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理同气异”与“气近理异”说辨析 朱熹“理同气异”与“气近理异”说辨析

朱熹“理同气异”与“气近理异”说辨析

  • 期刊名字: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李涛,郝艳杰
  •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警察管理系
  • 更新时间:2022-04-17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朱熹在答黄商伯书中提出了“理同气异”与“气近理异“的重要观点.“理同气异”中“理同”是从本然处而言,人物皆同出一理,现实世界中人和物纷繁万相的善恶表现皆因“气异”而为.“气近理异”说中的“气近”是从实然处而言,万物皆由气所生.人物之气禀形质的不同,使本然的天理之性受到不同程度的遮蔽而没有得到完全的显现,从而使天理外在地表现出“不同的理”,这些不同的理并非天理的一部分,其实也是天理的全体,只不过是没有显现完全的天理.此种人性论观点的提出,为宋明理学的人性论从本然和实然两个层面提供了更为完备的论证.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