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人性论中的"魂"、"魄"观念 汉代人性论中的"魂"、"魄"观念

汉代人性论中的"魂"、"魄"观念

  • 期刊名字: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徐兴无
  •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 更新时间:2022-06-14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汉儒的人性论在中国古代人性论中独树一帜,而中国古代的魂魄知识经过长期的建构,在汉代融入儒家的人性论中.本文在先秦至两汉的历时坐标中,通过比辑文献,勾勒出这一过程的形成背景、内在逻辑及其实践倾向,同时纠正了传统学术中的一些误解或浅见.本文认为,汉儒在阴阳五行的思想框架内整合了先秦诸子的性情观念和医学中的魂魄观念.性为善为阳,分为仁义礼智信五性,属于五脏,五脏居身体之阴,处内主静而守常,但理御阳气;情为恶为阴,分为喜怒哀乐好恶六情,属于六腑,六腑居身体之阳,处外主动而易变,却理御阴气.魄藏于肺,魂藏于肝,是分属于性情中的自然精气.魂魄可以治理性情,而礼乐教化又可以养护人的自然气质,从而保持性情符合道德的要求.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