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起源的研究 中国瓷器起源的研究

中国瓷器起源的研究

  • 期刊名字:陶瓷学报
  • 文件大小:409kb
  • 论文作者:叶宏明,Yang Hui,叶培华,Ye Guozhen,袁敏
  • 作者单位:浙江树人大学
  • 更新时间:2020-06-12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第29卷第2期《陶瓷学报》Vol 29. No. 22008年6月JOURNAL OF CERAMICSJun.2008文章编号:1000-2278(2008)02-0121-22中国瓷器起源的研究叶宏明杨辉叶培华叶国珍袁敏智周绍达夏侯辉董建民方晨鹏(淅江树人大学,310003)中国瓷器的发明年代及发源地,多年来一直是中外陶瓷学术界争论的问题有的从考古角度进行探索,有的用现代科学对古陶瓷及烧造工艺进行研究都存在不够全面之弊。作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全国古窑址的深入调查和多片古陶瓷片的化验证实,综合研究了陶瓷考古陶瓷工艺陶瓷科学得到了以下结论: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瓷器是青瓷青瓷又是从釉陶发展过来,我国由陶向瓷的演变过程在汉代完成真正的青瓷瓷器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浙江是青瓷的发源地最早烧制成功的青瓷产地是浙江省的上虞市小仙坛和帐子山一带关键词瓷器陶器,起源,演变中图分类号:K876.3文献标识码:B年前的唐代,认为唐代越窑青瓷是瓷器所以才有“千峰翠色,如玉如冰”之誉。悠悠历史,千古之谜。因此,揭开中国瓷器起源之谜为本研究的宗旨和主要内容。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古国,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二瓷器源于陶器,而精于陶器。远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已制造和使用陶器关于陶器和瓷器的区别,首先必须指出,在历史了。经过几千年的演进逐步实现了从陶器到瓷器的文献上,陶字是可以包括瓷或用来称呼瓷的,如元、进化。近代又发展制成了精陶和骨灰瓷等但是,关于明、清三代叙述景德镇瓷业的著作《陶记入〈陶瓷器的发明年代及发源地,多年来一直是中外陶瓷学说)《天工开物>《景德镇陶录和《陶冶图编次》等术界争论不体的问题。就瓷器起源地区而言,有人认都以“陶”来称呼景德镇的真正的瓷器,而我们所研究为源于北方依据是郑州商代遗址出土过一件带釉的的则是从现代的角度来探讨陶与瓷的区别及真正的灰白色尊;另一种意见认为源于南方依据是南方出瓷器所出现的年代。土的几何印纹硬陶,认为这种硬陶就是瓷器的祖先在讨论陶器与瓷器区别这一问题时,我们还需认在南方起源地问题上又有两说,一说是江西景德镇,识到,对此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如有人认为“凡是坯另一说是在浙江绍兴或德清。就瓷器起源的年代而体以高岭土原料制成的就是瓷器坯体以粘土原料制言,一说认为瓷器诞生在1600多年前的晋代依据是成的就是陶器”,并根据殷商时期一些和陶是采用高我国晋代出现“瓷”字,并出现有关瓷器颜色的描写和岭土原料制成的,而将这些釉陶定为瓷器实际上,瓷器产地记载;另一说把我国瓷器起源定为1300多我国H中国煤化工,应该说都是粘土,CNMHG收稿日期:2007-11-21通讯联系人:叶宏明,男,淅江树人大学《陶瓷学报》2008年第2期表1瓷器和陶器鉴别表Tab 1 Identification of porcelain and pottery标志魔胎的薄边透明度半透明颜色釉器物可不透明胎的吸水率2%以下,细瓷在05%以下2%以上胎的孔隙度较低较高胎的颜色白色或浅灰白色艺术种器物可有色白色或有色胎的断面坚硬致密有光稍松,无光胎的断面以舌尖试之无吸着性有吸着性胎的结构主要由玻璃相和结品相组成并含有残留石英主要是脱水帖土颗粒和石英颗粒二者由少颗粒玻璃相含量多量玻璃相胶结在一起,玻璃相含量少器物的成形,装饰手法较为多样化古陶器较为简单相同器物胎的厚度较薄较厚相同体积的器物重量较重较轻相同器物胎的机械程度较大较小釉面有釉釉面光润有釉或无釉釉面光润度较差釉的颜色釉色纯正,古瓷多以青为主釉色不够纯正,膏中带黄或灰黄微绿古釉陶一般在01毫米以下,但也有在01毫釉层厚度在01毫米以上米以上者胎釉结合古釉陶和原始瓷有剥釉结合不良釉面均匀度均匀光洁釉面不够均匀缺乏光洁采用釉类石灰釉或长石釉石灰釉或较难熔的非铅釉或铅釉烧成温度较高,可高于1300℃较低,一般不高于1250元声音音清音浊高岭土仅仅是粘土矿物中的一个大类品种。高岭土可很快,而一般陶器或瓷器的烧成温度均在1100℃以以用来制陶也可以用来制瓷。因此以是否采用高岭上所以坯体内是否含有莫来石不能成为区别陶器或土作为标准来判别陶或瓷,显然是非常片面的。又比瓷器的标志如还有人以胎骨中是否含有莫来石晶体作为区别陶到底什么是区别陶器和瓷器的标准?我们认为要和瓷的标志认为陶器的胎骨中没有莫来石瓷器的全面衡量综合分析。根据我们多年实践的体会以及胎骨中有莫来石”,并根据殷商釉陶的胎骨内含有莫对陶和瓷的认识归纳起来大体可按表1所列加以来石晶体,而将殷商时期的釉陶定为“瓷器”。这种区鉴别。分显然也是不妥当的。因为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我根据表1所列陶与瓷的区别主要有四点:一是国温州精陶和宜兴精陶以及宜兴紫砂陶器的胎骨中烧成温度二是吸水率,三是表面施釉四是釉与胎的均可清楚地见到许多发育良好的莫来石晶体,只是莫结合H中国煤化工来石晶体的含量较现代龙泉青瓷和景德镇细瓷少一些。同时由研究得知当高岭土和一些粘士的烧成温CNMHG度达到1000-100℃范围内时莫来石晶体便生成得《陶瓷学报)200年第2期123我国陶瓷的发展,经历了泥质或夹砂陶器、白陶韶文化时期的一部分彩陶采用的也是田泥等表面易器、印纹陶釉陶(或称原始青瓷)瓷器这几个过程。熔粘土,所以它们的含铁量均高达8-9%。到了龙山一般说瓷器形成应该具备的几个条件是:第一,文化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就地取材的基础上,在原料的选择加工上选用高岭土或瓷石,其主要表现选用粘性适度泥质较细的红土黑土和河谷中的沉是胎内三氧化二铝(AO3)含量的提高和三氧化三铁积土等粘土为原料,这比采用田泥、地表等表面粘土(FeAO3)含量的降低使胎质呈白色或灰白色。第二,作原料更适合于制作陶器粘土中铁的含量也由仰韶经过1250℃以上高温烧成,使胎质烧结致密,不吸文化时期的8-9%下降到6%左右叫,并根据器物的不水,击之发出清脆的金石声。第三,在器表施釉并经同用途淘洗掉泥土中的砂粒、石灰、草根等杂质或掺过高温烧成使胎釉结合牢固釉面均匀。三者之中,原和适量的砂子,以增加制品的热稳定性提高炊具的料是瓷器形成的内因烧成温度和施釉是瓷器形成的耐火性能。我们的先人在4000年前已开始使用瓷土外因,但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因而三者必须紧或高岭土为制陶原料,制造出精美的白陶了网。密结合才能形成瓷器。商、周时代,我国已进入奴隶社会此时由于手工根据对出土文物的考证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业的进一步分工和发展,制陶技术有了新的提高表论,从陶器向瓷器进化的过程中,中国瓷器史上最早现在原料的选用淘洗以及精炼都较龙山文化时期认出现的瓷器是青瓷而且青瓷发展的历史也长,因此真,因而出现了釉陶,其中有一部分已具备了瓷器对青瓷起源的研究,实际上也是对瓷器起源的研究。的某些特征。这部分釉陶胎的含铁量已由6%左右降为了探索瓷器起源之谜我们首先需要从形成瓷器的低到3%左右,杂质含量也较少,因此粘土内氧化铝基本条件、原料选用、施釉烧成技术等方面了解和分含量相应提高了,这就标志着我们祖先对陶瓷原料的析我国从陶器向青瓷演变过程中的工艺特点并对之认识已经从表面直观深入到内部的变化了氧化铝含加以深入研究量的增加,使坯体中生成较多的莫来石针状晶体,从(1)原料的选用而提高釉陶的机械强度和在烧成中使制品不易变形。原始社会我们的先人采用田泥地表等表面易西安张家坡西周居住遗址的釉陶以及安徽屯溪西周熔粘土作原料来制造陶器这种表面泥土的特点是含墓葬出土的釉陶的显微结构中,已经有较多量、发育杂质多,含铁量髙烧结温度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较大的莫来石晶体存在,这种釉陶,实际上就是原始距今约7000年左右,它出土的陶器是我国已发现的青瓷了。新石器时代最早的陶器之一,其刻纹陶和彩陶的岩相春秋战国时浙江在商、周时期制陶工艺发展的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结合化学分析(见表2),可知基础上已大量生产釉陶,其中有一部分制作精美胎胎泥所用的原料是取自沉积的地表易熔粘土并渗入质较为坚实,胎呈灰白色,采用含铁量为3%左右的了较多的谷壳和稻杆或植物种子,这说明陶器是继原瓷土为原料,又施上一层薄薄的青中泛黄的釉只是始农业出现以后发明的,二者有相互依赖的关系。仰烧成温度较低,胎质气孔率较大,泥料淘洗还不够精1李家治河姆渡遗址陶器蚋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珪酸盐研究所,1978,62a周仁等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和殷周时代制陶工艺的科学总结考古学报1964(1)b程朱海等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和西盟瓦族原始制陶工艺考察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a周仁等中国历代名窑陶瓷工艺的初步科学总结考古学报,19601)b李家治我国古代陶器和瓷器工艺发展过程的研究考古1978(3)c景德镇陶瓷研究所中国的瓷器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634a陈万里.中国青瓷史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中国煤化工b蒋忠义等古陶瓷研究中国古陶瓷研究会1982CNMHGc丁义忠等陶瓷史话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5a叶宏明等试论我国由陶器向青瓷演进的工艺特点殪酸盐学通报1982(4b李家治我国瓷器起源的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1978表2河姆渡文化陶器化学组成及分子式Tab 2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olecular formula of Hemudu pottery序资料时代品名和□化学组成号编号出土地点so2| AlO, Fe,, Cao MgoKo|N|MoPo烧失|总量分子式备注第四文化层1781410681141004218|14006030含碳重量为504,包括在烧1 YMTl1342|9998070 R O, Alyo36005O2夹炭黑陶03219851.660.791.661.162521.620.070.34失量内2 YMT2第四文化层s1971421082|19086221710040908964061 RO,' AlyO60S0/含碳重量为442,包括在烧夹炭黑陶713619841.570911.320952511.29004021失量内第四文化层67415401.630770880663391.310.040.41含碳重量为297包括在烧3 YMT3夹砂黑陶874100670.75RAlO37050失量内第三文化层57217314130892010791.96076014213含碳重量为310,包括在烧4YMT4125810042084RO·AlO2642S0夹炭黑陶失量内第三文化层ao|16s3971a7s154089241105|al233含碳重量为1.19包括在烧5YMTS夹砂灰陶750100140.90 R,O,'Allo567SO2失量内第二文化层|55719055930981291772770.980074796 YMT66.39910ROAO497S0/重量为052,包括在烧泥质红陶失量内第二文化层61316223620861681.532781.330.093437YMT7泥质灰红陶7271000150,AO3642S,含碳重量为146包括在烧失量内第一文化层542031001281061172400670|3598 YMT8H37599951.01Rox4s5/含碳重量为029,包括在烧泥质灰陶失量内第一文化层65014785040670870682.531.050.043.24今伴面量n1.句挺在烧9 YMT9649100591.00RO,AO37夹砂红陶中国煤化工注:以上化学姐成引自注释1CNMHG《陶瓷学报》2008年第2期细,这种釉陶就是原始青瓷烧造的窑址在浙江的萧是石英一高岭一云母质瓷器。瓷石是云母和石英等的山进化区和绍兴富盛区都有发现两地的窑址也较密集合体相当于高岭土长石和石英三者的混合矿物集这表明早在2600多年前浙江已有相当集中的大它含有机物质较少,粘性和吸附性较小,并多杂有水规模生产釉陶或原始青瓷的窑场。到了东汉,浙江上云母系矿物。这类矿物的含铁量比我国北方的次生高虞上浦镇石浦地区的小仙坛窑场选用含铁量25%以岭土和耐火粘土高故适宜于用还原焰烧成。因为在下的原生高岭土或瓷石为原料,用水碓粉碎提高还原气氛影响下,高价铁还原为低价铁,低价铁比高了颗粒细度,经过淘洗精炼,去掉了砂子、粗粒、可溶价铁助熔作用强烈得多,它能降低瓷坯的烧成温度,性杂质提高了原料的纯度,增加了可塑性坯料中的有助于瓷坯在较低的烧成温度下烧结。由此可见,由氧化铝含量也相应地提高了m(如浙江源底瓷土原矿于白云母、绢云母在还原气氛影响下浙江青瓷虽然三氧化二铝含量为15.57%,淘洗后精泥提髙到烧成温度较低,但其化学物理性能均较我国北方的同1817%;浙江毛家山瓷土原矿三氧化二铝含量为期青瓷为优叫,道理也在于此。1920%,精泥提高到279%),为制品在较高温度下现代精细白瓷的原料要求含铁量在04%以下,烧成创造了条件解决了由原始青瓷向成熟青瓷发展含铝量在20%以上,含硅量在70%以下,而浙江瓷的内在因素问题网石,由于含铝量低,含铁量和含硅量高,要想制造出精对浙江瓷土的分析表明浙江的瓷土多为原生高美的白瓷产品,是很困难的。精泥的铁含量和钾、钠含岭土或瓷石,含铝量在14-24%,含铁量在05-3%,量较高,主要是由于瓷土中含有云母矿物成分的缘含硅量在6580%。上虞、余姚绍兴萧山东阳、兰故。所以采用这类瓷石作为制瓷原料在还原焰中烧溪、龙泉和温州地区都盛产瓷石。如温州的马鞍岭成时釉呈青绿色,在氧化焰中烧成时釉呈黄色。这就瓷土和小京瓷土,均含有较多量的石英,其主要粘土说明了我国最早烧制成功的瓷器,为什么是以青瓷形矿物成分均属不同水化程度的多水高岭土,并含有少态出现的。量白云母和绢云母;龙泉的毛家山、石层、源底和东山由于东汉、三国、两晋及南朝时采用一类或二类恩等的瓷土,也是属于瓷石瓷,它们主要含有大量石瓷土为原料配制的瓷胎内氧化铝氧化硅及有机物英和一定量的高岭石以及绢云母矿物;坞头、岭根和质含量的多少对青瓷制品的成形和干燥性能以及制大窑等的瓷土,主要是含石英和高岭石以及云母的原品的成瓷性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氧化铝含量低生粘土,属于未完全风化的高硅质原生硬质高岭土。时就易发生变形现象;含有机物质少时粘性和吸附而龙泉的紫金土系由石英、长石、含铁云母以及其他性就较差,成形和上釉就较困难。另一方面瓷土中的含铁杂质组成所以含铁量都很高,可作为胎釉的着氧化铁含量决定着青瓷制品胎和釉的着色,也决定青色原料。用瓷石原料制成的瓷坯中所含的主要矿物组瓷质量的优劣,如瓷胎氧化铁含量超过3%时,工艺成是石英、绢云母和高岭石等,因此,浙江青瓷可以说上若不采取相应措施想获得翠青色调,是很难实现6叶宏明浙江历代陶瓷名窑工艺的研究瓷器1981(2)7叶宏明等浙江古代青瓷工艺发展的研究珪酸盐学报1980(3)8李国桢等龙泉青瓷釉的研究珪酸盐学报1964(1)9a同注5ac.叶宏明等关于我国瓷器起源的看法文物1978(10)10a.同注8b周仁等龙泉青瓷原料的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中国煤化工郭演仪中国南北方青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CNMHGd事演仪中国制瓷原料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1a同注7b.同注9c126《陶瓷学报》2008年第2期的。浙江几个名密的制品,除了造型和装饰风格有区于3%的原料来制造青瓷,而含铁量在3%以上的原别外,胎和釉的呈色也有区别口。这是由于所用瓷土料则用来制造黑釉制品叫。所以德清窑的特点是灰白原料不同,如东汉越窑胎内的含铁量仅在15-1.9%,色胎制品多为青瓷猪肝色胎制品多为黑釉产品。这釉呈较纯的青色。晋代的越窑,一部分产品胎内含铁一经验,为我国后来在同一窑内烧制几种不同颜色的量在25-3%,釉的呈色,多青中带灰。晋代瓯窑因瓷高温釉提供了可贵的资料。胎含铁量较越窑和婺州窑少,在2%左右所以胎的到隋代,胎釉原料无多大变化。如湖北博物馆收呈色较白,釉多呈淡青色叫。福建建瓯木墩出土的梁藏的隋代8件青瓷器胎内含铁量为3%左右釉呈天监五年的十多件青瓷器,由于瓷胎含3%左右的氧较暗的青灰色。唐越窑和五代的秘色窑,胎釉原料淘化铁,当青釉完全玻化后釉的色调都不够美观。福建洗、练泥较好,气孔率较少;胎骨薄而致密,瓷音较前省博物馆收藏的南朝晚期婺州窑的双耳盘口壶因胎更为清脆。由于胎内含铁量在25-3%,胎呈灰白色,内含铁量超过4%,胎呈猪肝色,釉的色调灰青带黄。釉呈灰青色,青的色调较隋代多,俗称艾色。婺州窑和德清窑因所用的原料含铁量多在4%以上,南宋龙泉弟窑胎的含铁量较唐、五代越窑少,以至胎骨多呈猪肝色,对青釉呈现翠青的色调影响极为2-25%如菊花瓣碗,胎内含铁量为2.02%。器大。为了制造出较为优美的青釉器,我国古代陶瓷工胎均呈淡灰白色釉的呈色,前为粉青,后为梅子青吗。匠根据当地原料通过不断实践在晋代婺州窑开始南宋官窑和龙泉哥窑,胎用紫金士配成,含铁量为创用化妆土来美化制品,即采用氧化铁含量较高的粘3.5-7%,含铝量为22-29%,胎呈猪肝色或黑色,釉呈土成形为坯体后,先在坯体上挂以化妆土而后再挂灰青色,因胎釉膨胀系数不同釉面呈现开片。南宋釉。化妆土的原料采用精选后的氧化铁含量低的白色龙泉窑胎的化学成学与东汉越窑相比也发生明显变瓷土,经过认真淘洗而成婺州窑的这个方法,一直沿化,东汉上虞越窑氧化硅为77.42%,氧化铝为用到唐代。采用化妆土,有四个作用:(1)使比较粗糙1628%,氧化钾为267%;南宋龙泉弟窑氧化硅为的坯体表面显得较为光滑;(2)使坯体烧成后所呈现6976-7395%,氧化铝为1836-21.54%,氧化钾为的猪肝色得到覆盖;(3)使青釉制品的釉面在观感上3,6454%。由于氧化铝含量的增加,龙泉青瓷胎的显得较为饱满;(4)使青釉制品的釉色显得较为美观。莫来石晶体与机械强度均比越窑青瓷提高。同时龙泉除了婺州窑采用化妆土外,重庆博物馆收藏的南朝双窑对胎和釉的原料的严格粉碎精细淘洗胎内石英耳瓷壶和青瓷碗虽胎内含铁量在2%左右原料淘颗粒和莫来石晶体分布比较均匀,石英颗粒大部分在洗较细致也采用了化妆土。这说明四川省在南朝已20微米以下,所以龙泉青瓷胎质比汉越窑青瓷大为采用化妆土制造瓷器。但釆用化妆土,不仅增加化妆提高。到了元、明,龙泉青瓷的胎和釉的原料淘洗也很土淘洗和挂化妆土工序,且烧成温度较低时胎釉结合精细胎内氧化铝含量为20-21%,三氧化二铁含量不好,易产生剥釉现象所以,南朝后,浙江青瓷就很为16-1:8%,比南宋时减少;而氧化钾为5565%,少采用了。德清窑由于原料含铁量较高在制瓷工艺比南宋时增加所以胎色灰白,胎质也比南宋时细腻上也和上虞的一座汉代窑一样选择了另一途径,即在致密。烧制青釉基础上,兼烧黑釉。从晋代起,选用含铁量低(2)成型工艺的发展12a叶宏明浙江古代黑釉瓷器中国陶瓷1982(1)b叶宏明越国故地话越客湖南陶瓷19793)(4)13a.同注6b.同注5ac朱伯谦等三国、两晋、南北朝陶瓷的新兴面貌中国陶瓷史,1989中国煤化工14叶宏明渐江古代黑釉瓷器中国陶瓷1982(1)CNMHG16叶宏明等南宋官窑青瓷的研究珪酸盐学报,1982(4)17同注6《陶瓷学报》2008年第2期原始社会,我国古人是在平地上将粘土搓成泥元康八年(公园298年)的长方形九格鬲是用拍片成条,圈叠或盘叠成形状简单的陶器粗坯,然后修饰整形的凹。绍兴出土的东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高达形的吗。小件器物则直接捏塑而成。直到仰韶文化前47厘米的青瓷谷仓,主体是用快轮拉坯成形的,谷仓期,才开始将粘土放在木板上搓成泥条然后不断转上堆贴的乐伎人物、鱼龙水龟守卫门犬、飞禽走兽和动木板用盘塑法成形。一个较大的陶罐,大体用八层佛像亭阙,一部分是采用手工捏塑成形的,一部分是泥条盘塑它是陶轮的雏形明。这种成形方法,在我国采用陶模压印成形的,也有拍坯成形的,而且各种小云南勐海县曼贺地区还可以见到。整个成形过程采用件还需要经过刻划修饰后再安装在坯体上,工艺十分光拍斜纹拍和直纹拍三种木拍。以制陶罐为例,先在复杂,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的成形技术水平。除成形工木板上用光拍拍打泥片成陶罐底部,再用泥条盘塑成艺较为繁复的鸡首壶、谷仓灯鬲蛙形水注香熏和粗坯,经过阴干,拍打整形;然后用带有花纹的拍板拍兽圈之外,还有品种较为特殊的具有双领的泡菜罐印出篮纹、方格纹或水浪纹。由于这种成形方法仍不盖钮呈铁锚状的盖罐、盘口斜肩的直腹罐。江苏宜兴方便,于是在木板下面加上一个倒截的圆锥,成为木周墓墩出土的造型新颖的西晋青瓷神兽尊(现藏南京墩,使它在成形时能直接在地面上转动,这是陶轮的博物馆)和南京林口梁代大墓出土的造型宏伟、装饰前身。后来在木墩中心开个洞在地面上再安插一根复杂高达85厘米的南朝青瓷莲花尊(现藏南京博物木头支杆将木墩装置在支杆上转动,这样即成陶轮馆)等等都充分反映出瓷器成形的各种技巧方法和了岡。这种慢轮,成形一只陶罐粗坯,一般要30分钟匠师们的创作成果。南京赵士冈出土的上刻赤乌十左右整形加工和拍打花纹图案,一只也要用15分钟四年(公元251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铭文的青瓷虎左右所以成形工效还是很低的。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子和江苏金坛县白塔公社出土的“紫(此)是会稽上虞期,开始釆用快轮拉坯成形。上虞横塘公社潮头大范休可作坪者也”铭文的青瓷扁壶,是十分难得的具队王家村古窑出土的战国几何印纹硬陶就是用泥条有当时制瓷名匠袁宜和范休可姓名的珍贵作品。盘塑成形,用花纹拍拍印出方格纹米筛纹的。唐代,由于拉坯成型技术的不断提高,并已采用到汉代,这种成形方法继续沿用。在上虞汉代窑匣钵装烧技术所以日用青瓷规格基本一致,胎骨显址遗物中,印纹陶罂、双系泡菜罐、盘口壶、五管瓶等著减薄,品种增加,器形更为规则端正,坯体均匀光较大的器物,大多数用泥条盘塑成形,经整形后,外面洁。五代吴越钱氏,在余姚上林湖(现属慈溪市)建立拍印波浪纹斜方格网纹等纹饰,有的在肩部划双线“御窑厂”,烧造秘色瓷在造形技巧上又有所发展。如弦纹,耳面饰杉叶纹。碗盏等小件器物系用快轮拉坯五代越窑青瓷鸽盒,有在盖上浮雕的狮与风、镂空的成形和修坯。花与草,以及画着人物的一个局部,展示了我国瓷器三国、两晋、南朝时期,成型工艺发生了显著变最早的雕刻、镂空和开光等技法。化,快轮拉坯成型已广泛应用拍坯成形大为减少。成南宋龙泉青瓷在造形上又有新的成就。器物的型方法的改进使器形复杂了装饰内容丰富了,品种形态表现极为讲究器形简练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增加了,在拉坯成形的坯体上能堆贴压印各种人物、曲直有致。如双鱼耳瓶和双鱼洗的双鱼均用精细陶模动物或者刻划各种花纹图案。当时,在采用拉坯成形压印成形。龙虎瓶的瓶身为拉坯成形,龙虎是雕塑成的同时还采用模印成形以提高工效和统一规格。如上形后粘接在瓶身上的。鬲炉的三足采用手捏成型在虞县皂湖公社末家山晋代青瓷窑址所出土的狮形水器身边缘及足部的转折处凸有棱角线使釉呈色较注陶模和鸡首陶模,就是采用陶土素烧而成的。鸡首淡,成为一条白线产生“出筋”现象。由于成形技巧熟陶模的发现,证明鸡首是将胎泥压印成形后,再安装练,器形多优雅庄重规格一致。特别是器物的口缘部在壶上的。所以鸡首壶的鸡首是实心的,仅起装饰的分中国煤化工丽挺拔的感觉。器作用。1973年浙江省衢县上圩公社街路村出土的晋物的YHCNMHG形成“朱砂足”,与18、19、20同注2b21同注13c《陶瓷学报》2008年第2期青釉相衬托,使器物更为美观二钛,使釉泛有一定程度的紫色,它对青釉呈色极为元明龙泉青瓷,在成形上又有进展。最突出的是有害所以越窑釉色多黄中带绿或青中带黄叫。采用高1米以上的青瓷大花瓶和直径为60厘米以上的青含钛量较高的原料配釉,即使充分还原,也不能达到瓷大盘等的大型器物制造成功。大花瓶系用分段拉坯象宋龙泉青瓷那样青翠的色调。另一方面,由于釉内成形,各段坯体厚度比例掌握极为恰当。瓶身下部较氧化钙含量过高,往往产生失透现象,使釉缺乏光泽。厚,中部次之,上部较薄,各段粘接工整,修坯极为认早期越窑往往就有这种现象。真,使瓶体表面光滑;青瓷大盘采用拍坯成型,大盘的从东汉到北宋,青瓷一直沿用石灰釉,氧化钙各部厚度也颇合理。靠近口缘部分较薄接近盘底部含量愈早愈高釉的厚度愈早愈薄早期釉层厚度仅分较厚,以承载荷重,减少变形,盘底较薄。此外还在0.1毫米左右。南宋时随着制瓷技术的改进釉中氧盘心堆雕大枝的花果,使青瓷的造型别开生面。化钙含量不断减少,汉晋16-20%,南宋时减少到(3)釉的创制和施釉方法的改进9-12%;氧化钾的含量,汉晋在4%以下,南宋时提高原始社会的陶器无釉,表面粗糙,易吸水,又易污到5%左右。因此南末龙泉窑除用瓷土和石灰石外,染给人们在使用中带来了许多麻烦。到山东的龙山又加入草木灰配制青釉,而成为石灰一碱釉。石灰文化和浙江的良渚文化时期,古人使用各种工具对陶釉的主要特征是高温粘度比较小,流动性好釉面光器进行修刮磨光仍不能解决防水去污问题。陶工泽很强石灰一碱釉的高温粘度则显著提高在适们过长期辛勤实践,终于在商代创制成功石灰釉。当温度下烧成时釉面光泽柔和没有强烈的浮光感。从无釉到有釉,这是我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的成就,南宋由石灰釉改用石灰一碱釉,而使青釉厚而不流,也为从陶向瓷演进创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由于釉内气泡不致太大,从而获得晶莹丰满、翠青如玉的标本收集不易,以及釉层较薄,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仅色釉。另一方面南宋采用含铁量在4%以上的紫金分析了少数几种商周及汉晋时期的青釉P,氧化钙含土原料,创制成功官窑和哥窑的碎纹艺术釉在中外量都介于1620%之间。而战国山西侯马的2个釉陶陶瓷史上是杰出的创举。的釉内氧化钙含量分别为1571%和2059%。可以看石灰釉采用还原焰烧成,釉中氧化铁含量占到出,釉料中大量的氧化钙是靠加入石灰石而得到的。0.8%左右时,就能呈现影青色此时部分氧化铁被还氧化钙在釉料中是助熔剂,使釉的熔融温度降低能原为氧化亚铁)。随着铁量的增多釉的呈色也加深,在较低的温度下玻化。这种釉一直沿用到宋代釉内铁含量为1-3%时釉呈青绿色;假使铁再增多石灰釉具有光泽好透明度高硬度大等特点适达到4-5%时,釉呈暗灰青、茶叶末或者墨绿色;到宜作青瓷的釉料。坯体上刻划的花纹图案和浮雕的人8%左右时釉呈赤褐色乃至暗褐色;当釉的厚度达到物,可以通过釉的透明性清晰地映现出来。我国历代1毫米以上或釉内铁含量增至10%左右时,看起来釉烧造青釉陶瓷器物的窑,如越窑、瓯窑、婺州窑、德清就变成黑色了。窑、汝窑、临汝窑、耀州窑、官窑和龙泉窑等都以铁为在石灰釉内除了铁作着色剂外,钛和锰也是很主要着色剂,以氧化钙为主要助溶剂四。越窑釉内二强的着色剂。钛可使釉呈黄色或紫色锰可使釉呈棕氧化硅含量为57-61%,三氧化二铝仅为11-15%,而色和紫色。当铁钛和锰三种氧化物一起在釉内含量氧化钙含量高达1620%,二氧化钛仅为低时釉呈青中带黄和灰黄微绿;含量高时,又变成暗0.52-114%由于二氧化钛产生尖晶石反应时使釉呈褐色或黑色。上虞越窑远在汉代就开始利用石灰石和黄色在还原剂气氛中有时部分二氧化钛形成三氧化紫金土等原料配釉烧成酱色釉。到晋代,德清窑利用22同注223同注5中国煤化工24同注3bCNMHG26同注627同注6《陶瓷学报》2008年第2期129含铁量很高的紫金土甚至掺和含锰粘土来配制黑釉,泽很强,产生龟裂和严重剥釉现象。这在制瓷工艺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隋唐之世,我国的瓷器手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古人在发明石灰釉的同时,也学会了在陶器上刷北方的邢窑白瓷和耀州窑青瓷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浙釉的方法。釉陶的出现,为陶向瓷演进创造了必要的江青瓷生产更有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越窑青瓷有了条件。由于初期釉料配制工艺尚未成熟和采用刷釉法显著的发展和提高。由于施釉技术的不断提高唐、五上釉,施釉方法简单,所以釉层极薄釉面不匀,并有代的越窑青瓷釉层厚度已达到02-0.5毫米釉面裂纹和失透现象釉的玻化不良,釉色不纯胎釉结合也比晋越窑均匀滋润,青的色调增多,釉色也较稳定,不好。商周到春秋战国施釉技术已有所提高在萧山所以有“千峰翠色”之誉,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把越县进化区和绍兴县富盛区出土的战国釉陶及原始青窑青瓷评为全国第一。越窑的产品畅销中外,对国内釉釉层虽薄,只有10-50微米釉色浅红黄,但胎釉外瓷业的发展影响深远。结合比前稍好了南宋龙泉窑在施釉工艺上有新的发展,技术也有到了汉代,开始采用浸釉法施釉但仍以刷釉法新的提高。该窑采用在器物里面荡釉和外面浸釉的方上釉为主。浸釉法上釉操作技巧和难度比刷釉法高,法上釉通过素烧和几次上釉来提高釉层厚度所以,制品的釉面较为均匀釉层也较厚。由于釉料配制和南宋龙泉青瓷的釉层厚度,普遍达到1毫米。在偏光施釉技术的不断提高施釉方法的改进釉色质量大显微镜下观察胎和釉之间,可十分清楚地看到有为提高。如上虞出土的东汉青瓷四系罐,全体施釉釉层约为01毫米的中间层,在中间层处有石英晶体和呈较纯的淡青色,釉面色调和釉层均匀一致而无裂放射状的微细晶体,它们是在高温时由坯和釉相互扩纹釉层厚度在0.2毫米以上,玻化良好胎釉结合牢散和熔融而产生的。这层中间层可使坯釉之间的少许固∞。1972年在湖北当阳出土了1件四系罐、1件钵、热膨胀系数差异得到补偿而结合牢固消除裂釉和剥2件四系坛,其中四系罐釉呈淡青色略泛黄,色调上釉现象。同时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釉内含有5-10%下基本一致釉层厚度在0.1毫米以上;2件四系坛,肉眼不易看到的小而均匀的气泡,大小在001-005釉呈虾青色,釉层厚度在0.5毫米左右光泽中等;钵毫米之间,并有5%左右均匀分布的石英晶体。该窑的釉面略有不匀,青中稍带黄色。这些器物烧结情况还能较好地掌握釉料配比,一般能控制三氧化二铁在良好,已经是成熟的青瓷了。1-25%,三氧化二铝在1416%,二氧化硅在三国、两晋时期,已较为普遍地采用浸釉法上釉,65-69%,氧化钙在9-12%之间,将我国青釉的配制技故釉层厚而均匀,呈色亦较稳定,西晋青瓷的釉层厚术推向了新阶段。由于釉面均匀釉层增厚呈色也发度一般已在0.1毫米以上,但莲花尊由于是刷釉法上生了显著的变化,不但釉层丰满而且晶莹润澈,出现釉釉层较薄。1958年在南京电力学校发掘的甘露元了“似冰”、“类玉”的粉青、梅子青等翠青色釉,为世所年(公元265年)东吴墓出土的一对青瓷羊,采用浸釉称颂被誉为“青瓷之花”,驰名中外。法上釉釉层厚釉面均匀。青瓷谷仓的釉色呈现较深到了元明,龙泉窑的大件产品增多,这些大件产的绿色,釉层也厚,离开了原始青瓷釉薄和釉色淡绿品有的改为浇釉法上釉。中、小件产品仍沿用浸釉和带黄的阶段;南朝有一部分制品,胎泥采用含铝量较荡釉法上釉。釉料组成仍然采用石灰-碱釉釉层厚高和含铁量较低的白瓷土作原料,并用氧化焰烧成,度减薄为05-08毫米釉的透明度和光泽度均比南这样胎质所需的烧结温度提高了,但由于当时没有相末时提高。釉色以豆青色为主粉青和梅子青少了。总应的调整釉的化学组成,结果制品烧成后釉已完全的来说釉色不及南宋玻化胎尚未烧结造成胎、釉结合极为不良,釉面光(4)窑炉的发展和烧成技术的提高中国煤化工28同注9CNMHG29同注5a30同注731同注2b130《陶瓷学报》2008年第2期在原始社会时期,最初烧陶是没有窑的,仅用柴窑址40余处,三国的窑址34处,西晋的窑址63处,草把陶器围盖起来,点火焙烧烧成温度为700℃左东晋的窑址29处,南朝窑址10处唐末窑址118处右。后来采用在草上抹泥的办法,每次烧陶器时于平窑型基本上都是龙窑网。地上建一个临时性窑烧成温度为800℃左右叫。这由于龙窑需要一定的倾斜度,所以一般都建在山种窑,由于在烧成过程中窑体开裂,大量空气进入窑坡上。窑址选择在燃料和原料资源较为丰富、交通和内,所以烧成温度较低。到了仰韶文化时期,出现了竖水源都比较方便的地区。现将龙窑的优越性简述如穴式窑和横穴式窑烧成温度为950-1050℃。竖穴式下:(1)利用山坡建造龙窑形成一定的高度差因而窑的窑室在火膛之上,火膛是口小底大的袋状坑窑具有自然力,可以不设烟囱;而且不易受到地下水的室和火膛之间有数条火道横穴式窑的窑室呈圆形或影响;(2)当时青瓷系采用明火叠烧因生坯的机械强方形窑底有箅箅上开有火孔。火膛中来的火焰经度低,不宜叠高龙窑较矮适合要求;(3)龙窑的窑床过火道和火孔到达窑室。面积较大,火焰流通比直焰窑均匀所以产量较高质这种横穴式窑,到龙山文化时窑室扩大,火膛加量较好;(4)龙窑具有一定的长度,可利用部分余热,深,火口缩小,支火道和窑箅孔眼增多,这样,既加强热效率较高,单位燃料用少,产品成本低;(5)龙窑结了火力,又使窑室受热较为均匀。构简单建筑材料要求不高造价低,适合当时手工业到了殷代,就有直焰式的圆窑和方窑烧成温度窑场的发展;(6)松柴的挥发成分多,灰分熔点高,着在1200℃以下,能烧成硬陶和釉陶了。窑炉结构分为火温度低燃烧速度快,火焰长,便于快速烧成。浙江前后两部分,前是火膛,后是窑室窑室平面呈圆形或还因原料中含铁量较高应以还原焰烧成,并要求快方形,算长、宽各约1米,上面约有九个火眼,火焰通速冷却减轻铁的二次氧化。龙窑适应这种快速烧成过火道而进入窑室。西周晚期张家坡及洛阳王湾2座和快速冷却的工艺要求陶窑又前进了一步,窑床都成平台形将火膛从窑床由于龙窑具有这些优越性所以在浙江得到迅速下面移到前面,使火焰直接进入窑床。这是为提高烧发展,炉窑结构也逐步完善和合理。现将浙江发掘的成温度所作的一次改进但窑仍建在地下。战国中期龙窑,按时代先后,介绍如下。以后,窑炉开始有了较大发展,1956年发掘的洛阳陶在上虞建筑卫生陶瓷厂的厂址旁发现商代龙窑窑,窑床面积从西周的2平方米左右增加到8-10平2座,长度约6米左右。方米之间,用土坯砌成窑已有用草拌泥制的窑顶烟在上虞县联江公社红光大队帐子山发掘东汉龙囱位置移到窑室后面对减少窑内上下温差和提高窑窑2座晋代龙窑1座,在对面的鞍山发据三国龙窑内温度是有利的,因而烧成温度可超过1200℃。春秋1座,保存较为完整。战国湖北江陵毛家山陶窑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把窑建东汉一号窑的前段,在唐宋时已被破坏。后段残在地面上的馒头窑长39米,其中窑床残长298米,上口宽为216-221浙江萧山进化区,也有战国时代的窑,此窑的平米底宽为197-220米。倾斜度前段为28度后段面呈马蹄形,窑室为半圆形前面设火门和火膛窑室为2度,前后段相交处有明显的折腰现象。窑壁残高后面设置烟囱窑体较大壁高1米,上口横宽4米。32-42厘米厚为10-20厘米。壁面有一层窑汗前段横穴式窑的结构经过不断改进除发展成马蹄较厚,乌黑发亮,丰厚处呈钧瓷的天蓝色。后段窑汗形外,还向龙窑方向发展。经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薄近排烟孔边有几件碗碟胎质较松呈淡红色极等单位调查,浙江在商周时期已有龙窑和马蹄形窑。易破碎,釉层为粉末状,易剥落,似无釉的素烧坯,看浙江上虞县和余姚县、永嘉县在东汉时已较为普遍地来后部温度低有严重的生烧现象。窑内发现有一块使用龙窑烧成。古代上虞县的陶瓷业十分发达现今长22中国煤化工厘米的拱顶砖。说在上虞境内已发现的古窑址有200余处其中汉代古明在CNMH Go33同注13c《陶瓷学报》2008年第2期烟道部分有排烟孔墙,厚26厘米高18-23厘束腰式和筒式三种。三足支钉式窑具用瓷土做成制米,排烟孔宽狭不一,中间较狭约为17-185厘米,靠作甚好,它一般用于叠装碗盏的小型器物。后二种系东边较宽为24厘米,西北角被破坏。用陶土做成制作粗糙,用过多次。束腰式窑具上端为烟道下有长66-70厘米、高28-37厘米、宽与窑平口,呈喇叭状,下端有倾斜度,插入沙层中与窑底倾床相同的出灰坑。窑顶结构为弧顶拱卷,高140米左斜度相近置放平稳。筒式窑具上、下端均为平口且相右。窑尾高度仅40厘米左右。通,口沿内折。东汉二号窑在与一号窑并列,约距07米处。这2晋代龙窑的燃烧室和窑床前段全遭破坏仅剩窑座窑的结构、建筑材料和破坏情况相同。二号窑的前床后段和烟道部分。残长327米、宽24米,壁残高段倾斜度为31度,后段为14度折腰现象更为明显。15-22厘米。窑床尾部有损坏和断裂,用废窑具修补。窑壁残高40-54厘米。窑内产品也有生烧现象。窑床倾斜度10度,残长205米,粘土底,呈砖红色排烟孔并不规则,设在窑壁两边和中间,共三个。厚11厘米,上铺沙层12厘米左右。在窑内有大量从东边的一个用粘土堵住,留有一条宽13厘米、高20窑顶坍下来的破碎窑顶砖,一面有窑汗。烟道部分长厘米的小孔道。表明当时以此来调节窑内抽力以控制1.21米,从两壁烧土层有内折的情况看应有排烟孔窑内的烧成温度和火焰流速。尾部紧接岩壁以作墙,下有出烟坑,呈长方形,底不甚2座窑的窑床底层保留着部分窑具和制品的残平整。件:一号窑的窑具的斜底直筒式垫座和三足支钉垫窑内有大小不一、高低不同的各种齿口圆形窑饼,二号窑则均为高335厘米、上口径20.5厘米、底具、束腰式窑具和少数筒式窑具,但已不见三足支钉径为22厘米的斜底束腰喇叭形口的高大筒式垫座,式的窑具。齿口圆形窑具一般用耐火粘土做成。较大用瓷土做成。两窑所遗制品有区别,一号窑密以小件的的齿口圆形窑具齿尖向下,放在沙层中作垫座;较小碗、盏类为主,二号窑则有印纹瓷要的碎片,两窑烧制的作为小型器物叠装用,替代了三足支钉式的窑具。的产品,似有分工。这里的束腰窑具下端没有倾斜度而为平口,其用途已据朱伯谦和朱瑞钱先生调查,三国龙窑,全长不做底座而和筒式窑具相仿,放在齿形窑具上以装坯1323米,宽21-2.4米,高12-1.6米。窑由燃烧室、体,起到调节窑底部分火焰流通的作用窑床和烟囱三部分组成。燃烧室长1米左右,残壁有窑内的齿口圆形窑具垫座纵横排列很规则。行距弧形,应呈半圆形底比窑床低42厘米。窑头前的操在6厘米8厘米、12厘米之间,而中间两行为15厘作面用粘土铺成,厚4厘米,与燃烧室底齐平。燃烧室米;现存的六排间距是125厘米、13厘米、14厘米与窑床之间,有一堵粘土墙,厚11厘米,朝火膛面有15厘米、16厘米由密而疏间距和行距的排列都交层极薄的窑汗。窑床为斜长甬道,长1029米前宽错而成。遗留的产品质量较好,无生烧现象。24米后宽21米,倾斜度前段为13度,后段为231959年在丽水吕步坑发掘的唐代龙窑全长度。底铺沙厚5-6厘米。残存的两壁窑墙用粘土砖筑39.85米,宽17米,残壁高0.75米,倾斜度10-12成砖长23厘米,厚15厘米,宽16.5厘米左右向窑度,前段为10度,中后段为12度。内的一面有厚厚的一层窑汗。窑床与烟道间有堵挡火在龙泉大窑发据的末明时期龙窑是墙,墙顶平,两壁斜伸,高10厘米。离墙后57-80厘北末龙窑,全长30米宽1.85-2米首尾高差米处,有五个排烟孔,高于挡火墙以排出烟气排烟孔895米。火膛呈半圆形,最大直径57厘米底比窑床间有长方形粘土柱柱的前、上、左、右面都有窑汗,说低25厘米,周围窑壁全用长18厘米、宽15-18厘明柱上无墙,也不连接窑顶柱后有粘土堆,由数块湿米、厚55厘米的斧形粘土砖砌成。窑的中后段逐渐土搭成不规则有的还留有手指印表面有一层薄富向北V凵中国煤化工备壁下部主要利用汗,看来是为调节窑内温度而临时堵塞的。土坑CNMHG内壁涂粘土一层烧容床内部遗留着大量窑具和残破的烧成品,其中结层较厚。其中东、陌壁禾时已遇到严重破坏西北上段最密集前段较少后段更少。窑具分三足支钉式、部也已坍损残存最高点为1米,没有发现窑门,可能《陶瓷学报》2008年第2期开在南壁。部设排烟孔。后墙不到顶,火焰由排烟孔进入隔墙,通南宋龙窑,两头已被破坏,残长465米,宽过后墙顶部到第二室。隔墙之间的壁面用粘土涂抹平25258米窑身自中段以后逐渐向北弯曲,倾斜度整以利火焰流通同时在前墙后窑侧处设有投柴孔。以中后段为大首尾高差1165米。窑顶已倒塌,从窑每室开二个窑门,作为装窑、出窑用壁高74厘米处开始起卷的形迹看,顶作圆拱形,内高阶级窑比龙窑优越之处是,火焰虽都属于半倒约为17米窑壁残高在50厘米左右最高处达140焰,但比龙窑较易控制还原气氛,有利于烧大件瓷器米拱顶用砖砌成,下部主要用匣钵,也有利用窑壁和和青釉制品砖砌成的。窑门有九个,宽45-63厘米,大多数开在为了进行对比,将现代龙窑的结构简述如下:东南壁,西北壁只有接近烟囱处有一个窑门。窑底有现代龙窑长40-100米,宽15-25米,窑高三层,呈斜形,不分级,每层厚7-15厘米,下面是红1.6-2米,全窑有两三个窑门,窑顶两侧有投柴孔,投色粘土,上面铺石英等沙粒。窑壁的烧结层较薄。在上柴孔前后间距约为1米。现代龙窑的倾斜度较小,使层窑底上,留有底层匣钵,这是了解各类瓷器的烧成烟气预热制品,不致过快流失。龙窑的窑头有预热室位置和装窑方法的重要资料。窑的中段放置较大匣为了满足烧窑时窑头需要最多的热量和使热量集中钵,前后段大小间置,每隔四排小匣钵放一排大匣钵。窑头的横断面积最小,窑中间最大,窑尾又较小,用以明代开始采用阶级窑,它在龙窑中间用墙把窑床保持适当的动压。分成若干室,每间前面近隔墙处有燃烧室,间隔墙下将历代龙窑的结构与现代龙窑相比,可以清楚地有通气孔使火焰成为半倒焰式。阶级窑比龙窑较易看出龙窑的发展情况:(1)窑的倾斜度逐渐合理。东汉控制还原气氛。这座阶级窑破坏严重仅存尾部两室两座龙窑的后段倾斜度各为21度和14度,均比现代和一个烟囱,残长1088米。窑顶已塌,壁残高龙窑大所以,火焰流速快,热量损失多,前后温差大,0.57-118米,先铺平砖五层作基础,上砌匣钵。后室燃料消耗也大。三国龙窑前后段的倾斜度与现代龙长51米,壁面烧结层较薄东壁有二个窑门,宽56窑比,正好相反。到西晋,龙窑后段的倾斜度才逐渐趋厘米和60厘米。前室残长33米,壁面烧结层甚厚,向合理;(2)窑的长度逐步增长。窑长在商代为6米左由此可知两室的烧成温度相差很大。前室和后室,后右,东汉为10米左右,三国为13米左右,唐代为40室和烟囱,各有两堵墙,两墙间距13-20厘米,前壁米左右,到南宋已发展为45-53米;(3)窑的高度逐下部有七个排烟孔,全用耐火砖砌成,其中窑边二个步增高。早期窑高为12-1.6米。到了唐代由明火叠比较宽大,高3048厘米,宽13-30厘米,深20厘烧改为采用匣钵装烧解决了生坯在叠装时的负重问米其作用是加大火焰流量避免窑底两边温度偏低,题所以窑的高度有所发展,为16-2米,与现代龙窑造成坯件生烧墙的上部前俯,用口径21厘米的匣钵基本相同。砌成,外涂粘土一层,表面平整,顶部是半圆形。后墙对于制瓷工艺来说选好了制瓷原料,掌握了原残高067-1.12米,墙身较宽,全用残破的大匣钵叠料中的化学组成特别是三氧化二铝和三氧化二铁的砌而成底部无排烟孔。后墙的前面也用粘土涂抹平含量,并对原料进行精细的加工,这就解决了成瓷的整后面则参差不齐。烟囱狭窄,呈长条形南北直径内在因素。像商代白陶的三氧化二铁含量较低,三氧30厘米,粘沙底,呈红色,后壁用匣钵砌成,残高化二铝含量较高,这类原料是可以用来制造瓷坯的,5-58厘米,壁外堆粘土。但因当时的烧成温度在1200℃以下,所以即使施上根据以上情况分析,阶级窑外形与龙窑相似前一层釉也不能烧成瓷器,如现代的精陶就是这样显有火膛后设烟囱窑床每隔56米筑两堵墙,辟为然这里需要解决一个外因条件,就是烧成温度;制造室。前墙上面向前弧,与窑顶相连形如火车厢;下青瓷中国煤化工能烧成较好的翠青CNMHG34同注935a同注9b.同注5b《陶瓷学报)200年第2期色釉。到了东汉,上虞窑场已解决了原料的选用问题,期安阳釉陶胎内氧化铁含量为0.35%,三氧化二铁含龙窑的出现又为提高烧成温度创造了条件所以部分量为1.28%,它的还原比值为027,是在氧化气氛中原始青瓷的窑址中,发现有成熟青瓷。如上虞联江公烧成的。东汉上虞越窑瓷胎内氧化铁含量为126%社大湖岙大队的原始青瓷窑址中有原始青瓷和青瓷三氧化二铁含量为0.30%,它的还原比值为42,是在堆积在一起的残片,说明原始瓷与青瓷是同窑合烧较强还原气氛中烧成的,还原比值大于殷代釉陶15的。在大湖岙大队附近的上浦公社石浦大队小仙坛瓷倍,证明在烧制技术上,已能较为成功地控制烧成气窑遗址,我们选取了三个瓷片,进行吸水率测定,它氛。们的釉层厚度均在02毫米以上,釉呈淡青色,釉面青瓷在烧成过程中,主要分氧化还原和冷却三无裂纹;胎系选用含铁量在2%以下的瓷石为原料;个阶段。烧成技术主要控制还原和冷却阶段的气氛。烧成温度在1250℃以上,瓷化良好,胎质较白,细腻根据我们恢复龙泉青瓷工作中的经验:当烧成温度在致密,胎的薄片微透光胎釉结合牢固;它们的吸水率950℃以下时为氧化焰;950-1050℃时转为弱还原分别为0.5%、026%、0.16%。基本上已达到现代瓷器焰,一氧化碳含量为1-4%;1050-1150℃时为强还原在这些方面的要求焰,一氧化碳含量为48%;1150-1260℃时又为弱还东汉以来,一些窑址除烧成温度已能达到原焰,以保持釉内的氧化亚铁不被氧化成三氧化二1300℃左右外,对烧成气氛也能较好地控制。进入铁。龙泉青瓷的烧成应该在1260℃左右为宜。在烧成三国后烧成技术更为熟练,上虞县帐子山的西晋青过程中,若在弱还原焰中烧成时釉内有较大比例的瓷片烧成温度已达1280℃,上虞县鞍山的西晋青瓷三氧化二铁釉呈“青中带黄”;若在强还原焰中烧成,片高达1300℃,烧成气氛也控制得更好。釉内有较大比例的氧化亚铁,釉呈“梅子青”,若控制烧成气氛的控制,主要是控制体系内增加或减少不当,易产生烟熏。如烧成温度过高了,就要造成流釉入窑的空气量。入窑的空气和燃料充分燃烧而氧气还和形成较深的翠青色;若烧成温度较低,可能形成半有多余时,多余的氧气将氧化亚铁氧化为三氧化二光亮的淡青色。在冷却过程中,高温冷却的速度要快,铁,这种火焰即为氧化焰;如果入窑的空气数量不够,慢则发生二次氧化而使釉呈现“青中带黄”;低温冷却不能和燃料充分燃烧而产生一氧化碳和碳化氢等气的速度不宜太快,太快则易产生“倞惊风”现象。所以,掌体这些气体便会夺取三氧化二铁中的氧而发生还原握青瓷焙烧的火候是非常重要的。青瓷烧制成功标作用生成氧化亚铁这种火焰叫作还原焰。青瓷在烧志着由陶向瓷的演进,是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发明。成时所使用的火焰,其性质根据产品胎釉的还原比值(即二价铁含量对三阶铁含量的比值)不同而有异,还(四)原比值越大,气氛的还原能力越强;反之,则气氛的还原能力越弱。当釉内还原比值低达03以下时,气氛根据上述几个方面的研究可知浙江在由陶向瓷性质逐步由还原而转向氧化,到02以下时即成强氧演变和在陶瓷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我化性质。还原比值与釉色的关系见表4。国最早有关瓷器的文字记载即是晋人潘岳在《笙赋以下所提到的强还原、弱还原或强氧化等概念,中说:“披黄苞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酃。”意思就是当时系对高温阶段中整个气氛的平均性质而言。实际上,古人吃着剥开甜蜜的黄色瓯柑,用青翠似玉的瓯密青在这个阶段中,即使控制得很好气氛的性质由于窑瓷的酒具痛饮湖南酃绿名酒真可谓人生一大快事又内上下前后的部位不同仍会出现相当大的波动有如晋人杜毓在《莽赋)中说:“器择陶栋出自东瓯。”东时还原性强些有时弱些如果控制不好还会出现氧即今之浙江温州、永嘉等地东瓯窑被誉为“东瓯缥化气氛中国煤化工影响。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分析,殷代晚CNMHG同注237同注13c134《陶瓷学报》2008年第2期表3浙江古代陶瓷窑址简表Tab 3 Ancient kiln sites in Zhejiang名称时代地点印纹硬陶釉陶窑址春秋战国萧山市临江乡茅湾里进化区裘家坞、孙家、义桥头、泗州泗化、邵家塔、钟家坞等纹硬陶釉陶窑址春秋战国绍兴市富盛乡塘城西堡村、乌龟山等半陶半瓷窑址汉代永嘉县罗溪乡罗田,东岸乡观下村半陶半瓷窑址上虞市上浦乡石浦龙井后山、大湖岙等地越窑青瓷窑址汉代上虞市上浦乡石浦小仙坛联江乡帐子山鞍山越窑青瓷窑址上虞市联江乡帐子山鞍山等,共发现30处余越窑青瓷窑址西晋上虞市内发现63处密布在曹娥江两岸越窑青瓷窑址西晋绍兴市九岩乡、禹陵乡、王家娄乡、娄家湖乡、塘城乡等10余处越窑青瓷窑址东晋上虞市内20多处,萧山市上董乡,鄞县小白市,余姚市鳌唇山乡瓯窑青瓷窑址晋代温州市、永嘉县夏甓山乡等地越窑青瓷窑址南朝奉化市白杜乡,吴兴县何家埠乡,以及绍兴市、鄞县、萧山市等地越窑青瓷窑址南朝上虞市百官镇龙山,上浦乡陶岙、石浦、庙里湾、大善村、小坞村、联江乡新窑,曹娥乡乡庵横塘乡白马湖、王家埠;慈溪市皂湖乡潘窑社等越窑青瓷窑址南朝余姚市横河乡石门坎匡堰乡小古山,项匡乡除家岙等越窑青瓷窑址南朝临海市五孔岙乡,章安乡南军港德清窑窑址晋代德清县县城东、南门外,余杭市大陆果园瓯窑青瓷窑址唐~宋温州市西山,永嘉县罗浮乡鼠灶坦头、南岙、黄岙观下村瑞安市上寺前、下寺前等婺州青瓷窑址唐~宋金华市大山乡,汤溪县古方乡等越窑青瓷窑址唐~宋余姚市上林湖、上岙湖、白洋湖,匡堰乡观音山、自己山、碗片滩、低头岭、游源东岙、云栖乡杨其岙牟山乡牟山湖双河乡胡口龙。以及象山县唐代象山客等越窑青瓷窑址五代~宋慈溪市明湖乡许埠头、鸣鹤乡杜湖,上虞市江乡窑寺前、联江乡凌湖等越窑青瓷窑址五代-宋嵊县石羊村、长乐镇王村、新山乡,宁波市东钱湖郭家峙,奉化市白杜乡孙猴村诸暨市枫桥乡骆家桥,仙居县白塔乡下叶村,黄岩县沙埠乡祝家岭、金家岙乡、双板桥乡、越窑青瓷窑址五代~宋于成庙乡、磁山乡等瓯窑青瓷窑址五代乐清市大荆镇瓯窑青瓷窑址泰顺县玉塔乡,青田县梅岙乡青瓷窑址武义县溪里乡、王宅乡,江山市源口乡郊坛下修内司官窑南宋杭州市江干区乌龟山风凰山老虎洞窑址龙泉窑窑址五代~明龙泉市大窑高际头杨岙头、金村乡溪口乡枫堂乡竹口乡新窑乡八都乡桐口乡道泰乡、安福口乡安福乡、安仁口乡、源口乡、云和县赤石乡、遂昌县湖山镇乡、梓坊乡等龙泉窑窑址宋~明丽水县保定乡中国煤化工龙泉窑鑫址元-明CNMHG温岭窑窑址宋-清温岭县横峰乡、石粘乡等注:本资料由上虞县文化馆朱瑞钱先生提供《陶瓷学报》2008年第2期表4陶瓷还原比值与釉色关系表Tab 4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lue of ceramic reduction ratio and glaze color时代Fe o,%eo%还原比值性质釉色东汉越窑030l.25较强还原青绿三国越窑1.783.95较强还原豆青晋代越窑1540.90弱还原灰黄微绿五代龙泉窑黄绿北宋龙泉窑0.520.71弱还原绿中带黄南宋龙泉窑0.77粉青南宋龙泉窑0071190强还原梅子青元代龙泉窑4.10粉青带黄绿明代龙泉窑1.16025021强氧化深黄带灰注:东汉上虞越吝和三国上虞越審还原比值数据,由中国科学院碴酸盐研究所郭演仪研究员提供据考证,浙江远在35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已这是我国古窑址中最早的龙窑。龙窑既可烧陶器又可有青釉器的生产,到春秋战国时期,至少在浙江萧山烧瓷器特别适宜浙江地下水位较高这一特点,同时的进化区、绍兴的富盛区已大批生产黄绿釉和青釉的又为以后烧窑技术发展及用还原焰快速烧成和快速碗、杯、盘、盂、鼎等青釉器。分析当时浙江和全国等地冷却创造了条件,因此春秋战国尤其是东汉时期,龙的青釉器尽管其中有一部分已具备了瓷器的某些特窑在浙江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值得一提的是在战国征,但毕竟还不能达到瓷器的标准而只能算作原始时期浙江境内的越国注重经济发展,绍兴地区原始青瓷。其理由是:当时的青釉器,经测定胎泥所用原料青瓷的生产已相当发达这种青釉器,后来统称为越有两种:一类含铁量在3%以上,多属陶土,淘洗也较器”,这就是后来发展为誉满中外的我国越窑青瓷精细这类青釉器在提高烧成温度后,可以成为瓷器。越瓷的始祖但高岭土耐火度高达1730-1770℃,烧结温度在在考古工作者的配合下,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1400℃左右,而当时受窑炉结构的局限,不可能达到全国古陶瓷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叶宏明这样高的温度所以不能烧成瓷器。其青釉器吸水率教授跑遍了全国除西藏以外几乎所有的著名古窑址一般均高于2%,且胎骨较松,断面也较粗糙胎没有或省级博物馆,在调查中,证明古窑址数量最多且密半透明感敲击起来音浊釉层厚度低于0.1毫米。同集度最高的首推浙江上虞。上虞位于浙江绍兴地区时当时不仅烧成温度低而且烧窑的操作技巧也不成以东秦时为会稽郡辖县,它北靠钱塘江的入海口杭熟,还不能按照陶工主观愿望控制烧成气氛,采用还州湾,东邻余姚、慈溪,南接奉化、嵊县,西邻绍兴,境原焰来烧制产品。如殷代安阳青釉器胎内氧化铁含量内山岭起伏,水网纵横,八大水系,条条相连。曹娥江为035%,三氧化二铁含量为1.28%,它们还原比值贯穿南北,上接嵊县剡溪,下通杭州湾,水路、陆路交为0.7,说明是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因此在前人经通都很方便,瓷土矿藏和燃料资源丰富,且瓷石的含验的基础上如何提高烧成温度,就成了当时由原始青铁量在2%左右,“水土宜陶”,“人皆冶陶”,具备了发瓷向成熟青瓷演变的决定因素。在这方面浙江具备了展瓷业生产的优越条件近年来经朱伯谦、朱瑞钱先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因为龙窑是在浙江首创的。用生等卜胄已陆续和士窑址278处,其中汉龙窑来烧制高温釉陶(1200℃),这是古陶瓷技术的一代古中国煤化曹娥江两岸。如曹次飞跃。1984年5月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在上虞县城娥江CNM浦小仙坛一带就已南的樟塘乡严村,发现了两座约6米长的商代龙窑,发现4个东汉龙窑和1个南朝龙窑,曹娥江东岸1《陶瓷学报》2008年第2期公里的帐子山,也发现2个东汉龙窑,1个三国龙窑东汉时,由于采用龙密烧成青瓷制品,烧成温度和1个晋代龙窑。帐子山周围仅05公里即有东汉到高达1260-1310±20℃,吸水率分别为0.28%、0.16%北宋的窑址10余处,且普遍使用龙窑。小仙坛、帐子和022%。此外,对东汉越窑瓷胎化验时,其氧化铁山等地的东汉龙窑,长度已在10米以上,有的达到含量为126%,三氧化二铁含量为0.3%,它的还原比13米以上烧成温度可以达到1300℃,也就是说制造值为42。说明是在较强的还原焰中烧成的,同时也说真正瓷器的所有基本条件浙江上虞在东汉时期都已明用还原焰烧制青瓷的操作技巧在东汉已趋于成熟。经具备了。另外,对H的抗弯强度测定也可看出,其指标竟高为了进一步探讨我国瓷器的起源我们在浙江省达710kgm2,甚至超过康熙厚胎五彩花觚文物研究工作者朱伯谦任世龙和朱瑞钱先生以及考(700kg/cm2)的抗弯强度,这比德清西周灰釉陶抗古学者冯先铭、宋伯胤、李辉炳、蒋赞初和陈丽琼等先弯强度(仅200kg/m2)要增强3倍多,这也可证明东生协助下,对我国自商代以来有代表性的青釉陶瓷器汉上虞小仙坛地区烧造的青釉器已达到了瓷器的要标本,尤其是浙江境内古窑址标本一古陶瓷片共求。有人说中国瓷器起源于浙江北部即德清的火烧1000多片进行外貌观察吸红试验,并选取一部分典山窑址和亭子桥窑址;此说尚需科学数据的测试和证型的标本进行吸水率测定。在此基础上选取东汉、三实国和西晋唐末等时代的标本送请中国科学院上海对H1和的岩相观察,可见残留石英颗粒较硅酸盐研究所、国家建材研究所、浙江大学进行理化细,分布也均匀。石英周围有明显的熔蚀边,梭角均已性能等测定,详见表5-10。圆钝,说明烧结温度较高,长石残骸中发育较好的莫H、H2和H3(浙江上虞小仙坛地区东汉青釉瓷来石到处可见,偶而亦见玻璃中的二次莫来石,玻璃片)等标本胎质均较坚硬细腻,有贝壳光泽,呈淡灰白态的物质也较多还有少量闭口气孔。在瓷胎的显微色,不吸水,不吸红,断面均匀光滑没有气孔,釉呈青结构中还可以观察到少量云母残骸。瓷釉的显微照相色,透明光亮,厚薄较均匀,釉层厚度在01毫米以可见釉内已无残留石英,其他结晶亦不多见釉泡大上,有晶莹如玉的美感胎釉结合良好,无剥落现象,而少,这就是造成该种釉特别透明的原因。胎釉交界无纹片;瓷器残片击之有铿锵声瓷胎0.5毫米的薄处可见多量的斜长石晶体自胎向釉生长而形成一个片有微透性符合现代瓷的外观标准。反应层,使得胎釉结合较好,无剥釉现象。结合扫描电从胎的化学组成分析可看出,H1H2和H3胎内子显微镜的形貌观察和物性测定,发现东汉晚期越窑所含氧化硅含量为75-76%氧化铝含量为16-18%,青瓷的胎釉质量不比唐和五代时期差,从而可以肯氧化铁含量仅1.5-1.8%,碱金属氧化物含量为定,东汉晚期浙江上虞县小仙坛一带所烧造的青瓷,428%,可见胎内氧化铝和铁的氧化物含量较低,其已达到现代瓷的标准要求中国瓷器的创制时代应为所用原料系采用瓷石为主的烧结温度较低的瓷土。由公元1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东汉,距今已有1800多于胎内含有08-1.0%的氧化钛,在钛和铁共同着色年它比西方烧造瓷器要早15个世纪,最先创造瓷器的影响下,胎呈淡灰白色并降低了透明性的地方是在浙江省的上虞市从而使浙江成为我国青釉的化学组成分析表明,其氧化钙含量达瓷的著名发源地。在湖北当阳出土东汉青瓷实物有218-20%,较德清西周釉陶的氧化钙含量约高一倍,显件东汉青瓷坛1件青瓷四系罐和1件青瓷钵,但它然是属于石灰釉的由于石灰釉透明度高硬度大,光们均是随葬品,从其造型和装饰分析均系渐江越窑泽好,有利于青釉呈现青的色调和增强抵抗釉面磨损器物。但上虞文化站收藏的1件东汉四系罐,是在的能力,所以采用松柴作燃料时,用石灰釉作为青瓷东汉古窑址中发现的青润如玉,作为一件成熟的早的釉料还是比较合适的。期青中国煤化工CNMHG38同注939同注5b40同注9c表5浙江各个时期釉陶青瓷胎的化学组成Tab. 5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body for glazed pottery and celadon porcelain of different periods in Zhejiang化学组资料编号时代品名和出土地点总量分子式SiO, AlO,K,O Naf MnO德清皇坟口西周青灰色釉陶055RO·ALO10.lSiO2萧山茅湾里东周青灰色轴陶77813741690700304525107301000.57R, O, . AlNO 9, BSiO绍兴富盛窑东周青灰色釉陶77041537214041330:770.02|9999058O,Al384902小仙坛东汉越洛青轴烧片75851747160.52054044ROAl4O2∵738siO虞小仙坛东汉青釉盆腹瓷片17.73186300049). 0.R,O, AlO, 7.17Si0,上小仙坛东汉青轴罐口片742162815%6080380532670580410090.56RO3AlO2808si02上虞东汉黑釉残片760015712353140.920.59R,O,' AlyO,8.16SiOz55115762621037066323105100.310.68R, O, AlNO. 8.11SiO上虞东汉黑釉残片811625261o81038100.76063 R,O,' AlO3789i02上虞三国青釉残片7583160223084033054290060002989n23上虞龙泉塘西晋青釉瓷片735118062721.10.290502460930.02|99600.50R,O, AlA,6.91Sio上虞帐子山西晋青釉洗口残片7660160188085030057300089002∞9720.5OR O, .Alf.8.09SiO,绍兴东晋青釉四系罐780015651830.760.260532440500.023456晋越窑器碎片728414.162881.4104005084|1.010. 35RORO.RO. 8.36RO2德清窑东晋黑轴残片73411792860904806525810998余杭窑0.59R,O, ALO, 7. 53SiO,金华东晋婺州容青轴残片73851713302039994063RO,AO·732SO2上虞帐子山南朝青釉残片769016202000.770220562890.5000110005050ROAO·805siO2瑞安桐溪南朝青瓷片723120181960970230472800800399890.4R, O ' AlyO,6.80SiO,象山窑唐代青瓷洗残片7801142318208004405327508199436R, O, AlAO, 9.32SiOz余杭窑唐代青瓷碗残片758317.11841.00100.24温州窑唐代青瓷碗残片74.3718321.10010.33290029200.34R, O' AlfO,6.70SiO鄞县窑五代青瓷碗残片76%15791741.05034057651.000.0310021038RO3AO828si02临海窑五代青瓷碗残片763616221890903305226008400199800.50RO,AAO3729si02宋越窑青瓷碗底4561634191098109099宋越窑青瓷碗底75231648192084100762980%010017中国煤化工南宋官窑器碎片68.99222135700908200310015CNMHG6092851482046063078367043100.260.25RORORO,3.28RO,南宋弟窑洗残片671101961年生产的龙泉青瓷692021.062①纽m050270.121000. 4OROROR O. 5.11RO,《陶瓷学报》2008年第2期表6浙江各个时期釉陶青瓷釉的化学组成Tab. 6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glaze for glazed pottery and celadon porcelain of different periods in Zhejiang化学组成时代、品名和出土地点总量分子式OAlO FeO TiO. Cao Mgo Ko Na o Mno Pp,Znl德清皇坟山西周釉陶11335073993247511134024H上虞小仙坛东汉越窑青瓷|5966|137018418701551.85049045H2上虞小仙坛东汉越窑青瓷5787137316005919423920506908908910044上虞东汉黑釉残片6451415492122165822036709102610000RORo042RO235RO2H5上虞东汉黑釉残片56313852909716402023791090309952RORO043RO3236RO2W上虞帐子山三国青瓷片58951275|2030731951892170810170829988上虞西晋青瓷片59551312261106160184208090.8n2上虞帐子山西晋青瓷片60941384204041069122318608031085003绍兴东晋越窑瓷片18431971480650.28晋越窑器碎片6079110326011417952251420741169922ROR。029RO3243RO2德清窑东晋黑釉片52101258.130932299163|1800:201999.44 ROR 0.0.33R0, 1.83RO,余杭窑东晋黑釉片56591419674096178012615608202610000RORo048RO250RO4J7金华东晋婺州窑青瓷2008141.26233057022NB上虞帐子山南朝青瓷片57372401969207205064034T2象山密唐代青瓷片5%6106133707419892052:3085031429834T3余姚窑唐代青瓷片63671:51.9306515122616108504|16210030T4温州窑唐代青瓷片6129131515405316621642580430240969934n鄞县窑五代青瓷片609312020701651|3021.380830371579956n2临海窑五代青瓷5872125719605318.103141.510850491.809970宋越窑青瓷5896149116107417383371370990.5499.70 RORO. 0.36RO' 2.27RO,宋越窑青瓷574513561.990.5220303331.281009957RORo030R2202RO南宋官客青瓷627516.02114042146110230120304099. 66 RORO.0.50R 0.3.19RO,南宋哥客膏瓷65271689092少量1.93076中国煤化工ROR O0.61R/O, 3. 89ROz南末弟客青瓷68021414091少量988077CN MH GOR。053R0423R01o196年生产的龙泉青瓷673112a160.m1495026355|0620049999RORo·039RA2·342RO《陶瓷学报》2008年第2期表7浙江各个时期釉陶青瓷的烧成温度和物理性能Tab. 7 Firing temperature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glazed pottery and celadon porcelain of different periods in Zhejiang编号时代、品名和烧成温度显气孔率吸水率体积比重吸红试验备注资料出土地点(℃)(%)|(%)(gcm)H上虞小仙坛东汉青釉印纹兽瓷片1310±20062不吸红抗弯强度710kgcm2H2上虞小仙坛东汉青釉盆腹片1270±200360.16不吸红H3上虞小仙坛东汉青釉罐口片1260±20049022217不吸红上虞东汉黑釉残片1220±2028吸红上虞东汉黑釉残片1200±206.8吸红上虞东汉黑釉残片1240±201.0轻度吸红w上虞三国青瓷碗残片1240±2010604528不吸红n虞西晋青瓷片1300±2009042J2上虞帐子山西晋青瓷片180±201.31抗弯强度530kg/cm23绍兴东晋基出土青瓷四系罐|1270±20268轻度吸红晋越窑器碎片181456德清窑东晋黑釉残片1150±08轻度吸红余杭窑东晋黑釉残片1130±201.7轻度吸红金华东晋婺州窑青釉残片1180±20291121轻度吸红NB1上虞帐子山南朝青釉残片110±201.70象山窑唐代青瓷洗残片1200±201060.50215不吸红T3余姚窑唐代青瓷碗残片1200±200990452.16不吸红T4温州窑唐代青瓷碗残片1270±20075033224不吸红鄞县窑五代青瓷碗残片1220±20389209187轻度吸红临海窑五代青瓷碗残片1220±20076034224不吸红未越窑青瓷碗底050±201005吸红生烧宋越窑青瓷碗底不吸红正烧南宋官窑器碎片1150±203.83中国煤化工生烧南宋弟窑青瓷240±20040CNMHG正烧101901年生产的龙泉青瓷120不吸红正烧140《陶瓷学报》2008年第2期表8浙江各个时期青瓷、黑釉瓷的烧成气氛性质Tab. 8 Firing atmosphere for celadon porcelain and black glazed porcelain of different periods in Zhejiang胎资料还原比值还原比值气氛性质备注Feo%Fe O3%胎色Peo%PeO%釉色Feo/FeoFeo/Fe O300610060淡灰白色0121.4青色弱还原东汉越窑1.26030420淡灰白色青色较强还原东汉越窑H4淡灰白色24925115厚处呈黑褐色还原东汉黑釉瓷灰青色308187164棕色至黑褐色还原东汉黑釉瓷先还原后弱w178045395淡灰色0411.62025青色三国越窑氧化乇还原后弱挖|1440.44327淡灰色0221:20.12青色西晋越窑阵4|1081.680.64瓦灰色灰黄微绿弱还原晋越窑棕红色3164620.68黑中微显棕色弱还原东晋黑和瓷灰色2214280.45黑棕色至黑色弱还原东晋黑釉瓷T20.31.590.14淡灰色黄绿带灰氧化唐代青瓷T30.671.170.57淡灰白色0191.740.10淡灰青色氧化唐代越窑T40.101.000.10淡灰白色豆绿色氧化唐代瓯窑先氧化后弱n0.261.470.17淡灰色0831330.62豆青色五代越窑还原先氧化后P0.381.51025淡灰色0.561.400.40青色五代青瓷还原s1045141031|色灰略黄暗黄色氧化宋代越窑先还原后强s20471.4033淡灰色0980.99098淡黄色宋代越窑氧化1781571.13黑色1120.02056灰青极强还原南宋官窑0611740.35白中带灰0110.870.13淡黄带灰强氧化南宋弟窑S71.9002576白中带灰077023334粉青还原南宋弟窑灰黑色017064灰青弱还原南宋哥窑Y113101587白中带灰1.130.3中国煤化工不原元代龙泉Ml0.37129灰黄色CNMHG化明代龙泉窑101.87024780白中带灰0850.0870梅子青强还原现代龙泉瓷表9黑釉瓷器外貌观察Tab 9 Appearance of black glazed porcelain资料时代、品名胎编号和出土地点其他胎骨其他N品薄处灰黄微绿有露胎,外側有印纹H4上虞东汉黑釉片稍有不均匀厚处黑褐色釉厚处开纹片/灰白微红有白点较细较致密内侧画有细褐色条纹薄处灰黄微绿,H5上虞东汉黑釉片稍有极不均匀开细纹片厚处黑褐色浅灰色有白点较细较致密有较多小气孔上虞东汉黑釉片内侧为棕色,稍有较薄开细纹片灰青色有白点较细较致密有小气孔外侧呈黑褐色黑微显棕色,开较粗纹片,有少量大气孔外侧胎釉间J5德清窑东晋黑轴片薄处呈灰黄微绿差不均匀较细较致密下部釉流聚成堆有灰色层有少量较大气孔J6余杭窑东晋黑釉片黑棕色至黑色釉有釉层厚度约为灰色有较大开纹片较细0.1-0.2毫米白色颗粒表10黑釉瓷器岩相分析结果Tab. 10 Lithofacies analysis of black glazed porcelain胎层釉层端号原料粗细石英含量(%)石英颗粒大小石英熔蚀边。长石中间层莫来石云母|气孔(%)H4较细30左右一般在30以颗粒小其上布满只有长石上有下少量达6/看不出少量为透明玻璃体有少量条束状霓辉石莫来石针晶量不多正长石残骸上莫来一般在20~30μ气泡周围H5较细均匀25左右少量达80石大,而斜长石上无晶体莫来石较多25左右为透明玻璃体气泡很多且较圆莫来石针晶很小H6很细30左右般在20-30μ,长石上有莫来石小为透无较多个别达100少量针晶中国煤化工石J5很细30左右一般在1540最大约有9不明显长石残骸上密布莫少量7左右CNMHO石和少量来石针晶针状霓辉石长石残骸上密布莫J6很细均匀40-50约204不明显少量少量4左右透明玻璃无晶体来石针晶142《陶瓷学报》2008年第2期因此,综合以上分析和研究,通过对全国古窑我国由陶向瓷的演变过程,是在汉代完成的,真正的址,特别是浙江上虞古窑址的发掘、调查以及对釆集青瓷瓷器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3)浙江是青瓷的1000多片古陶瓷片测试证实:(1)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发源地,最早烧制青瓷成功的青瓷产地是浙江省的出现的瓷器是青瓷。青瓷又是从釉陶发展而来的;(2)上虞市小仙坛和帐子山一带。STUDY ON THE ORIGIN OF CHINESE PORCELAINYe Hongming Yang Hui Ye Peihua Ye GuozhenYuan Minzhi Zhou Shaoda Xia Houhui Dong Jianmin Fang ChenpengThe origin of Chinese porcelain has long been a controversy among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They base theirauguments on archaeoiogical research or modem hitech study on the ancient kilns and its process. Taking advantage ofother scholars studies and combining his own investigations of old kilns and examination of broken porcelain pieces witharchaeological study and latest achievements in porcelain science,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arrives at the followingconclusions: (1) The first porcelain ware known to Chinese history was the celadon made of witrified clay. (2)The evolutionfrom pottery to porcelain occurred in the Han Dynasty (206 B.C. -220 A D ) and the real celadon came into being in theEastem Han Dynasty(25-220 A D ).(3)Zhejiang Province in East China was the home of celadon. The first celadon wasproduced in the Xiaoxiantan-zhangzishan region, shangyu city, Zhejiang ProvinceKeywords porcelain, pottery, origin, evolution中国煤化工CNMHGReceived on Nov. 21, 2007

论文截图
下一条:中国古都文化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