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与义理——论王阳明与程朱理学解读孔子正名观念的差异 情理与义理——论王阳明与程朱理学解读孔子正名观念的差异

情理与义理——论王阳明与程朱理学解读孔子正名观念的差异

  • 期刊名字:伦理学研究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萧无陂
  •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更新时间:2022-04-27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春秋时期的卫国出现了父子争国的风波,孔子由此明确提出了“正名”,旨在端正君臣父子之名.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分别对正名进行解读,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彰显了理学与心学在道德本体上的分歧.程朱理学以普遍存在的天理来规范人情,强调国家政治关系中君位的正义性,因而主张“无父不可以有国”.王阳明则以人情来诠释天理,强调个体“成人”的先在性,因而主张“无父不可以为人”.这种理论上的分歧在现实中则体现为明代大礼议中双方态度的对立.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