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气与气化 试论气与气化

试论气与气化

  • 期刊名字:陕西中医
  • 文件大小:804kb
  • 论文作者:马淑侠,韩婷婷
  • 作者单位:陕西省凤翔县虢王医院,陕西省保健品检测中心
  • 更新时间:2020-06-12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1200陕西中医2007年第28卷第9期界根据古人“同病异治”的精神和临床治病旳实际情况提种病理产折,更是致病的病因。血脉疲滞,脏腑失养,用岀的相对理论,异病同治的法则在古代临床运用很多,如西医的话说就是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受损,如糖尿病肾张仲景的,《伤寒论》以方类证,就是异病同治的典范。清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和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陈世铎的《石室秘录》有相关论述:“同治者,同是一方,病,脑菱缩,慢性肾病,未梢神经炎等疾病发展旳某些阶而同治数病也……异治者,一病而异治也”。异病同治的段的病理机理是相同的,在中医学上的辨证也是相符的含义是说:不同的疾病如果按中医辨证,只要证型相同,都可以用益气补虚、活血祛瘀的原则治疗,因此,我们可就可按同一治疗法则施治。异病同治常为医家运用,成为以在很多不同疾病的中医治疗中见到桃红四物汤加减中医治疗学一大特色。此理论在糖尿病的辨治中也广为该方中重用黄芪以益气,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现代药应用,比如说糖尿病的在不同的患者体质或不同进展时理研究证实:当归、川芎、红花、桃仁、丹参、牡丹皮等具有期所表现岀的证侯群也不同,因而古今医家按阴阳气血降低血粘度、扩张血管的作用,从而改善血液流变学异辨证,脏腑辨证可以归纳出:阴虚内热,气阴两虚,阴阳两常,改善微循环障碍,从这里我们也可看出中医“异病同虛,气滞血瘀;肺热津伤,胃火燔盛,脾肾阳虚,肝郁气滞治”理论的高超之处等证型,这些证侯群在很多其他疾病的不同阶段都可以3结语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同病异治”和“异出现,因此“有是证则用是方”,可以用同一方用在治疗不病同治”的法则均是建立在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的,针同疾病上。比如糖尿病,甲亢,高血压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对的是病机变化,疾病演变过程中的不同特殊时期特殊功能紊乱,高血压病,肾炎,肝炎等病都可以岀现消瘦口运动现象的表象,从一种疾病中分析其矛盾的特殊性,即干多饮,燥热盗汘失眠多梦,腰膝酸困,眩晕等证侯群,均不同的证侯采取不同的针对性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或者可归于肝肾阴虛证,都可以用杞菊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在多种疾病中找出其矛盾的共性,即相同的证侯,采取同以滋补肝肾,潜阳降火治疗原则和方法。简单的说就是病同证异则治疗异,病当糖尿病患者岀现面色灰暗,形体衰惫,心悸胸闷,证同则治疗同。这一法则贯穿于糖尿病的治疗之中,尤其膝酸刺痛,腹胀腹痛,舌质紫暗,脉沉涩,尿白浊如脂膏在对于糖尿病和复杂的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诸多症状时,辨证属气虚血瘀,可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此证是在糖该法则给中医辨证论治增加了丰富的内涵,充分体现了尿病气阴两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气虚则血运无力,阴虚中医个体化的诊疗特色之所在则血行艰涩,血液运行不畅而致疲阻经脉。瘀血在此既是(收稿2006-04-30;修回2006-06-25)试论气与气化马淑侠韩婷婷陕西省凤翔县虢王医院(721403摘要目的:探讨气与气化。方法:归纳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当代研究成果、临床体会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气”是物质的,气的运动才产生功能。“气化”规律就是气的运动变化规律。机体内的诸气时刻不停,错综复杂,但又有规格的运动着,构成了机体根本生存形式。主题词@气@气化1“气”与“气化”的基本概念“气”与“气化”是两生热能和电能;较复杂的如化学变化,可以产生化学能个不同的概念,“气”言物质;“气化”是指气的运动变化更复杂的如生命运动就会产生各种不同形式的能。这就人体的“气”而言,有元气、水谷之精气、宗气(大动的甲,所以说,功能是物质运动的气)、营气、卫气、经络之气,以及五脏六腑之气。诸气皆属中国煤化工概念又不同,不应该混消于精微的物质,但每种物质,都有其特殊的功能和运动特CNMHG机体内的气都有一定的部性,在这里,必须分清物质与功能的界限。因为任何物质位,生成过程,运动规律和功能特性的存在都运动着,每一种运动都能产生功能的变化,最简元气,禀先天父母之“水火”而成,水阴火阳,同居于单的如位置移动,可以产生动能和势能,机械运动可以产肾,相互作用,蒸腾而为“元气”,行三焦通道分布于全身主宰人体的生命运动。水谷之精气,即后天生活中摄取的兴陕西省保健品检测中心(710003)养料与水分,在中焦脾胃,经过受纳,传颂,腐摩,运化而陕西中医2007年第28卷第9期1201成,是水谷最精微的部分。它通过“脾气”的作用,向心、要强调的是“脾胃二气”若无元气的推动,是不可能“腐摩脾、肺三脏输布,其中如心肝转化为血而贮存;入肺则受水谷”、“化生精微”的;胸中之宗气(大气)若无元气为动肺“治节”处理为卫气、营气、血、津、液河水业等物质。力,也是不可能同肺之呼吸的。宗气,是水谷精气上输于肺积于胸中的部分,它受元元气从脏腑入经络,推动营卫二气循一定轨道周流气的推动,同呼吸。“而此气,且能撑持全身,振作精神,以不息的运动,起到营养体内抵抗外邪的作用。所以是机体及心思脑力,官赅动作,莫不赖乎此气”诸气活动的源动力卫气,是水谷之精气通过肺脏处理后的产物,职能是4“诸气”的相互作用与转化机体内“诸气”总是“温肌肉,充皮肤,肥腠理,同开合”。它运行于脉之外,行相互作用与转化的。“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一积于胸中定的轨道规律的运动,即所谓日行阴经二十五度,夜行变为宗气;一入肺中经肺治节“处理而生成”,营卫二气外藏舍二十五度,合起来行全身一周(包括经气)、津、液、血、水液这些物质均有一定的运动轨营气,运动于脉中,亦为水谷之精气,受肺脏处理而道。其中,营卫是注入脉道之内外。《灵枢营卫生会篇》说成,此所谓清者为营,奉心化血,为得独行经随以奉生身“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受与其莫贵于此。营气也循一定的轨道运动,《灵枢营气篇》说: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血液行“营气之道內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之肺,流溢于中,布于经隧。《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中焦并胃中,出上焦之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己,终而复始。经络之后,此所受气者,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气,简称经气。它是经纳络内的物质基础,禀受于肾之元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遂。津出入分肉腠理之气。元气行三焦通道达五脏六腑,再从本脏腑附入经络。间。《灵枢五癃津别篇》说:“水谷皆入于口,……津液各走此即说明:经络内容营卫二气。元气推动营卫二气循环-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液流走筋定轨道,有规律地、不停地运动,而次二气将丰富的营养骨关节,皮肤、脑髓。《灵枢决气篇》说:“谷入气满,淖泽注物质带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于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水液是五脏六腑之气,如肝气、心气、脾气、肾气、胃气等,也种废液,它有两条出路,一条是通过三焦下输膀胱,受是指一定的物质。常言说“脾主运化,胃主受纳”指的是元气的推动而产生膀胱气下,生成小便而外排;一条是经脾胃功能,而脾气宜升,胃气宜降,则指的是脾气、胃气两皮肤汗腺排岀体外。《素问·灵兰秘典篇》所谓“三焦者种物质的运动规律。所以说“脾气就不能代表脾之功能运决渎之官,水道岀焉,指眀了三焦具有疏通水道保持水液化,胃气就不能代表胃之功能受纳,脏腑之气各有其运动畅行的功能”特点,如肝气喜条达,脾气宜升,胃气宜降,肺气喜清肃下5当代对气与气化的研究与认识气这个具有中达,肾气宜澘藏,徐徐分布心气喜静恶劳等等”。当这些具国特色的哲学概念,在古人那里有比较牢固的经验基础有物质特性的气按其本身的运动规律运动时,就产生功万物生长发育,则是从无形到有形的过程。有形的本意能及生理作用,反之,肝气不舒,胃气不降,脾气不升,肾是肉眼可见的意思。肉眼不可见之后,是否还有进一步构气外越,心气耗散,肺气上逆,就不能产生功能,也即产生造呢?气化学说没有深究。虽然有元气、精气、清气、浊气病理变化等说,而且,古人显然知道,无形之气还带有原来有形之综合上述诸气,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气”是物质物的性质(如挥发后的气味等),但没有进行进一步猜测的,气的运动才产生功能或思辨。那么,气是否有类似今日基本粒子那样的含义3“气化”规律“气化”规律就是气的运动变化规呢?这点也不明确。只在解释宇宙生成时暗含此意。太虚律。机体內的诸气时刻不停,错综复杂,但又有规格的运之气要变为万物,第一步是分为阴阳二气。此前的气,应动着,构成了机体根本生存形式该是无区别的。我们可以理解为基本粒子,也可以理解我们知道,任何一种物质都不可能孤立存在,物质之类似所谓“以太”或“场”等物质存在形式。总之,应该说间总是相互影响,互相转化的。气包括一切微观物质。元气”是诸气活动的源动力,元气生于先天是人体烂理齪“气化”一词呢?显然就是现在说的物生命活动的根本,它循三焦通道,分布全身,激发五脏六中国煤化工指肉眼不可见的那些过程。之气活动,使脏腑之气不停地,有规律的运动,发挥各CNMHG(对医学来说是生理学和生自功能特性。例如肝气舒发条达,则肝脏可完成藏血、谋化学)基本上说清这些变化究竟是怎么回事了。虑作用;胃气能够下行,脾气能够上升,两者就可以共同为探讨中医气学理论的实质,揭示人体生命科学的完成“受纳”与“运化”的职能;肺气能够清肃下达,就可通奥秘,从现代分子生物学角度,论述了气的阴阳之分与基调水道,下绋擻捨节”水谷之精微;心气能够清静,心因的阴阳属性、气的生理功能与基因表达和调控、气的病即能完成“主持神明”与“主血”的功能等等。其中特别需理及中医药调气治疗与基因疗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1202陕西中医2007年第28卷第9期认为,中医气学理论中具有生命活性的气(元气或真气)论以现代基因内涵,从基因角度研究中医气学实质,可能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因相比,两者具有统一性。因而,导致气学理论研究的一个较大进展借鉴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赋予中医之气学理(收稿2007-06-01修回2007-06-2忧思恼怒在食管癌发病中的病机探讨温铁柱施京红郭新民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中医医院(710600摘要目的:探讨忧思恼怒在食管癌发病中的病机。方法:归纳相关资料,结合临床经验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在食管癌的形成过程中,情志因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深入探讨忧思恼怒等不良情绪在食管癌形成过程的病理机制,可以看出忧思伤脾及恼怒伤肝导致脾胃虚弱,气血淤滞及痰气交阻,致癌基因激活和抗癌基因灭活等机制参与下导致了食管癌的发生主题词食管肿瘤/中医病机食管肿瘤/中医药疗法@忧思@恼怒七情的变化对五脏六腑有着一定的影响七情发生过极可以伤及五脏,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2过度忧思的不良作用忧思伤脾、思虑过多影响恐伤肾。这说明人的思维活动属心所主,心主神明的活动脾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胃呆滞、运化失常、消化吸收机能对五脏六腑的正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主神明的活障碍、常岀现脘腹胀闷,食欲不振,头目眩晕等症。食管属动一旦岀现异常则会影响五脏六腑的功能,从而导致疾脾胃所主,思则气郁不行,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可致食入病的发生难下、胃气上逆,伤及食管,可使食管粘膜损伤。现代医学现代心身医学认为,心理因素之所以能影响躯体内认为当人们遇到过度思虑、忧郁等精神刺激时,大脑皮层脏器官功能,是通过情绪活动作为媒介而实现的,积极良处于抑制状态,皮层下中枢失去来自皮层的抑制,其兴奋好的情绪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消极性过度升高,首先在自主神经高级中枢所在的视丘下部不良的情绪如愤怒、怨恨、恐惧等,如果强度过度或持续产生兴奋灶,从而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使胃肠功能紊过久,便可导致神经活动机能失调,对机体器官产生不利乱,产生胃肠道疾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使胃肠蠕动的影响,最后造成某些器官或系统的疾病。一切心理应激加快加强,胃肠扩约肌收缩,抑制肝和胰的分泌而唾液腺主要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再影响到植物神经系统,内分则分泌粘稠唾液。副交感神经兴奋,则使胃肠蠕动加快加泌系统和免疫功能作为中介机制并影响內脏器官旳。(1)强,胃肠扩约肌舒张,促进肝和胰腺分泌,使唾液腺分泌理应激引起的情绪变化,可通过边缘系统、下丘脑使植稀薄唾液。由于忧思过度所致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物神经功能发生明显改变,并引起有关脏器的功能活动功能紊乱,使胃肠蠕动失调,各种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过度或相反受到抑制。(2)內分泌系统在维持机体內环境(包括唾液、胃液、胃酸、胆汁、胰液等)分泌功能失常,使的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功能受脑下垂体和下丘脑所食物的消化吸收障碍,引起脾胃虚弱症的发生。加之有的分泌的相应激素的调节和控制,在心理应激的作用下,可人嗜酒、吸烟过度,可导致胃肠激素分泌紊乱,并引起胃引起内分泌系统的变化。(3)在心理应激下,机体的免疫窦、十二指肠的逆蠕动和幽门张力的下降,食管体部功能功能也可能发生变化,实验证明,动物处于应激状态下,紊乱、蠕动异常、下食管括约肌(LES)张力低下,导致十二其免疫功能可能下降,在血循环中,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胃内坳后浯λ會管,引起食管粘膜的损伤,天长升高的同时,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却下降,巨噬细胞中国煤化工层磷状上皮可化生为柱状的活动减弱,T细胞成熟的速度延缓致使机体对疾病的CNMHG,继续发展可发生癌变抵抗能力削弱。以上这些方面与中医的七情学说和心主以上这些与中医的忧思伤脾、脾伤气结、气结则津液神眀的观点不谋而合,均说明了情志过极可导致疾病的不布遂聚而为痰,痰气交阻于食道,在其机制上是相同的。这是由于食管粘膜的损伤所形成的慢性炎症改变及*西安交大劳061)粘膜上皮的增生间变,与中医脾胃虚弱.脾伤气结所致的兴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秦渡镇中心卫生院(701309)痰及痰气交阻于食道的病理机制上有很多的一致性。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