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B/T 8467-2014 锻钢件超声检测
- 期刊名字:
- 文件大小:865.00KB
- 论文作者:网友
- 作者单位:
- 更新时间:2020-04-25
- 下载次数:次
ICS 77.140.85J32备案号: 47220- 2014JB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 8467- -2014代替JB/T 8467- -1996锻钢件超声检测Ultrasonic testing for steel forgings2014-07-09发布.2014-1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JB/T 8467- -2014目次前言... II1.范...............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4人员资格.5般要......5.1选择原则.5.2 检测要......, 检测器材..6.1 超声检测仪.6.2.探.....6.3 试块...6.4系统组合性能测试.7耦合剂.8超声检测前锻件的准 各9检测时机..10 超声检测方法....10.1检测总则.10.2缺陷检测灵敏度 .....1缺院.记.....11.1单个分散缺陷 ......11.2密集缺陷1.3 连续(条状) ........ ..11.4游动缺陷信号....11.5引起底波 明显降低的缺陷......12 质量等级.附录A (规范性附录)用AVG曲线法对圆柱形有孔锻件或空心锻件的中心孔进行灵敏度修正.....8附录B (规范性附录)斜探头采用切槽作为校正试块的DAC法......................9B.1适用范围 ..B.2探头 .............B.3 检测方法.B.4扫查方向 ......B.5 检测深度和声程图A.1中心孔对圆柱形锻件或平面锻件的底波幅度的影响图B.1横波周向扫查的最大深度JB/T 8467- -2014E1 碳素钢及合金钢锻件采用真探头检测的记录限和验收限........................6表2碳素钢及合金钢锻件 采用AVG曲线法的斜探头检测的记录限和验收限.表3碳素钢及合金钢锻件采用直径3 mm横孔DAC法的斜探头检测的记录限和验收限........6表B.1横波周向扫查时的最大检测深度 和声程..............................10JB/T 8467- -2014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 -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JB/T 8467-1996《锻钢件超声波探伤方法》,与JB/T 8467 - 199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缺陷信号的分类和定义(见第3章,1996年版的第3章);-修改了检测器材的要求(见第6章,1996年版的4.1.5、4.2):-增加了横波AVG曲线法的检测方法(见10.2.3);-增加了缺陷的质量等级(见第12章);-增加了用AVG曲线法对圆柱形有孔锻件或空心锻件的中心孔进行灵敏度修正的规定(见附录A);-增加了斜探头采用切槽作为校正试块的DAC法的规定(见附录B)。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大型铸锻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06)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吕慧、陈冲。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一JB/T 8467- 1996.1JB/T 8467- -2014锻钢件超声检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锻钢件采用纵波或横波接触式脉冲反射法进行超声检测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碳素钢及合金钢锻钢件的超声检测,不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的超声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944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B/T11259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用钢参 考试块的制作与检验方法GBT 12604.1无损检测 术语超声检测JBT9214无拟检测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检测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JBT 10061六科5冲反射式超声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JBT 10062起中视桩用农头性能测试方法3术语和定义.GBT 12604.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单个分散缺陷信号individual indication最小缺陷当量达到锻件技术条件规定的记录限,当探头从缺陷最大信号反射位置向任一方向移动时,信号幅度出现正常的下降而无此起彼伏的现象,相邻两缺陷之间的距离大于其中较大缺陷当量直径的倍数达到相应技术条件中的规定值的缺陷信号。除非另有规定,单个分散缺陷信号是指除密集缺陷信号、连续(条状)缺陷信号和游动缺陷信号之外的缺陷信号。3.2密集缺陷信号cluster indication在边长为50 mm的立方体内,数量不少于5个、当量直径不小于锻件技术条件规定值的记录限的缺陷信号。3.3连续(条状)缺陷信号extended indication缺陷回波高度至少在一个方向上非均匀下降,其延伸长度大于缺陷允许的最大当虽直径的缺陷信号。连续(条状)缺陷信号的延伸尺寸采用半波高度法(-6 dB法)测定。在测定延伸尺寸时应考虑探头的声场特性进行修正。距离扫查面声程为s (mm)处的远场区真探头6 dB声東直径按公式(1)计算。_2Sd6=T。式中:JB/T 8467- -2014Ts-探头品片直径, 单位为毫米(mm);-波长, 单位为毫米(mm);d,-- 6dB 声束直径,单位为毫米(mm)。3.4缺陷引起的底波降低量loss of back reflection caused by flaws在缺陷附近完好区内第- -次底波幅度Ba与缺陷处第一次底波 幅度Br之比(Be/Bp),用声压级(dB)表示。3.5游动缺陷信号traveling indication在技术条件规定的灵敏度下,当探头在被探部位移动时,信号前沿位置的移动距离相当于25 mm或25 mm以上金属深度的缺陷信号。4人员资格4.1 锻件超声 检测人员应按照GB/T 9445或其他同等标准的规定,经国家有关部门考核鉴定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4.2 各资格 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对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5一般要求5.1 选择原则应根据订货合同或技术协议的要求,按照锻件种类及使用万式选择超声检测方法和验收质最等级。5.2 检测要求5.2.1按本标准对锻件进行超声检测时, 如有必要,应制定符合本标准要求的超声检测规程。5.2.2应定期对超声 检测所用的仪器性能进行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5.2.3建立灵敏度的方法、 仪器设备的选用、性能的测试等应与本标准规定-一致。6检测器材6.1 超声检测仪6.1.1应选用 A型超声检测仪,检测仪应符合JB/T 10061的规定。6.1.2超声 检测仪的垂直线性至少在80%屏高内呈线性显示,其误差不大于士5%,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土2%。仪器的线性应按JB/T 10061的规定进行测试。6.1.3仪器的灵敏度 余量应在30 dB以上,其测定方法应符合JB/T 10061的规定。6.2 探头6.2.1探头类型应采用符合JB/T 10062规定的直探头和斜探头。6.2.2公称频率探头的公称频率为1 MHz~5 MHz。JB/T 8467- -20146.2.3直探头直探头的有效晶片直径为10 mm~40 mm.6.2.4斜探头斜探头的折射角为35° ~70° ,斜探头的有效品片面积为20 mm'~ 625 mm'。6.2.5双晶探头如果要求检测近表面,应采用双品探头检测。6.2.6推荐探头对于碳素钢及合金钢锻件,本标准推荐优先采用频率为2 MHz~2.5 MHz、品片直径为20 mm~25 mm的直探头。6.3试块6.3.1应尽可能使用 AVG曲线法。在不能使用AVG曲线或计算法确定缺陷检测灵敏度和缺陷当量的情况下,可使用试块法。6.3.2试块应采用与 被检工件相同或与被检工件声学特性相近的材料制成。该材料用直探头检测时,不得有影响检测灵敏度调节的缺陷。6.3.3 试块的制作应符合GB/T 11259的规定。6.4系统组合性 能测试系统组合性能的测试按JB/T 9214的规定进行。7耦合剂7.1耦合剂应具有良好的润湿性, 可使用机油、甘油、浆糊或水作为耦合剂。对于成品鍛件推荐使用20# ~ 40#机油作为耦合剂。7.2 不同的耦合剂不能进行对比。因此,检测系统性能测试、灵敏度调节和校正等应和检测时使用的耦合剂相同。8超声检测前锻件的准备8.1锻件检测面应无影响超声检测的异物存在, 如氧化皮、油漆、污物等。8.2除另有规定外,轴类锻件进行径向检测时应加工出圆柱形表面,进行轴向检测时两端面应加工成与锻件轴向垂直的平面:饼形锻件和矩形锻件进行超声检测时,其表面应加工成平面,且相互平行。8.3锻件 被检测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6.3 um.9检测时机锻件应在力学性能热处理(不包括去应力处理)之后,钻孔、铣键槽、车锥面、开槽或机械加工成形之前进行超声检测。如果要求力学性能热处理的锻件外形妨碍锻件随后的全面检测,则应允许在力学性能热处理之前进行检测。在这种情况下,力学性能热处理后应尽可能全面地对锻件再进行-次超声检测。JB/T 8467- -201410 超声检测方法10.1 检测总则10.1.1应该尽可 能对锻件的整个体积进行超声检测。由于锻件几何形状原因导致锻件的某些部位不能进行检测时,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10.1.2为了 保证锻件体积的完全覆盖,探头每相邻两次扫查应至少有15%的重叠。10.1.3扫查速度不应超过150 mm/s。10.1.4必要时, 应至少在2个相互采真的方向对锻件的全部截面进行扫查。10.1.5用直射声束法扫查圆饼形锻件时,应至少在一个平面上进行扫查。必要时,还应在圆周面上进行扫查。10.1.6用直射声東法 径向扫查圆柱形实心和空心锻件时,必要时,还应从轴向检测锻件。10.1.7合同有规定时, 对空心锻件还应采用斜射声束法从外圆面进行周向和轴向检测。10.1.8供方或需 方对锻件进行复核或重新评定时,应使用有可比性的超声检测仪、探头、频率和耦合剂。.10.1.9锻件 可在静止状态,也可在车床上或滚轮上以转动状态进行检测。若需方未做规定,可由供方任选一种方法。10.2缺陷检测灵 敏度10.2.1 - -般要求缺陷检测灵敏度应确保检测出特定质最等级的记录或评定限所要求的最小缺陷。应采用本标准102.2或10.2.3规定的力法进行灵敏度确定。10.2.2直探头直探头的灵敏度确定应选取以下方法:a) AVG曲线法。该方法适用于所有实心锻件。而对于圆柱形空心锻件、钻孔或镗孔锻件,应考虑中心孔灵敏度修正(见附录A):b)计算法:c)平底孔的距离幅度校正曲线(DAC)法。10.2.3斜探头斜探头的灵敏度确定应选用以下方法:a)采用平底孔AVG曲线法确定灵敏度;b)采用直径3mm横孔试块的DAC法或采用切槽作为校正试块的DAC法确定灵敏度,试块至少应有覆盖整个检测深度的3个反射体。当采用切槽作为校正试块的DAC法时见附录B.对于斜探头,AVG曲线法和DAC法不应进行比较。10.2.4曲面补偿采用直射法检测时,对检测面为曲面无法直接采用AVG曲线法校正灵敏度的锻件,应采用曲率与锻件相同或相近(0.9~ 1.5)的参考校正试块进行校正。10.2.5缺陷检测灵 敏度重新校正10.2.5.1除每次超 声检测前应校正灵敏度外,遇到下列情况时,应对缺陷检测灵敏度进行重新校正:JB/T 8467- -2014a)校正后的探头、耦合剂和仪器状态发生任何改变时:b)外部电源电压波动较大或操作者怀疑灵敏度有改动时:c)连续工.作达4 h或工作结束时。10.2.5.2当灵敏度变化且降低 2 dB以上时,应对上- -次校正后所检测的锻件进行全面复检:当灵敏度变化且提高2 dB以上时,应对所有的记录信号进行重新评定。11缺陷的记录1.11 单个分散缺陷记录不小于起始记录缺陷的当量直径及指示位于最大指示波幅的位置。11.2 密集缺陷11.2.1根据 缺陷信号前沿在扫描线上的位置测定缺陷的深度分布范围。11.2.2根据探头中心声 束扫查到缺陷的移动范围测定缺陷的分布范围。11.2.3密集缺陷区 边界的确定应进行几何修正。11.2.4记录缺陷密集区尺寸、 最大缺陷当量直径及其在锻件上的坐标位置。11.3连续(条状)缺陷11.3.1用半波 高度法测定缺陷的轴向指示长度,并根据被测部位的曲率进行几何修正测定垂直于指示长度的缺陷宽度。11.3.2记录连续(条状)缺陷长度、宽度、最大缺陷当最直径及其在锻件上的坐标位置。11.4游动缺陷信号11.4.1测定信号 在扫描线上游动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以确定信号游动范围。11.4.2用波高消失法测定探头周向移动范围,即当指示正好能与噪声区分开时探头所在的位置。11.4.3用-6 dB法测定缺陷的轴向长度。11.4.4记录缺陷信号游动范围、探头移动范围、最大反射当量直径及其在锻件上的坐标位置。11.5引起底波明显降低的缺陷对由于缺陷引起底波明显降低的部位,应将底波的降低程度及明显降低的区域进行测定和记录。12 质量等级12.1 锻件中不应存在裂纹、白点、缩孔类缺陷。12.2 游动缺陷信号如能判定为非危害性缺陷时,按连续(条状)缺陷信号进行质量等级评定。若判定为危害性缺陷时,则按12.1规定执行。12.3超声 检测前,供需双方应根据锻件的具体使用要求和具体部位协商好锻件的质最等级,质量等级的规定见表1~表3,也可另行制定不同于表1~表3的记录限和验收标准。不同类型的缺陷质量等级是相互独立的,在同一锻件上不同类型的缺陷可以选择不同的质量等级。12.4采用切槽作为校正试块的DAC法的记录限和验收限见附录B.JB/T 8467- -2014表1碳素钢及合金钢锻件 采用直探头检测的记录限和验收限质量等级缺陷类别4起始记录当量值(φ) mm2单个缺陷最大允许当量值(中) mm3缺陷任一 方向上延伸的最大长度(L) mm不准许304060缺陷处底波降低量的最大允许值 dB68120所集缺陷最大允许范围b mm'125X10500X10,1100x102连续(条状)缺陷信号的当量应大于记录限。缺陷测长时,应使用由束直径尽可能小的探头,如高频率探头或使缺陷位于探头近场处。。密集区缺陷范围的计 算是以密集区最人长度范围X最大宽度范围x最人深度范围。相邻密集区间的问距不得小于150mm,否则,应视为一个密集区。此类密集区范围计算时,应分别计算齐个密集区范围,然后累积求和,按累积值评定。若案朱缺陷任一方向尺寸小于 50 mm时,则按50 mm计算其范围。表2碳素钢及合金钢锻件采用AVG曲线法的斜探头检测的记录限和验收限单个缺陷最大允许当量值(4) mm决第任一方向上延伸的最大长度(L*) E密集区缺陷最人允许范围b mm'123/10500x102a连续(条状)缺陷信号的当量应大于记录黑。缺陷测长时,阿重同声京直已基可整小的探头,如高频率探头级密集区缺陷范围的计算是以密集区最大长度范围X最大宽度范围X益大深度范围。相邻密集区间的问距不得小于150mm.否则,应视为一个密集区。此类密集区范围计算时,应分别计算齐个密集区范围,然后累积求和,按累积值评定。若密集缺陷任-方向尺寸小于50 mm时,则按50 mm计算其范围。横波检测不适用于质量等级4级。表3碳素钢及合金钢锻件 采用直径3 mm横孔DAC法的斜探头检测的记录限和验收限验收限检测频率”记录限质量等级.单个缺陷连续(条状)缺陷信号或密集缺陷MHz%DAC50100520010一每一个频率和每一一个探头都应采用直径3 mm横孔的DAC法。JB/T 8467- -201413检测报告超声检测报告中应包含以下内容:a)检测所使用的标准规范,要求的质量等级,所用的检测方法,探头的规格、频率,鋏陷检测灵敏度及其调节方法,仪器型号,锻件表面状态和检测时机:b)供方标志号、产品合同号、锻件名称、图号、材质、炉号、卡号等:c)工件草图,应绘出标明锻件的实际外形尺寸,应标出因几何形状等因素影响而未进行超声检测的区域尺寸及缺陷定位坐标原点:,d)缺陷记录,应包含坐标位置、当量以及大致分布状况:e)检测结果的评定:f)检测日期、检测员及审核员签名。JB/T 8467- -2014附录A(规范性附录)用AVG曲线法对圆柱形有孔锻件或空心锻件的中心孔进行灵敏度修正圆柱形有孔锻件的孔会引起声束发散。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壁厚和内孔的直径进行灵敏度修正。根据诺谟图(见图A.1)可以确定修正值。使用增益-分贝控制旋钮,按诺谟图(见图A.1) 所确定的修正值,降低检测仪的增益。这样能够精确调节检测仪的增益。20003000-一-210002000 -8001S00 -400-一806006004020-12300146100 -一1820图A.1中心孔对圆柱形 锻件或平面锻件的底波幅度的影响JB/T 8467- -2014附录B(规范性附录)斜探头采用切槽作为校正试块的DAC法B.1 适用范围本附录用于轴向长度大于50 mm,且外径与内径之比小于2: 1的环形锻件和空心锻件的斜探头检测。B.2探头除因壁厚、外径与内径的比值或其他几何形状原因导致无法进行校正外,应使用1 MIHz.45*斜探头。若期望有更好的分辩力、透声性或缺陷检出能力,可使用其他频率。对于外径与内径的比值达2:1的空心锻件的新告声束检测,应根据受检截面的尺寸和形状选择带有楔块或耦合靴的探头,以便得到所要求的波型和危反,B.3检测方法做斜射声京检测的父事校正时,把位于内櫱沿轴向且平行于锻件轴线的60° V形槽的回波辐度调到约75%屏商,也可采用单無的校正样件,但其材料应与被检工件相同或与被检工件声学特性相近,校正样件的探测面的表面迎糙度应与受检件大致相当,但不得优于受检件。在成批生产同类锻件时,可将其中一个锻件作为单生的校正样件。内壁槽深最大为厚度的3%或6 mm,两者选其中的较小者,其;长度为25 mm,厚度规定为检测时受检件的厚度。在同一仪器设置条件下,用同样的方法,获得外墅槽上的反射波。通过内壁和外壁槽上获得的第-次回波的峰值点画一条直线, 即为波幅参考线。如有可能,最好在余料上或试验件上开槽。从外壁表面检测不能发现外壁槽时,如有可能(某些锻件的内径可能太小,以致不能进行检测)应从外壁和内壁两面按上述方法进行检测。即从外壁表面检测时,利用内壁槽:从内壁表面检测时,利用外壁槽。如有需要且实际可行,可用曲面楔块或曲面耦合靴。B.4扫查方向检测时,要从外壁表面沿顺时针和反时针两个方向对全部表面做周向扫查。不能使用直射声束做轴向检测的锻件,应使用斜探头沿轴向两个方向进行检测。对于轴向扫查,仪器的校正也用内壁和外壁表面上的矩形槽或60* V形槽。这些槽应垂真于锻件的轴线,且与轴向槽的尺寸相同。B.5检测深度和声程图B.I表示了- -特定探头和声程范围条件下横波周向扫查的最大深度。表B.1给出了横波常用折射角进行周向检测时的最大检测深度和声程。99JB/T 8467- -2014声程范围DT探头折射角X缺陷-重直入射于径向缺陷上的声程:M-- -特定探头折射角 和外半径为R时的最大检制深度。图B.1橫波周向扫查的最 大深度表B.1横波周向扫查时的最大检测深度和再程长头折射角X以人检测深度M才程起遏D70*006R034R60°C.13R0.5GR50*024RC.64R45°0.30RC.70R35"0.42R0.82RB.6记录限和验收限B.6.1记录限应对波幅大于或等于50%参考线的缺陷信号进行记录。B.6.2验收限不得有任何超过100%参考线的缺陷信号。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书号: 11 12263定价:18.00元打印日期: 2015年2月2H F0O9A. 1t m
-
C4烯烃制丙烯催化剂 2020-04-25
-
煤基聚乙醇酸技术进展 2020-04-25
-
生物质能的应用工程 2020-04-25
-
我国甲醇工业现状 2020-04-25
-
JB/T 11699-2013 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使用技术规程 2020-04-25
-
石油化工设备腐蚀与防护参考书十本免费下载,绝版珍藏 2020-04-25
-
四喷嘴水煤浆气化炉工业应用情况简介 2020-04-25
-
Lurgi和ICI低压甲醇合成工艺比较 2020-04-25
-
甲醇制芳烃研究进展 2020-04-25
-
精甲醇及MTO级甲醇精馏工艺技术进展 2020-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