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化"概念辨析 "气化"概念辨析

"气化"概念辨析

  • 期刊名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杨威,张宇鹏,刘寨华,于峥
  •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 更新时间:2020-03-23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2007年第13卷第9期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Vnl.13.No.9Chince Joumal of Besle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643[理论探讨]“气化”概念辨析杨威,张宇鹏,刘寨华,于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关键试;气化;辨析中图分类号: R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3250(2007 )09-0643-02“气化”是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重.研究范围之内,视之为气学理论的重要支柱,这一观要概念,是对宇宙万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其理论点在1949年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占据着主流形成与“元气论”或气一元论关系密切。丙中医气化位置。理论是在气化哲学思想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在中医教材中,如五版《中医基础理论》认为:下形成的用以解释自然生命运动规律的理论体系,“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属于中医基础理论范畴,其理论思想对中医基本概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具体.念与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的构建具有分为推动、温息、防御、固摄、气化五大作用,而气化重要影响,并且在临床实践和调摄养生方面均起到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页言,有效的理论指导作用。是指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中医气化理论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但对于“气气化过程是体内物质代谢的过程,是物质转化和能.化”概念,历代学者见仁见智,尚未形成较为一致的量转化的过程。气机是气的运动,归纳为升、降、出、理论观点。入四种基本运动形式。”五版教材对气、气化、气机的气化概念来源与发展解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也受到了相当的质疑,引《内经》是中医气化理论形成的标志。“气化"一发了不断的辨争与研究。词,语出《太始天元玉册》,始见于《素问.灵兰秘典在新版教材《中医哲学基础》中已重新给予定论>、《素问.运气徼旨论》诸篇。但后世对气化概念义,认为“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联系万事万物的的理解各不相同。中介,是构成形体的本原。是物质性与功能性的统《内经》中“气化”至少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一。面气化是气的变化过程。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形为天地之气的运动变化,如运气学说以气化说明天式,用以了解人体的正常生理话动和异常病理变化。;地阴阳五行之气的运动变化,《素问●五常政大论》气机是指气的运动机制。”并点明中医学重气化不重“根于外者,命日气立。气止则化绝。”其二为生命活.形质的特色。动中的气的运动变化。如《素间.灵兰秘典论》膀胱在代表性的中医辞书中,对“气化”一词的解释.“气化则能出矣。””气化”成为说明天地之间一气与也不尽相同。如谢观的《中医大辞典》解释:“气化,万物化生关系的特定概念。六气之变化也。”《素问.气交变大论》:“各从其气化从气化概念的发展源流考证,一般认为,肇始于也。”并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大始天元玉册》,自彰于《内经》七篇大论之后。逐渐李经纬《中医大辞典》(人卫,1995)注释:“气化为中医学家所重视。至隋唐时期,以王冰为主对其是气的运行变化。①泛指人体各脏腑器官的气化活进行理论阐发,气化含义逐渐扩展。并对“膀胱气化”动,其中较多用以表示三焦输布水液及肾与膀胱的.加以重视;宋金元时期,由于金元四大家重视并创新谈尿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中医理论。“气化”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时尤其.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②自然六气的变化。强调“亢害承制”;明代命门学说全面讨论了“水气互《素阿.气交变大论》:*各从其气化也。’”化“与“三焦气化”;其后“气化”概念泛化,成为脏腑3气化概念的文义考证及全身功能运化的理论支撑。至清代中末期之后,考“气”之意,《辞源》认为,其本义为云气。《说中西汇通学派更将气化作为中医学的基本特征之文解字>:“气,云气也。”泛指一切气体。《内经)中涉一,成为与西医学的形质、解剖观念相对立的概念,及到的“气”概念多达千余处,如六气、五运之气等,用以表达中医学的生命功能模式。不胜枚举。2现代普遍认识.考“化”之意,《说文解字》言:“化,教行也。”《韵将“气化”概念与气化理论研究置于“气”学理论:会》:“天地阴阳运行自有而无,自无面有。万物生息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