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化探技术在西昌盆地的应用 油气化探技术在西昌盆地的应用

油气化探技术在西昌盆地的应用

  • 期刊名字: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孙巧玲,刘平
  • 作者单位:中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事业部,中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更新时间:2020-03-23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第28卷第3期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地球物理勘探油气化探技术在西昌盆地的应用孙巧玲'刘平2(1.中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事业部2.中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摘要西昌盆地为构造兼沉积盆地,至今只做过少量地震工作。2003年对全盆地采用油气化探技术,通过对土壤吸附烃( CH4 ~nC;H2 )土壤后生碳酸盐( OC )及土壤吸附相态汞( Hg)电导率(Ks)二价铁( Fe2+ )等有效的油气化探指标的测量,进行了这几项指标背景值、异常下限的确定,综.合编制了烃类各指标异常图,从而清楚地显示出西昌盆地烃类指标异常特征,揭示了西昌盆地的油气远景及烃类富集的有利区带,从而为该区下步勘探部署提供了有力的基础资料。关键词油气化探地球化学异常 烃类异常模式1油气化探采样工作方法收集测区地物化探资料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油气化探地球化布设测网学理论日益成熟,其技术方法与手段不断完善与拓野外取样展,应用效果越来越显著,已经取得石油工业界的认同,逐渐成为一门必要的石油勘查技术。经过油样品加工气化探工作者的多年努力,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有室内测试效的油气化探技术思路,油气化探工作流程(图.质量评述1 )。数据处理研究相似地紧起知气2油气化探方法的基本原理圈定异常异常模式油气化探是指通过捕获、检测和评价那些油气藏引起的各种组份的地球化学异常信息,从而达到确定异常远景区]寻找油气藏的目的的-一种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油气化探指标,包括油气藏或油气活动在岩石、土壤、远景区异常成因判别]水、空气等介质中引起的烃类、非烃组份(包括远景区打分、排序各种金属、非金属微量元素、放射性元素)以及-些派生的指示环境变化特点的指标。根据多年来远景区评价解释在四川盆地油气化探工作经验,多选用下列有效的C结论油气化探指标:①土壤吸附烃( CH, ~nC3H,2)测量;图1油气化探工作流程图②土壤后生碳酸盐( OC)测量;③土壤吸附相态汞( Hg)测量;3测区油气生储条件④土壤电导率( Ks)测量;西昌盆地为构造兼沉积盆地,沉积盖层厚度⑤土壤二价铁( Fe2+ )测量。作者简介孙巧玲,女, 1969年生,工程师; 1994年西南石油学院物探专业硕士毕业,主要从事物探处理解释、物探资料数据库建立及物探技开发试采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5年9月出版大。该盆地最主要烃源层为上三叠统白果湾组(Tb)下二叠统栖霞一 茅口组(Pq +m)下志喜德县0●留系统龙马溪组( S,1)。此外,上震旦统灯影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下 奥陶统巧家组等也是盆地烃0~ 。源层。结合储、盖条件分析,西昌盆地有意义的油气目的层有4套:上三叠统、下二叠统、中、上奥e米市值。❸❽0 θ_陶统和上震旦统灯影组。只有在潜伏较深的次--级圈闭和封闭性较强的次一级断层的断下盘潜伏圈闭才是较为有利的地四开乡段,是油气可能聚集的良好场所。4背景值、异常下限的确定写确定合理的背景值,划分背景区块是地球化学工作和油气化探的基础,也是确定合理的异常下限值的前提条件和异常能否有效地反映油气藏的依据。普格县( 1 )在各组份指标数据检测合格的基础上,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技术进行统计分析。(2)各指标数据必须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后,作出各组份指标区域背景直方图。在各指标数据为图2 西昌盆地甲烷( C)异常平面图非正态分布时,可利用迭代统计检验值把非正态的数据逼近或近似的正态分布,从而得到化探特征参000数:平均值和标准离差,这样比较接近客观。(3 )求出背景值、异常下限值和均方值。。05烃类指标异常特征00来市镇日-。(烃类各指标异常图(图2~图3 ),清楚地显示出西昌盆地烃类指标异常特征。整体而言,烃类:指标甲烷( C,)乙烷( C2)丙烷(C,)异常分●日布规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三者的异常发育程度、◎平面分布位置、异常形态结构、异常强度等特征吻2--o-0e1-合性较好,表明它们具有共同异常源。5.1 甲烷( C)异常特征。总体上看,甲烷(C)异常(图3)主要分∪●布在测区东、西两个异常带上,而东部异常带C,异常又主要集中分布在测区东南部,从测区最南端的普格县水文站一直延伸到四开乡附近,长约55km,宽度约8km ,该异常带具有一定的线性异常特征,异常延伸方向为北北东向后,异常内带发图3西昌盆地油 气勘探有利区块图育,强度高,异常连续性好。中分布在四开乡以南,向北延伸仅出现数个断开的5.2 乙烷(C2)异常特征C2异常特征与C,异常基本一致(图2),其长条状异常。而中部基本上属于烃类低值无异常异常亦主要分布在东、西两个异常带上,东部异常5.3 非烃各个指标异常特征区。(下转第68页)开发试采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5年9月出版由于该井的井斜角和方位角均较小,其地层坍6v>6.且6与6,数值差大,说明该区块构造应塌压力和破裂压力的变化较小。按以往的经验斜井力大,井眼力学不稳定的因素明显。的地层坍塌压力和破裂压力与直井相比-般不超过(2)该区块的东营组下段和沙河街组地层的0.1 g/cm'。坍塌压力在( 1. 30~1.40) g/cm3 之间,地层破裂压力检测值在( 1.80~2. 00) g/em' 之间,考虑到2应用效果最小水平主应力最小值为1.60 g/cm3 , 就力学稳定BZ34-2 -2EP- P1S井是一口侧钻生产井,因素而言,建议钻井过程中,作用在井底的当量循2003年2月19日开钻,2003年3月4日完钻,完环压力在( 1. 40~1.60) g/cm3 之间。钻深度为3725 m。参照本研究方案,设计了钻井(3)尽量缩短钻井作业时间,提高机械钻速,泥浆密度及相关参数。侧钻井段钻头尺寸: 215.90减小非生产作业时间,缩短地层裸露时间,同时避mm,通过测井资料得到BZ34-2 -2EP- P1S井的免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最大井径345.44 mm、最小井径208. 28 mm ,平均参考文献井径为240. 79 mm ,平均井径扩大率11.5%。在钻井过程中作业顺利,未发生各种工程事故,有效1邓金根. 钻井工程中井壁失稳力学机理、北京:石油工地避免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提高钻井速度与经济业出版社, 1998效益。2Eeling Fjaer , Rune M Holt. Petroleum Related Rock Me-chanics.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 V , 19923结论与建议(收稿日期2004-05-28 编辑周国英 )(1 )该区块3个主地应力的大小关系为6n>(上接第48页)烃指标的配套异常是深部油气源、深部大断裂、地非烃各个指标主要指土壤吸附相态汞(Hg)层、岩浆活动等综合因素的结果,但可能主要还是电导率( Ks)二价铁( Fe2+ )等有效的油气化探由深部油气活动引起。指标,其异常主要分布在测区的东部、中部和西(2)从地球化学角度来讲,西昌盆地中部地部。在测区东部地区,Ks也在四开乡以南烃类高区可能是油气泄漏较彻底、保存条件不利的地区强异常带位置同样出现较强异常,而Hg、Fe+则但也不排除烃类异常不发育,是其它原因造成的可在烃类、Ks异常带东、西两侧出现南北向延伸的能性。(3)西昌盆地西部地区,即在川兴镇以北,带状异常;同时, Hg、Ks、Fe2+ 都在中部出现南北米市河以西,喜德县城以南大约700km2范围内具向延伸的带状异常, 在西部地区,非烃指标异常主有找油气潜力;而在此范围内,南部、中部地段比要分布于测区西部的中偏北地段,即东河乡以北,北部地段更为有利。建议在西昌盆地进行全面的地米市河以西,喜德县以南,面积约700km2。震勘探,在局部地段进行氡气地球化学测量,以寻6油气远景预测及结论找有利油气圈闭。地表各化探指标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相当显著,即烃类各个指标集中分布在测区东部和西部,非烃1 颜自给.四川西昌盆地油气地球化学普查评价勘探。中各个指标分布在测区的东部、中部和西部。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事业部研究报告.2003综合3个异常群特征,均应是地下油气活动引2郝石生.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方法与应用,北京:石油工起的;东部异常群各指标配套关系较好,具有与已业出版社, 1994知油气藏相似的表现特征,是寻找地下油气藏最有3贾国相. 我国特殊景观区油气综合化探技术.北京:石利地段;西部异常群稍次;中部异常群反映地下油油工业出版社, 2003气可能保存相对较差, 得出如下结论:(1)西昌盆地东部异常带烃类高强异常和非(收稿日期2005 -05-16编辑 周国英)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