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安气化思想探析 郑钦安气化思想探析

郑钦安气化思想探析

  • 期刊名字:中医文献杂志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韩鑫冰,何新慧
  •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 更新时间:2020-03-23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中医文献杂志郑钦安气化思想探析*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韩鑫冰何新慧摘要:郑钦安继承发扬“标本中气”学说,并且运用周易阐释医理,重视阳气,提出一气生六气的观点,运用阴阳辨证实现伤寒气化学说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关键词:郑钦安气化 标本中气郑寿全(1824~ 1911年),字钦安,四川邛州周驿有标本中气的病变。如他提出《伤寒论》的厥阴病镇人,为清末著名伤寒学家。著有《医理真传》.《医“有经症,有纯阳症,有纯阴症,有寒热错杂症,不可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传世。因其擅长应用辛不知也"(《医理真传●厥阴经正解》),其中的纯阴热药物,注重扶阳气,近代称其为“郑火神”,是火神症,他认为是厥阴病从“标化’的结果,他在《医理真派的创始人。同时他也是研究伤寒气化学说的大传.厥阴经正解》篇里说到:“若纯阴症者何?原由家。郑氏早年师从名儒刘止塘,尽得其传,刘氏指客邪人厥阴,不从中化.而从标化,标为至阴,客邪:示“《黄帝内经》、《周易太极》,仲景立方立法之旨”,亦阴 ,故病见纯阴。”这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郑钦安“沉潜于斯,二十余载,始知人身阴阳合- -之气”的观点不同,是对标本中气学说的发展。而且道,仲景立方垂法之美”。故他在《医法圆通.伤寒郑钦安对厥阴病中的“纯阴症”的论述.有助于对溯源解》中说:“气化二字乃《伤寒》书一部真机。”郑《伤寒论》厥阴病篇条文的理解。如,“手足厥寒,脉氏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气化学说思想,而且在他求学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干呕,吐涎沫,头痛和医疗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气化学说。者.吴茱萸汤主之。"这就是厥阴病中纯阴症的具体体现,也是既阴病从“标化”的临床表现形式。继承发扬"标本中气”学说重视阳气郑钦安的气化学说思想受到张志聪和陈修园的影响,他运用“标本中气”的气化学说研究《伤寒郑钦安特别重视阳气,认为阳气是生命的关论》,在传统“标本中气”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见键、阴气的根本、阴气的主导。如“人身所持以立命解。如在《医理真传》中指出:“六经各有标,本、中者,其惟此阳气乎。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有阳三气为主。客邪人于其中,便有从中化为病,有不则生,无阳则死”,“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从中而从标化为病,有本气为病。故入一经,初见气全消,百病不作” ,“气者,阳也。阳行一寸,阴即在标,转瞬在中,学者不能细研究,便不知邪之出入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停一刻,可知阳者阴之主也。”从上述可知,郑钦安对六经标本中气的认识不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万病在-气的观点。如在《医仅限于前人“少阴太阳从本从标,少阳太阴从乎本,法圆通 .万病-气说》中说:“病有万端.发于一元。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气”的观点,认为六经各- 元者.两气浑为一气者也。一气盈缩,病即生●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博土点基金(编号:06博-6)一13-2008年第4期焉。有余即火,不足即寒。”这是他阳主阴从思想的证简化为阴阳辨证,执简驭繁,体现《素问》里“阴阳深人发展,并且运用此思想指导临床实践。如在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医理真传.论气血盛衰篇》中说:“夫气有余便是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的思想,也是火,火旺者阴必亏。如仲景人参白虎汤、三黄石膏《伤寒论》中“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汤,是灭火救阴法也。芍药甘草汤,黄连阿胶汤,是者,发于阴也”的发展。正如郑钦安在《医法圆通●润燥扶阴法也。四苓滑石阿胶汤、六味地黄汤,是序》中说:“偶悟得天地一阴阳耳。分之为亿万阴利水育阴法也。气不足便是寒,寒盛者阳必衰。如阳,合之为一阴阳。于是以参究,一病有一病之虚仲景四逆汤回阳饮,是温经救阳法也。理中汤、甘实,一病有一-病之阴阳,知此,始明仲景之六经还是草干姜汤,是温中扶阳法。附子细辛汤、真武汤是-经,人身之五气还是一气,三焦还是一焦,万病总温肾助阳法也。”而且他进一-步提出一气分为六气是在阴阳....的观点,用来阐释《伤寒论》的三阴三阳。他在《医阴阳辨证是联系伤寒气化学说和临床实践的法圆通●胎元图说》中说:“其中这一一点真消息,逐日桥梁。郑氏认为:“阴盛则阳必衰,阳盛则阴必弱,运行,无刻休息。子时发动,由下而中而上,由上而不易之理也。”他把疾病分成阳虚和阴虛两大类,并中而下,循环不已。然由下而中而上,三阳已分,由有一套独特辨证方法。如“阳虚病,其人必面色唇上而中而下,三阴已定。合之二三如六,故曰六步口青白,无神,目暝,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而成位。六爻之义于此分,六气六经之所由判。”上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舌青滑或黑润青述六经六气的产生虽然是郑氏设想,但也反映了他白舌,淡黄润滑色,满口津液,不思水饮,即饮喜饮对六气的独特认识。前人的伤寒气化学说研究的热汤,两便自利,脉浮空,细微无力,自汗肢冷,爪甲重点在三阴三阳,而郑氏的重点在阳气。重视阳气青,腹痛囊缩,种种病形,皆是阳虚真面目。用药即和一气分为六气的思想为郑氏在临床实践以阴阳当扶阳抑阴。然亦有近似实火处,又当指陈。阳虚为纲辨证奠定理论基础。症有面赤如朱而似实火者,有脉极大.劲如石者,有郑氏重阳的思想本于《周易》、《内经》、《伤寒身大热者,有满口齿缝流血者,有气喘促,咳痰涌论》等经典论著。郑钦安吸取了《周易》里乾坤生六者,有大小便不利者”(《医理真传.辨认一切阳虚症子的思想,坎离两卦由乾坤交媾而来。“乾分-气落法》),又如“阴虚病,其人必面目唇红色,精神不倦,于坤宫,化而为水,阴阳互根,变出后天坎离二卦,张目不眠,声高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两便不人身赖焉。”(《医理真传●真龙约言》)并且他认为乾利,口渴饮冷,舌苔干黄或黑黄,全无津液,芒刺满卦纯阳,乾为天,乾喻为真龙。坎卦中的阳爻来于口,烦躁谵语或潮热盗汗,干咳无痰,饮水不休,六乾卦,乾卦真龙为人身真阳的源泉。正如《医理真脉长大有力,种种病形皆是阴虚的真面目,用药即传●拙见解》所说:“夫人身立命,本乾元-气,落于当益阴以破阳。然亦有近似阳虚者,历指数端。阴坤宫,二气和一,化生六子,分布上、中、下。虽有定虚症,有脉伏不见,或细如丝,而若阳虚极者,有四位.确是死机,全凭这一团真气,运行周流不已。”这肢冷如冰冷,而若阳绝者,有忽然吐泻,大汗如阳脱是郑氏重视阳气的理论基础之一。者,有欲言不能,而若气夺者"(《医理真传.辨认~另外郑钦安采用《周易》卦象来研究中医的阴切阴虛症法》)。通过这种独特辨证方法把抽象气阳学说。他认为:“坎为水,属阴,血也,而真阳寓化理论和实际临床联系在- -起。焉。”坎卦一阳爻在两阴爻之中,阳爻代表人体的真另外,郑氏在阴阳辨证的指导下,对《伤寒论》阳。“离为火,属阳,气也,而真阴寄焉。”离卦~ -阴爻的一些条文有新的见解。如《伤寒论》“少阴病,得在两阳爻之中,阴爻代表人体的真阴。认为气血两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少字可以用坎卦或离卦来解释。采用卦象来直观地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闸释阴阳气血这是郑钦安气化学说的特色之- -。之,宜大承气汤。"“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口燥咽干,郑氏认为:“若此阴阳辨证指导临床证,断为急下,务要察其口咽干而喜冷饮,气粗而蒸郑钦安通过阴阳辨证的方法来实现气化思想手,小便短赤痛,脉健有力,方可以主急下法,否则,指导临床的作用。郑氏以阴阳为纲,把伤寒六经辨断乎不可。”“此证只凭口燥咽于而定为急下,余每-14一中医文献杂志常见口燥咽干而不渴,舌尚润滑,小便清长,治之不之法。大约此证,是为热结少阴者说法也”。外扶阳,阳气上升,则口燥咽干自愈。”由此可见,口郑钦安是近代具有特色的一-位伤寒大家。他燥咽干,不仅是阳证的表现,而且也会在阴证中出不仅继承前人“标本中气”学说研究伤寒,而月对伤现。又如腹胀不大便者,郑氏认为“亦有寒热之别,寒气化学说有新的发挥。他用《周易》阐释医理,提寒结于下,闭其大便运行之机,为寒闭,法宜大辛大出一气生六气的观点,运用阴阳辨证实现了伤寒气温,俾寒解气通,自然胀者不胀,而不便者便矣。若化学说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热闭下焦,阻其运行之机而作者,法宜急下,此不易(收稿日期:2007-10-24)论《颅囟经》的辨治特色*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李海峰摘要:探讨(颅囱经》对小儿病证的辩证与诊治特色。首先,小儿脉法与成人不同,察究病因要重视母胎遗害及乳母影响。其次,重点论述痈、疳、痢、火丹等小儿常见病的分类和治疗特色,其中疳病以五脏辨证,火丹以部位分为15种等,颇具特色。最后,总结该书在小儿病症辨治时强调火热病机,注重和养脾胃的观点。这些都足以为后人师去。关键词:颅囟经辩证论治儿科唐代文献研究《颅囟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儿科学专著,多地是依赖对小儿面相溲便及行为等的观察以诊据《四库全书》言当属唐末宋初时期作品。其中讨断疾病 ,判断预后。论小儿病治深中肯綮,重点论述了疳、痫、痢、丹等审病因重其母小儿常见病的分类和治疗,尤其是其对疳病的五脏辨证,对火丹的15种丹证记载,以及治痢的香连丸初生小儿,身体稚嫩,其病或由邪气内客,然从等,对后世影响颇深,且未尝见前人言,实在值得研母胎中得来者恒多。本书《卷上.病证》中谈及小儿究,兹就本书的辨治特色分析一二,以期抛砖引玉。初生一月内的多种疾病都是母胎遗害所致。如一月内乳利如胶,是母寒气伤胃;一月内乳利如血,是诊脉定风冷生死母胸有滞热;一月内两眼赤,是母吃炙博热面,壅滞书中开卷1即是小儿脉法,明言小儿诊脉与大人气人胎中,熏儿脑所致。初生儿病责其母,及其稍不同,但取一寸,而不分寸,一息脉七至为和平之长 ,又须注意乳母对小儿的影响。如书中讲到“孩脉。有病以脉的频数为分,七至以上为气,如脉浮子或夏中热时,因乳母沐浴多使冷水,奶得冷气,血弦,则为风,七至以下为冷,十五至以上或三至以下脉皆伏,见孩子气未定便与奶,使孩子胃毒,及赤白皆死。这种凭脉的至数定寒热生死的方法,有助于两般恶痢,此乃是奶母之过”,即是乳母有寒伤及孩迅速辨别病情,但由于小儿脉象多不明显,所以本子。同时在服用某些药物治病时,乳母的饮食可能书中除此段论脉法外,其余章节中俱未再谈及,更也会造成药方无效,此时乳母当有食忌。如保童丸●上海市教委文科项目资金项目(编号:0SCZ37)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编号:T0305)资助-15-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