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感应”封建说教的实践衡量——明清以来苏州社会“火灾观”的考察 “天人感应”封建说教的实践衡量——明清以来苏州社会“火灾观”的考察

“天人感应”封建说教的实践衡量——明清以来苏州社会“火灾观”的考察

  • 期刊名字:社会科学家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彭志军
  •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更新时间:2022-04-25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自人类产生始,火便与其如影随形.一方面,火极大地便利了人类的演进;但另一方面,如何应对火灾又是人类面临的较为棘手的问题.正因此,最初火灾较多地被看成是“天谴”,是对统治阶级政策失策的警告.面对火灾,官民较为普遍的方式是进行祈祷.明清时期的苏州虽然社会经济发达,但“天人感应”观在人们的火灾观中仍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且逐渐加入了道德色彩,而且渐渐变成了统治者教化民众的一种话语工具.为消灾弭患,在民众祈禳的同时,政府也较为强调在道德上对之加以引导,使民众的行为达至其所要求的标准,火灾默默地成为道德评判的依据.从各界对火灾的认识来看,其中隐含着一种处理灾害的逻辑,即天灾并非与人事无关,而正是相反.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