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荀子性朴论的思想体系及其意义 论荀子性朴论的思想体系及其意义

论荀子性朴论的思想体系及其意义

  • 期刊名字:现代哲学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林桂榛
  •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更新时间:2022-04-26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荀子持“性朴”论而非持“性恶”论,“性朴”、“性恶”两命题完全不相兼容;荀子《性恶》篇之“性恶”系“性不善”之讹,约讹于西汉刘向时代.荀子驳孟子“性善”说并建构起“材—性—伪—积”的性朴说,其理论结构是:材是性的基础,性是材的机能,性即材的性能,材朴则性朴,人为则习积,“材—性”关系若“结构—功能”关系.原始材性若天赋,后天之“伪”(人为)基于原始材性且后天成善、恶之习性或德性皆是可能.人性的具体内容是形神并生的“血气心知”,“血气心知”下生命皆趋利,朴性乃可化,故治世须教化与管治并行.性朴说是荀子学说体系的基础与核心,是对思孟派人性论的拨正与对孔子“性近习远”人性论的正确绍继与发展,为迄今为止中国思想史上人性说的最高成就.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