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5811-2007 交流低压电机成型绕组匝间绝缘  试验方法及限值 JB/T 5811-2007 交流低压电机成型绕组匝间绝缘  试验方法及限值

JB/T 5811-2007 交流低压电机成型绕组匝间绝缘 试验方法及限值

  • 期刊名字:
  • 文件大小:391.00KB
  • 论文作者:网友
  • 作者单位:
  • 更新时间:2020-04-24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ICS 29.160K 20备案号: 20820- -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 5811- -2007代替JB/T 5811- -1991交流低压电机成型绕组匝间绝缘试验方法及限值Test method and limits of form-wound winding for alternating currentlow-voltage electrical machines2007-05-29发布2007-1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JB/T 5811- 2007目次. II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试验原理...试验仪器及要求....6试验方法6.1 准备.....6.2线圈试验,6.3绕组试验....7试验波形及显示7.1 试验波形的显示7.2 试验显示波形....8试验方法选择 原则8.1 线圈试验...48.2绕组试验9试验判别.无故障波形9.2故障波形9.3故障判别10试验参数和比较参 数........10.1试验参数.10.2比较参数.i | 试验限值1.1冲击试验 电压峰值1L.2波前时间11.3试验时间.11.4试验次数 .12 重复试验和试验工序.12.1 重复试验12.2试验工序图1线囵 试验接线示意图...图2 φ (相)接法接线示意图图3、Y (线)接法接线示意图.图4△' (角)接法接线示意图表1 φ (相)接法故障判别示列(接线参见图2)表2 Y (相)接法故障判别示列(接线参见图3)表3△(角)接法故障判别示例(接线参见图4)6表4工序系数............... ....................................JB/T 5811--2007前言本标准代替JB/T 5811一1991《交流低压电机成型绕组匝间绝缘试验方法及限值》。本标准与JB/T 5811-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引用标准均改为最新版本,并增加“GB/T 2900.25-- 1994电工术语旋转电机 ( neq IEC 60050-411: 1984)”;第3章“术语和定义”的“绕组”和“线圈”定义直接引用GB/T 2900.25- 1994:一-文中的“参照品”均改为“基准线圈”或“基准绕组”,“被试品”均改为“被试线圈”或“被试绕组”。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旋转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 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涵秋、朱玉珑、邵爱凤。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一- JB/T 5811-1991。JB/T 5811- -2007交流低压电机成型绕组匝间绝缘试验方法及限值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交流低压电机成型绕组匝间绝缘试验方法、试验参数和试验限值。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I140V及以下中小型交流电机成型绕组匝间绝缘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755- -2000 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idt IEC 60034-1: 1996)GB/T 2900.25-- 1994电工术语旋转电机(neq IEC 60050-411: 1984)GB/T 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JB/T 9615.1- 2000 交流低压电机散嵌绕组匝间绝缘试验方法JBT 9615.2- -2000交流低压 电机散嵌绕组匝间绝缘试验限值JB/T 10098- 2000 交流电机定子成型线圈耐冲击电压水平(idt IEC 60034-15: 1995)3术语和定义GB/T 2900.25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冲击波形比较法comparison method of impulse waveforms用冲击电压试验电机绕组( 或线圈)匝间绝缘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将具有规定峰值和波前时间的冲击电压波,交替地(或同时)直接施加于同- -设计的基准绕组(或线圈)和被试绕组(或线圈)上, 利用冲击电压在两者中引起的衰减振荡波形有否差异来检测电机绕组(或线圈)匝间绝缘是否良好。3.2绕组winding旋转电机内具有规定功能的一组线匝或线圈。3.3线圈coil具有一个或多个线圈单元的组件,通常具有公共绝缘。3.4基准绕组(或线圈)reference winding ( or coil)在用冲击波形比较法检测电机绕组(或线图)匝间绝缘时,用以与被试绕组(或线圈)进行比较的电机绕组(或线圈)。基准绕组(或线圈)的各参数必须与被试绕组(或线圈)相同。基准绕组(或线圈)可在同一台电机中任选,也可在同规格电机中任选。基准绕组(或线圈)可以是匝间绝缘确认为正常的或假定为正常的绕组(或线圈)。4试验原理JB/T 5811- -2007本标准采用“冲击波形比较法”,见JB/T 9615.1- -2000中 的附录A.5试验仪器及要求5.1仪器输 出的两组冲击电压波应对称,容差为士3%。5.2仪器的冲击电压峰值应连续可调,并有指示,容差为土5%或士3%。优先推荐采用土3%和数显式峰值电压表。5.3仪器输出的最大冲击电压峰值应能满足试品最高试验电压的要求。5.4仪器输出的第-个冲击电压波的波前时间为0. lμs、0.5μs和12us,容差为土30%。优先推荐波前时间为0.5μs。5.5 仪器应能清晰显示和分辨波形。显示采样频率不小于25Hz,若能达到同样清晰和稳定程度,允许采用其他频率。5.6仪器应有 测试专用接线、接地端子和必要的安全警示设施,共可配宜自动报警和微机接口。6试验方法6.1 准备6.1.1仪器外壳应 可靠接地。6.1.2检查试验 波形是否重合。将仪器两组测量线,分别接至同-绕组上,两个振荡波形应完全重合。6.2 线圈试验线圈匝间绝缘试验可在嵌线前和(或)嵌线后接头前进行。↓6.2.1线 圈嵌线前试验在每只线圈嵌人铁心槽之前,任取两只线圈分别作为基准线圈和被试线圈,在两线圈首尾引出线间施加规定峰值和波前时间的神击电压波,比较两衰减振荡波形之间的同异。试验接线参见图1。Hi、H2--高电位端子; L-低电位端子,图1线圈试验接线示意图6.2.2线 圈依线后接线前试验在每只线圈嵌入铁心槽后连成绕组之前,依次任取两只线圈分别作为基准线圈和被试线圈,在两线圈首尾引出线间施加规定峰值和波前时间的冲击电压波,比较两衰减振荡波形之间的同异。试验接线图同图1。注:若测盘时铁心已接地,则在匝问绝缘试验的同时,对地绝缘也承受了同样的冲击电压.。6.3 绕组试验对电机绕组,根据被试绕组的不同接线,可有三种试验方法。6.3.1 φ (相)接法任选一相绕组(例U相)作为基准绕组,另一相绕组(例V相)作为被试绕组,对U相和V相交替(或同时)施加规定的峰值和波前时间的冲击电压波,比较两衰减振荡波形之间的同异。再依次转换,重复试验一一次。 试验接线参见图2,每次试验后,不参与试验的绕组应予放电。JB/T 5811-2007四yUzH. H2--高电位踏子: L- - 低电位缆子.图2 φ (相)接法接线示意图6.3.2 Y (线)接法对接成Y接法的电机绕组,任选一个(两相电联绕组(例UW)作为基准绕组,另一个(两相串联)绕组(例VW)作为被试绕组:对UW和VW交替或同时》施加规定蜂值和波前时间的冲击电压波,比较两衰减振荡波形之间的同异。再依次转换,重复试验-一次。 试验接线参见图3。中H2-一高电位岁子1L 低电位购子:物图3Y(线)接法接线示意图”中国6.3.3 O (角)接法对接成△接法的电机绕组,任选-一个(两相绕组串联与第三相绕组并联)绕组(例UW)作为基准绕组,另一个(两相绕组串联与第三相绕组并联)绕组( 例VW)作为被试绕组,对UW和VW交替(或同时)施加规定峰值和波前时间的冲击电压波,比较两衰减振荡波形之间的同异。再依次转换,重复试验一次。试验接线参见图4。H. H2---商电位端子;十低电位维子图4 O (角)接法接线示意图”7试验波形及显示7.1 试验 波形的显示试验波形应显示于示波屏,上供观察比较。7.2 试验 显示波形试验显示波形可为电压波形或电流波形。电压波形在观察和比较的同时,可从显示波形上读取冲击试验电压峰值:电流波形仅供试验波形的观察和比较。3JB/T 5811--20078试验方法选择原则8.1线 圈试验8.1.1嵌线前线圈逐只进行试验, 可防止匝间绝缘不良的线圈嵌入铁心。试品阻抗最小。8.1.2嵌线后(接线前)线圈逐只进行试验,可检验嵌线过程对匝间绝缘的影响。试品阻抗增大,扩大了仪器测试电机的容量范围。8.2绕组试验8.2.1. φ(相)接法适用于检测每相绕组两端均有引出端子的绕组,或引出中点N的Y接法绕组,或解开连接点的△接法绕组。试品阻抗中等。φ (相)接法是判断绕组匝间绝缘故障的基本方法。8.2.2 Y (线)接法.适用于检测Y接法电机绕组。试品阻抗最大。对功率较大的电机绕组。推荐用Y (线)接法。8.2.3 △(角)接法适用于检测△接法电机绕组。试品阻抗最小。9试验判别本标准以试验波形作为主要判别依据。利用波形差异原理设计的故障波形自动判别装置可作为辅助判别手段。故障波形显示时常伴有放电声,甚至可见放电火花和嗅到臭氧(O3),这些信号可协助判别故障类型和定位。9.1无故障 波形9.1.1线 圈试验若所显示的波形与匝间绝缘确认为正常的基准线圈显示波形基本重合无显著差异(简称重合),则该试验显示波形为无故障波形。9.1.2绕组试验若两次试验所显示的衰减振荡波形均基本重合无显著差异(简称重合),并为正常波形,则该试验显示波形为无故障波形。9.2 故障波形线圈或绕组试验时,若出现不符合无故障波形的情况,则被试线圈或绕组匝间绝缘有故障(详见B/T9615.1- 2000中的附录A)。9.3故障判别9.3.1线 圈试验若试验显示波形有差异,则被试线圈匝间绝缘有故障。9.3.2绕组试验按不同的接线方法分别作故障判别。若两次试验波形之一-显示有差异, 则一相绕组中有故障:若两次试验波形显示均有差异,则需进行第三次试验。若第三次试验波形显示重合,则一相绕组中有故障;若仍有差异,则表示两相及以上绕组中有故障。凡第二次和第三次试验,仅需任选- -种接线方 式即可作出判断。9.3.2.1 φ (相)接法φ (相)接法故障判别示例见表1,其余类推。4JB/T 5811- -2007表1 φ (相)接法故障判别示列(接线参见图2)仪器端子接线序号试验次别HH2波形显示故障判别VU,和V;NU,和W:XW相故障V2WV,和W:UU和VW2U[和W:V相故障V,和WU相故障UzU;和V:U,和W;做第三次试验V和W,V和W:两相及以上故障3U2w和U1注1: 1-波形重台: x--波形有差异。.生2: U相指U-V端子间的绕组: V相指V-W端子间的绕组: W相指W-U端子间的绕组。9.3.2.2 Y (线)接法Y (线)接法故障判别示列见表2,其余类推。表2Y(相)接法故障判别示列(接线参见图3).w2\xU相故蹄注1: 1--波形重合: X--波形有差异。注2: U相指U-V端子间的绕组: V相指V一W端子间的绕组: W相指W--U端子间的绕组。5JB/T 5811- -20079.3.2.3△(角)接法△(角)接法故障判别示列见表3,其余类推。表3△(角)接法故障判别示例(接线参见图4)仪器端子接线序号试验次别波形显示故障判别HH2LUWVX2U相故障V__y知xW相故障U,做第三次试验J3两相及以上有故障1V.wV相故障_..注1: 1-- -波形重合: x波形有差异注2: U相指U←V端子间的绕组V相指V-一W端子间的绕组”W相指W U端子间的绕组●10试验参数和比较参数10.1试验 参数试验参数为冲击试验电压峰值、波前时间、试验次数和试验时间。10.2比较参数试验时比较参数为试验显示波形的幅值和振荡频率。11试验限值11.1冲击试验电压峰 值1.1.1 冲击试验电压峰值测量冲击试验电压可选用下述任一种方法,在电机线圈或绕组(端子)上进行测量:a)以电压波形的幅值与倍率计算;b)指针式峰值电压表;c)数显式峰值电压表。优先推荐采用数显式峰值电压表测量。11.1.2冲击电压峰值测量准确度冲击试验电压峰值测量的准确度为士5%或士3%。优先推荐采用土3%。11.1.3冲击试验电压峰值11.1.3.1冲击试验 电压峰值计算公式电机绕组或线圈匝间绝缘冲击试验电压峰值应不低于用公式(1)进行计算,并按GB/T 8170- -1987的规定修约到百数位(百伏)的数值。JB/T 5811- -2007式中:U-一-电 机绕组或线圈匝间绝缘冲击试验电压峰值,单位为V; .K:-电压系数:K-- -工序系数:Uc--定 子或转子绕组对地绝缘工频耐电压试验值(有效值),单位为V。Uo按GB 755- -2000或产品标准规定值选取。11.1.3.2电压系数K电压系数K,取2.11.1.3.3工序 系数K2工序系数K2根据被试线圈或绕组在绝缘处理前后取不同的数值(见表4)。表4工序系数K2i.K绝缘处理情况没渍后自定]1.0~1.211.2波前时间冲击试验电压波的波前时间可为0.2us (容差0?1)和1.2us (容差土30%),优先推荐0.2us。11.3试验时间每次转换接线的冲击电压试验时间为1s0-3s,5自动测试时可缩短*(参见JB/T 9615.2- -2000)。11.4试验次数11.4.1 线圈试验次数对每只线圈仅需进行一次冲击电压试验。11.4.2绕组试验次数对电机绕组,按6.3中任选-种试验接法,并按电机绕组工作时可能有的每种连接方式和冲击试验电压的输人方向,都至少应转换- - 次重复进行冲击电压试验。12重复试验 和试验工序12.1重复试验对电机绕组中的每一线圆,在不同工序中都允许重复进行多次冲击电压试验,其试验电压峰值不变。12.2 试验工序电机应进行匝间(绝缘)冲击耐电压试验。在各个工序均可进行试验,也可只选其中某几个工序进行试验。试验所处工序由企业自定。允许以装配前的绕线转子绕组和定子绕组分别进行试验,代替电机匝间(绝缘)冲击耐电压试验。在电机匝间(绝缘)能承受第I1章规定的冲击耐电压试验情况下,在出厂。(检查)试验时亦允许以嵌线后浸渍前的线圈或绕组进行试验代替电机匝间(绝缘)冲击耐电压试验,(参见JB/T 10098- -2000)。7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交流低压电机成型绕组匝间绝缘试验方法及限值JB/T 5811- -2007机械丁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邮政编码: 100037210mmX 297mnm●0.75印张●19千宇2007年11月第l版第1次印刷定价: 12.00元书号: 15111 ●8574 .网址: http: //www.cmpbook.com编辑部电话: (010) 88379779直销中心电话: (010) 88379693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