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人性论的社会政治化及其影响--以董仲舒人性论的内在逻辑结构为视角 儒家人性论的社会政治化及其影响--以董仲舒人性论的内在逻辑结构为视角

儒家人性论的社会政治化及其影响--以董仲舒人性论的内在逻辑结构为视角

  • 期刊名字:广西社会科学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崔迎军
  •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更新时间:2022-04-11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人性论是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论题,先秦儒家从伦理和教化的视角对其展开了深入讨论。汉代董仲舒一改先秦儒家人性善恶的理路,以天人关系立论,引“情”入“性”,从社会政治的视角提出了“性未善”、“性待教而善”的人性理论,不仅为王道教化提供了人性依据,而且从现实社会政治层面对人性论展开了探讨,他的这一创举,深刻影响了汉代以来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伦理的融合和发展。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