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颜色的淡水养殖珍珠呈色机理研究 不同颜色的淡水养殖珍珠呈色机理研究

不同颜色的淡水养殖珍珠呈色机理研究

  • 期刊名字:岩矿测试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严俊,胡仙超,王巨安,严雪俊,胡丹静,刘培钧,方诗彬
  • 作者单位:浙江省质量检测科学研究院黄金珠宝检测中心,浙江工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 更新时间:2022-04-21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珍珠的呈色机理一直存在有机物致色学说与微量金属离子致色学说,鉴于有机物致色机理与物体本身结构无关及珍珠中微量金属元素的测定,这些理论用于解释珍珠时呈色存在明显的局限,直至目前珍珠的呈色机理尚无定论.本文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荧光光谱(XRF)、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技术,对白、紫、粉红三种颜色的淡水养殖珍珠的呈色机理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珍珠的红外光谱无明显差异;粉色珍珠中Ti、Fe、Mg与Cu的含量较白色与紫色珍珠高,白色珍珠中Mn的含量较粉色珍珠高;粉色与白色珍珠中Ti、Fe、Cu的含量差异较大,但紫色与白色珍珠中Ti、Fe、Cu的含量几乎接近;不同颜色珍珠的研磨粉体的颜色基本一致,反射主波长为(582±1)nm,说明珍珠内有机质与致色金属元素不应是珍珠呈色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同一直径不同颜色的珍珠中,其近外表面区域内珍珠层文石板片的厚度大小不一,其中粉色珍珠中文石板片的厚度相对较薄;珍珠表面的“叠瓦状”结构疏密也并不一致,粉色珍珠表面的文石片层更为紧密.研究认为,珍珠中内部文石板片厚度及其外表面形貌的差异应是珍珠呈现不同颜色的直接原因.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