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和中国英语教学 中国英语和中国英语教学

中国英语和中国英语教学

  • 期刊名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文件大小:323kb
  • 论文作者:李少华,王万平
  •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外语学院·银川·750021
  • 更新时间:2020-06-12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中国英语和中国英语教学李少华王万平(宁夏大学外语学院·银川·750021)内容提要:本文回顾了围绕中国英语问題所展开的肀论,对两个争论的焦点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中国英语是一种具有交际功能的变体,中国英语中的所谓汉语干扰不可避免。中国英语的语音特色与汉语的发音机制有关,中国英语的词汇特色是中国特有事物在英语中的体现,中国英语的语篇特色由汉式思维模式所决定。英语的国际化意味着本土化。中国的英语教学应该面向中国关键词:中国英语中国英语教学中国英语问题的由来国英语界定为“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中国英语问题作为一个理论概念提出已经206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1991:多年了。1980年,葛传架老先生首先指出:“无3)并指出:“中国英语是个客观存在,它既不论在旧中国或新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我国所会长他人志气、也不会灭自己威风…(同上)两特有的东西要表达”,如 Four Books(四书)、年后,李文忠在就“中国人在本土上使用的”和eight-1 egged essay(八股文) xiucai(秀才)“标准英语”等问题进行讨论后,对中国英语做出等等。“所有这些英译文都不是 Chinese新的界定:“中国英语是指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English或 Ching1ish,而是 China English(1980:91-92)在以后近10年里,学术界并和影响,通过音译、借译及语意再生诸手段进入没有对此给予足够重视。80年代末,翻译界引发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了一场关于“汉译西化”和“西译汉化”的辩论(1993:19)“至于中国式英语,则是指中国的英黄金棋撰文分析了“汉化英语”的出现和发展,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汉化英语’就是·带中国特色的英语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 Chinese- colored English),它首先是正确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愤的畸形英语。"(同上)的,其次是带中国色彩的,它是适应于中国的思此后,谢之君就李文对中国英语的定义发出质疑想方式和文明,并为中国的思想方式和文明丰富他认为有无汉语干扰不能作为区别中国英语和中了的英语。”(1987:47)接着,孙骊(1989)概国式英语的标准。现阶段所谓中国英语就是受到括介绍了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英语国别变汉语语言和文化影响的英语。“人为地让中国英体的研究思路,提出了“中国使用的英语”、“中语‘登堂入室’与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相提并论国化英语”、“中国人的英语”等问题,虽然没有是不客观的,也是不现实的,容易引起理论和实使用“中国英语”一词,但实际上提出了对中国践上的混乱。”(1995:10)张培成也表达了相同英语的理论界定问题。90年代初,榕培首先把中的观点。此外,他还按照B.B. Kachru提出的中国煤化工收稿日期:2002-3-18CNMHG作者简介:李少华,宁夏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法研究;王万平,宁夏石嘴山九中英语教师2002年第2期中国英语和中国英语教学得到许多学者认同的标准,从英语变体的功能出“只要它在该国长期地广泛使用,并且具有一定的发,把中国英语划分为“使用型变体”当地特点,都可以视做英语的一种国别变体。( performance variety)或是“作为外语的变体”,(1991:2)谢之君却认为:“中国英语的研究和其而不是“制度体,"( institutionalized variety)他理论研究一样,不应该从定义开始,而是应从因此认为简单笼统的提出中国英语有可能导致理问题开始。”(1995:10)目前看来,以榕培为代表论上的混乱。时隔三年,杜争鸣就中国英语和中的对中国英语持肯定态度的观点明显占了上风国式英语中的汉语干扰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首先,他们有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支持。近些年来中国英语是一种群体语言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国际上对英语的标准问题一直存在争论,虽然有性,其中汉语成分或汉语思维模式的介入是有意人对“英语危机”表示担优,但要求英语“多标识的,且负迁移被压到最低量,而后者却相反中准”的呼声越来越高,英语的多标准已是有目共国英语不应该被与那种佶屈聱牙的中国式英语混睹的事实,许多国家纷纷宣布自己的英语“独立”为一谈。他认为中国英语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并把它看作是与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地位相等的因此,某些所谓的“干扰”实际上是无法排除的。变体,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君临天下的时代已不中国英语中所谓的汉语干扰反映了中国人的语言复存在。据姜亚军介绍,1992年出版的《牛津英习惯和思维习惯,是中国特有文化的一部分,与语指南》(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english中国英语能否被接受或认可没有直接的关系。” Language)已更加丰富了 Englishes的内涵,赋予(1998:10)他还呼吁对待中国英语要象对待其它日本、俄国、埃及和中国等一大批国家的英语以英语和其它文化现象一样,采取一种更加容忍和独立的学术地位。其次,英语在中国的持续普及开放的态度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英语持接受态度,据、中国英语问题的争论焦点和趋势榕培在1991年的统计,当时在各类学校学习英语的中国人已超过一亿,在工作中以英语为工具的1、中国英语究竟是“使用型变体”还是人也有一百多万。时隔十年,这一数字早已被远“制度化变体”?远突破。拥有如此巨大的使用群体、具有鲜明的B.B. Kachru把各种各样的英语变体按照使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无论如何都不能因为“名用目的和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制度化分”不够(非法定地位),而不被承认。其实,中变体,另一类是使用型变体。前者指英语在一些国英语具有实实在在的交际功能,这才是它得以国家具有法定地位,成为国家内部的一种通用语生存的根本条件。只要它能够传情达意,就会被言,除了用于国际交流之外,还用于国内政治生人们使用,并且在使用中发展变化所以,中国英活和社会生活,成为治理国家、文化教学、民族语能否被接受起决定作用的是广大的中国英语的沟通的一种工具;后者则完全用于国际交流,成使用者,而不是少数人说了算。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各个领域内相互沟通2、如何看待中国英语中的汉语干扰的一种工具。按照这种划分,中国英语无疑属于长期以来,人们对“汉语干扰”忌讳莫深,许使用型变体。孙骊认为是否把“中国使用的英语”多人把它同中国式英语等同起来,看作是对标准作为一种变体来对待,还有值得讨论的地方。“从英语的威胁,想方设法地加以排除,这种思想无根本上来讲,英语在我国只是用于国际交流的目不见诸于大量的著述之中。近年来,我们对这的,客观上不具备使其成为制度化变体的政治、问题的认识趋干一致。“汉语干扰”是中国英语的社会条件。(1989:21)张培成更加明确地指出:一部分中国煤化工中国英语加以中国英语不是一种已经制度化的“国别变体,而肯定,CNMHG式英语加以扬是作为外语的变体”因此不能简单笼统地提出弃,这一标准的确定仍存有争议。国际上常采用这一概念。榕培认为,不论英语原来的功能如何,“可理解性”( intel1 igibility)和“可接受性”中国英语和中国英语教学2002年第2期( acceptability)两个标准,但孙骊认为这些标准汉语中则一殷不起主要作用。语音系统的这些差都有伸缩性,他随后提出了“认同”标准:“它应异决定了中国英语的语音特色:有些音存在发音当既是可理解与可接受的,又能使运用标准英语困难,长短音发音难以到位,语调平坦,词重音和的英美人认为他们自己也会是这样来运用英语句重音不突出,很少有连读。当然,汉语又是一个的”。(1989:22)谢之君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中包含众多方言的体系,中国英语的语音又表现出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两者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鸡定的地区差异。沟,其区别只在于是否有效交际,依赖于操规范那么,该如何对待中国英语的语音呢?长期英语者的认同”。(1995:8)谢的标准考虑到了语以来我们对它采取了一种“可杀不可留”的态度。言的交际功能,但同样把中国英语的认同权交给教师和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着纯而又纯的了所谓操规范英语者。李少华认为“这只不过是所谓英音或美音。李文忠一面提倡对中国英语采个单纯的期望”。(2001:68)等于心甘情愿地取宽容态度,一面又把中国英语的语音归为中国去仰人鼻息。且不说所谓规范英语是什么,现在式英语的语用失误,可见对此也有所顾虑。杜瑞尚无定论,回顾英语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清等认为:“中国英语的语音特色根深蒂固,难以以英语为本族语的民族从来不会痛痛快快地认同根除”。(2001:39)语音是语言的“名片”,世界它民族的英语变体。美国英语就曾经被英国人看上到目前为止任何一种英语变体无不表现出一定作是“英国原有语言的一种怪诞的、粗陋的或者的语音特色,这是英语本土化的产物。这种各具令人发噱的附属品”( Foster:1982)好在山姆大特色的英语语音并没有妨碍英语的传播和各民族叔不为所动,才有了如今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分之间的交往,相反却极大地丰富了它的内涵。前庭抗礼的局面。可见,“认同”的标准与其说依赖新加坡驻联合国大使T.T.B.Koh曾经说过:“当于操“标准”英语的本族人,倒不如说依赖于使用我在国外开口说话时,我希望我的同胞很容易就者。随后,他提出了“是否有效交际”的标准,中能识别我是新加坡人。”(参阅朱跃1994:7)这句囯人使用的洋为中用的英语到底是中国英语,还话典型反映出新加坡人对新加坡英语,包括其语是中国式英语,对它的取舍不应该取决于语言形音的地区性和民族性的认同。我们如何对待中国式和权威观点,而应该取决于实用效果。同样存英语的语音,也许会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Leather在汉语干扰,只要不妨碍交际,并承载一定的文说过:只有间谍的发音需要以假乱真。(参阅杜瑞化负荷,就应该看作是中国英语加以接受。清2001:39)首先,要坦然接受中国英语的语音、中国英语问题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启示特色。其次,要改变目前各类学校英语语音教学中独尊英音或美音,“矫枉过正”的做法。对于外理论的意义在于指导实践。面对中国英语教语教师的发音不妨要求他们和本族人接近,而对学这一重大课题,中国英语问题的理论认识能给于广大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只要求他们的语我们以什么启发呢?本文将在三个语言层面上加音能让人毫无困难地听明白即可。以探讨。2、词汇1、语音有人曾经谈到这样一件趣事:一位外教问任何语言的语音都有它的生理属性,语言学生早饭吃什么,学生竟无言以对,因为他吃的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其发音会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是稀饭和包子,而英语中却没有这两个词汇。中理机制。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华文化绵延几千年,它所包含的概念和事物的名两种语言在语音上存在着很大差别,英语有48个称远中国煤化工现中国特有事物音素,而汉语共有40个;英语有长短音和语调,以时CNMHG一些具有中国特分辨词义,而汉语有四声分辨词义;英语中词重色的词汇,这些词汇对英语无疑是重要的丰富和音、句重音和连续在话语中起很重要的作用,而发展,它不但不会影响交际,反而会增强其表现2002年第2期中国英语和中国英语教学力和交际效果。说“ baoz i”。“饺子”这种地道的中国食品被有中国英语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按其形式可分些词典翻译成意大利语 ravioli。对此,杜瑞清发为以下几类出质问:“英语既然能接受样子奇怪的 ravioli,难(1)音译这种词汇古已有之,且数量众多,道就不能容忍 Jiaozi吗?”(2001:39)直译词如 kowtow(叩头), coolie(苦力), typhoon(台受到人们的青睐是因为它考虑到了词汇和搭配方风),tea(茶)等,他们已经完全成为普通的英面的问题,如果翻译得当,会有很好的效果, paper语词汇。随着中国社会不断的发展和变化,更多 tiger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它在语用方面却的音译词还会进入中国英语。考虑欠当,所以有些词从字面上看翻译得非常规(2)音译+直译这种带有英语附加成分的范,但实际上很少被人使用。再比如“气功词在英语中也为数不少,如 teahouse(茶馆),词,1982年版的《汉英词典》中有两种译法: qigongsilkworm(蚕)等。仅以tea构成的英语复合词和 a system of deep breathing exercises,就有81个。(参阅李文忠1993:21)种音译,一种直译,但日常我们几乎听不到第二(3)直译这种词从形式上看完全符合规范种用法。令人不解的是1997年版的《现代汉英词英语,但实际上却表示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并典》中竟没有收录这个词条。“二胡”原来被译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如 barefoot doctor(赤脚 Chinese violin,但后来还是被erhu所替代。在医生), the great leap forward(大跃进)one这方面,外国人不象我们那样拘谨, guanxi(关country, two system(一国两制)等。系—尤指一个人的家庭和社会背景), danwei(工(4)语意再生有些英语词汇在中国这个文作单位)等词首先出自他们之口,起到了非常好化环境中时,其语意会经历一个再生过程,从而的交际效果。在一些电视访谈节目中,他们甚至产生新的含义。这种语意再生包括词义的扩大和连“相声”、“绕口令”这些有固定英语词汇的词缩小,褒贬色彩的转换,以及语意特指等。也用音译词来表达。相反,我们在词汇教学中却intellectual(知识分子)原指从事人文学科的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早先的教学充斥高级专业人员,而在中国则泛指受过教育的人。着政治词汇,而现在的教学又远离中国的社会背engineer(工程师)一次在英语中使用很广,甚景,满堂是外国的生活内容。我们培养的英语人至用于某些体力劳动者,而在中国却指具有一定才绝大多数将要借助于英语在国内安身立命,如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clever(聪明的)在果他们可以滔滔不绝地谈论外国风情,但在表述英语中含有明显贬义,意思是“小聪明”,但在中身边事物时张口结舌,这很难说他们获得了一项国英语中却是褒义。技能,也难以指望他们去适应社会在这方面,我中国英语的词汇特征最先引起人们的注意,们是有前车之鉴的,日本的外语教学有过相似的对中国英语的研究也是从词汇开始,然后扩展到经历,他们一度认为外语教学就是了解外国文化语音、句式、语篇等方面。但是在这个层面上,分注重阅读英美文献,到最后学生只知道用英语写歧依然存在,声讨之声不绝于耳。人们似乎对直圣诞贺卡,不知道用英语写新年贺卡。而现在他译词情有独钟,对音译词谨小慎微,而对语意再们认识到,日本人学外语的目的是要利用外语向生词却是“斩尽杀绝”。拿“包子”为例,它在梁外国人谈论他们自己,解释自己的文化习俗,表实秋所编词典中的翻译是 steamed pie,林语堂达他们对国际事物的观点( Nobuyuki honna所编词典中的翻译是 bun stuffed with200:中国煤化工语教学也应该vegetable/meat,吴景荣所编词典中的翻译是面向中CNMHGsteamed stuffed bun。但几种翻译都差强人意,3、语篇任何一个对中国饮食文化有所了解的外国人都会早在1990年,贾德霖就从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中国英语和中国英语教学2002年第2期序列上的差异出发探讨了中国英语的语序特色,迹,是典型的中国英语,但这种英语同样会毫不并论证了它的可接受性。汉语民族的思维顺序费劲地被英语民族所理解,理应接受。是:主体→行为的标志→行为→行为的客体,英在文体方面,西方民族重实证,行文平实,而语民族的思维顺序往往是:主体→行为→行为的中国人自古讲究文从情生,谋篇开章时,先要比客体→行为的标志。反映在句式上,汉语的句式兴,烘托气氛。陈述和描写更尚华丽,喜用“大序列是:主语→状语→谓语→宾语,英语的句式词”等。序列是:主语→谓语→宾语→各种状语。因此,英“在中国的英语写作和宣传资料中,汉语写语民族会说: Mary bought a dictionary作特点和篇章结构几乎难以避免”(李文忠:1993)yesterday.中国人可能会说: Mary yesterday即便是英语水平很高的人,只要受过汉文化的熏bought a dictionary.即使是英语水平很高的中陶,他的英语就难免有汉语思维的痕迹。谢之君国人也往往会说 Yesterday Mary bought a对杨宪益夫妇和D. Hawkes, John Minford的两dictionary.因为它完全符合汉语谴词组句的习种《红楼梦》译本作过比较后发现,杨译带有不少惯。这种按汉语习惯演化出来的句式英语民族完中国英语的特色,如句式较短,关系词少等。读起全可以理解,并不妨碍有效交际。美国华裔作家的作品,总有一种“中国味”,他们英语民族自古逻辑学发达,思考缜密。反映之中有些人甚至根本不懂汉语。在句式上,句子长,结构复杂,各句子成分间连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借助语言来实现中接紧密。汉语弹性比较大,句子简短,动词较多,国英语的语篇特色是汉文化的思维方式和英语这行文一般按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王寅形象种语言形式的结合,是对英语的丰富和发展。可地把两种语言的句式比喻为葡萄型和竹竿型:“葡是,在中国的英语教学实践中,中国英语的语篇萄主干虽短,其上附结着丰硕的果实。而汉语句特色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待遇。它被看作是“不子则较短一个短句接一个短句地往下描述,逐步够地道”并被煞费苦心地从我们的英语中剔除出展开,信息内容象竹竿子一样一节一节地通下去,去。这种思想明显反映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几很少有叠床架屋的结构.”(1990:37)马广乎所有的材料都要选自英美原版出版物,以达到惠对中美大学生英语语篇对比修辞进行分析后得象学生传授“纯正”英语的目的这一原则甚至作出结论:“中国学生英语作文的主体句型是简单为评判教材质量高低的标准。从结果看,这种做句,美国学生作文的主题句型是符合句。中国学法收效甚微,而且,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脱节,现生使用定语从句和宾语从句的数量显著低于美国在看来,有需要反思的地方。学生。使用连接词的数量显著高于美国学生。”四、结论(2001:5)试比较下面两句话(1)The boy, who was crying as if his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的,在语音词heart would break, said, when i spoke t汇、句式、语篇等方面都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充him, that he was very hungr, because she分交际功能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问题不能永远hadhad no food for two days停留在理论争论上。英语的国际化同时意味着本2)The boy was crying as if his heart土化,英语要想在中国得到传播和发展,必须面would break, When I spoke to him, he said队中国国语教学应该结合中国的社会中国煤化工that because he hadhad no food for two生活确确实实的握有NMHGdays, he was very hungry通往显而易见,(2)句明显带有中国人的思维痕(下转45页)德语语音教学中的英语迁移2002年第2期以上对德英姊妹语言的元辅音进行了归类与组,商务印书馆,1986年9月。对比,旨在帮助授课者在德语语音教学中引导学⑨《德语》何帆李立娅,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生实施正迁移,避免负迁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社,1996年6月。果参考文献注释[1]林特纳,1958,〈实用徳语语言学》(何君①外来词超译)。北京:时代出版社(1963)。②后列元音或前列元音是根据发音时舌头隆[2]何善芬,1985,《实用英语语言学)。北京:起的不同部位而定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③发音时是否有唇参加,被称作唇化或未唇3]伍新春,1998,《高等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④舌背向软頸举起的程度。[4]梁敏,1992,《德语教程》。北京:北京大③《实用德语语音学》,39页。学出版社(1999)。⑥《实用英语语音学》,80页。[5]何帆,1995《德语》。武汉:华中理工大⑦定式是指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学出版社(1996)。心理准备状态。[6]复旦大学外文系文科英语教材编写组⑧《英语》复旦大学外文系文科英语教材编写《英语》。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8l李少华,2001, The Acceptability(上接37页)China English,《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第1期参考文献[9]李文忠,1993,“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l] Foster,B.著,李荫华译,1983,《变化语”,(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中的英语》,辽宁人民出版社。[10]马广惠,2001,“中美大学生英语语篇对[2 NObuyuki Honna,2001, English as an比修辞分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第6期。international language and Japan English[11]榕培,1991,“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language teaching,《外语教学与研究〉第5期《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第1期。[3]杜瑞清,姜亚军,201,“近二十年‘中[12]孙骊,1989,“英语国别变体的研究和国荚语’研究述评”,〈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英语在中国”,《外国语》第2期。[4]杜争鸣,1998,“中国英语问题及其它[13]万昌盛,1994,“关于英语的正确性”《外语教学》第4期。现代外语)第1期。[5]葛传槃,1980,“漫谈由汉译英问題”,《翻[14]王寅,1990,“英语汉言宏观结构区别译通讯》第2期特征”,《外国语》,第6期。[6]黄金祺,1987,“应当肯定‘西译汉化'的[15]谢之君,1995“中国英语:跨文化语积极面一兼论‘汉化英语’的出现与发展”,《外言交际的干扰性变体",《现代外语〉第4期。语与翻译〉第3期。1QQA“论新加坡标准英语的7]姜亚军,1995,“近二十年 World Eng-建立YH中国煤化工语第4期lishes研究述评”,(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CNMHG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