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国民性:一种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兼评英克尔斯的《国民性:心理—社会的视角》 理解国民性:一种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兼评英克尔斯的《国民性:心理—社会的视角》

理解国民性:一种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兼评英克尔斯的《国民性:心理—社会的视角》

  • 期刊名字:天津社会科学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周晓虹
  •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 更新时间:2022-04-28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现代国民性研究肇始于上世纪30年代,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度成为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显学”.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受精神分析影响的心理学家开始围绕“基本人格类型”、“基本人格结构”和“众数人格”等概念,对日本、德国、美国和中国等现代国家的国民性进行了长期持续的研究,并一度成为人类学领域“文化与人格”研究或“心理人类学”学科的主要关注中心.上世纪50年代以后,国民性研究开始呈现出从静态到动态、从经验主义到实证主义、从“单峰论”到“多峰论”的转变,尤其开始关注国民性与社会现代化之间的可能关系.在诸多研究者中,美国学者英克尔斯是一个典型,留下了《国民性:心理一社会的视角》这样的典范之作.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