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心”观念的初期形态——《老子》中的“心”发微 道家“心”观念的初期形态——《老子》中的“心”发微

道家“心”观念的初期形态——《老子》中的“心”发微

  • 期刊名字:天津社会科学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匡钊,王中江
  •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流动站
  • 更新时间:2022-04-28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先秦道家对“心”的观念多有思考,而老子的相关思想无疑展示了这种思考的初期形态.在《老子》中,“心”首先与“赤子”形象密切关联,而此观念“虚静朴弱”的本质与“无欲无知”的特性,以及其和“道”与“德”的相互关系,也均由此得以揭示.老子“心”的观念同时也渗透到他对于政治治理与个人修养的思考中,在前一层面,圣人之心与百姓之心的关系正如“道”与“自然”的关系;在后一层面,普通人则经由“抱一”、“抟气”等心之修炼工夫最终达到赤子婴儿般的精神境界.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