]高于成绩中等或较差者(P<0.01).除情感成分与亲社会行为问题外,ISLQ得分与SDQ得分呈负相关(r=-0.13~-0.54,P<0.05).回归分析显示,SDQ的情绪症状(β=-0.38,P<0.01)、亲社会行为问题(β=-0.22,P<0.01)和多动(β=-0.17,P<0.01)得分对ISLQ总分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仡佬族中小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与汉族相当,正性情感体验可能更多;学习成绩越好,情绪行为问题越少,主观生活质量可能越高.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