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社会化理论下流动儿童社会化的三种倾向与乡土回归 群体社会化理论下流动儿童社会化的三种倾向与乡土回归

群体社会化理论下流动儿童社会化的三种倾向与乡土回归

  • 期刊名字:中国青年研究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吴志明
  • 作者单位:美国伊利诺伊大学
  • 更新时间:2022-04-27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流动中国的到来伴随着流动儿童的规模增长.群体社会化理论认为,父母和家庭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儿童社会化主要是在同伴群体的同化过程中实现的.流动儿童群体与父母远离家乡熟人社区,流浪在乡土文化之外,在陌生的城市具有缺乏同伴群体的特点.作为弱势群体,他们能否顺利完成社会化无疑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社会现实问题.从社会化研究的三种角度审视流动儿童,发现其社会化的过程伴随着乡土文化的断裂、畸形人格的形成和个体角色的模糊的三种倾向.营建一个具有同伴群体现象和稳定社会文化交流传递机制的社会环境是引导流动儿童群体健康社会化的现实路径.本文把这一过程称为“乡土回归”.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