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和罗近溪对“赤子之心”认识异同探略 孟子和罗近溪对“赤子之心”认识异同探略

孟子和罗近溪对“赤子之心”认识异同探略

  • 期刊名字:学习与探索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危磊,林蔚轩
  •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人文学院,暨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 更新时间:2022-04-11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孟子和罗近溪都把“赤子之心”看作人人具足的道德良知,但在赤子之心与圣人的关系上,孟子认为“赤子之心”仅为人的性善之端,需要通过“尽心”、“存心”等一系列后天修养才能达到圣人的高度;而罗近溪则认为“赤子之心”即是圣人之心,只要能“自信从”和“自觉悟”,当下即可成圣人.由于孟子志在得君行道,罗近溪则一心要启发民德,两人追求的不同就导致了对赤子之心的不同看法以及对圣人与赤子关系的不同理解.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