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同胞分离抚养方式与健康危险行为 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同胞分离抚养方式与健康危险行为

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同胞分离抚养方式与健康危险行为

  • 期刊名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李静一,赵国祥,单欢欢,赵俊峰,李晓铭
  •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Carman and Ann Adams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Prevention Research Center
  • 更新时间:2022-04-07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目的:探讨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同胞分离抚养方式与其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6~17岁有同胞的艾滋病致孤儿童(父母双亡)155人参与本研究,根据是否经历同胞分离抚养,把他们分为同胞分离组(n=96)和无同胞分离组(n=59);根据不同的抚养方式把他们分为艾滋病致孤儿童福利院组(n=97)、家庭式抚养所组(n=8)与家族抚养组(n=50).采用健康危险行为量表进行测评.结果:经历同胞分离抚养的艾滋病致孤儿童的“饮酒”[(1.6±0.7)vs.(1.4±0.5)]、“打人”[(1.5±0.8)vs.(1.3±0.6)]和“破坏公共财产”[(1.1±0.5)vs.(1.0±0.0)]得分高于无同胞分离抚养组(均P<0.05).艾滋病致孤儿童福利院抚养组的“打人”得分高于家庭式抚养所和家族抚养组[(1.6±0.8)vs.(1.2±0.4),(1.2±0.4);P<0.05].多元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经历同胞分离抚养的艾滋病致孤儿童的“饮酒”和“想要或扬言要伤害他人的行为”[(1.2±0.5)vs.(1.1±0.2)]的得分高于无同胞分离抚养者(均P<0.05).结论:经历同胞分离抚养的艾滋病致孤儿童可能比没经历同胞分离抚养的艾滋病致孤儿童表现出更多的健康危险行为.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