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3个月不同安置社区中轻度受灾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抑郁症状 震后3个月不同安置社区中轻度受灾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抑郁症状

震后3个月不同安置社区中轻度受灾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抑郁症状

  • 期刊名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李松蔚,牟文婷,徐凯文,王雨吟,钱铭怡
  •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 更新时间:2022-04-13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目的:比较汶川地震后不同安置社区中受灾群众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和抑郁症状的差异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四川彭州市新兴镇两个聚居点的全部居民约2000人进行了普查,抽取其中信息完整的轻度受灾群众209人,其中原址安置居民100人,迁址安置居民109人.采用自编灾后基本情况调查问卷、事件冲击量表修订版(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IES-R)、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 Depression Scale,CES-D)测量围创伤期变量、PTSD症状和抑郁症状.结果:迁址安置组IES-R得分和CES-D得分均高于原址安置的受试[(37.21±15.12)vs.(32.82±14.96),P=0.036; (22.49±8.95)vs.(19.52±8.86),P=0.017];在不同组受试的回归分析中,震后人际关系变化对PTSD症状在迁址组中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而在原址组中预测作用为正[(β=-0.277)vs.(β=0.176)];财物损失对PTSD症状在迁址组中没有显著预测作用,但在原址组中亦有负性预测作用[(未进入方程)vs.(β=-0.326)].结论:不同的安置方式会对创伤后应激症状和抑郁症状造成影响,迁址安置的群众在PTSD和抑郁症状上都更为明显.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