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工知识 > 年度重磅 | 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0)—石油篇

年度重磅 | 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0)—石油篇

时间:2020-10-02 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 浏览:

《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0)》重磅推出,这是中电传媒能源情报研究中心连续第五年出版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报告以大量数据描绘了我国能源发展情况。本公号将陆续推出精华内容,敬请关注。

 

 

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0)

第三章 石油行业发展

本章作者 杨永明
 
 
 
一、原油供需

 

 

01

 

原油消费平稳较快增长

 

2019年,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达到6.96亿吨,相比2018年的6.48亿吨,增长了7.3%。纵观过去十年,中国原油消费量稳步攀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

图3-1 2010~2019年中国原油消费情况

 

 

02

 

原油产量止跌回升

 

自2016年起,我国原油产量跌破2亿吨并出现持续下滑局面,截至2018年,全国原油产量下降至1.89亿吨,相比2015年高峰下降近12%。2019年,国内勘探开发形势好转,龙头企业带头增储上产,原油产量扭转连续几年下降势头,达到1.91亿吨,同比增长0.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2 2010~2019年中国原油生产总量情况

 

 

03

 

原油进口持续攀升

 

2019年,我国连续第三年成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原油进口量突破5亿吨,相比2018年增长了9.5%,进口金额上升至2413.19亿美元。

2019年从进口原油来源国角度来看,年内共计43家,但进口占比较2018年更为集中,排名前15的来源国进口量占93.62%,其他国家总和仅占6.38%。在15大进口来源国中,沙特超越俄罗斯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国,全年进口合计达9285.44万吨,占比18.35%;五年来持续向中国输出原油的俄罗斯,年内供应虽保持一定增量,但增势落后沙特,排名第二位,进口量合计为7585.06万吨,占比在14.99%;伊拉克供应量基本稳定,年度排名第三位,进口量合计在5766.30万吨,占比11.40%;安哥拉供应量亦呈一定缩量,合计在4931.67万吨,占比退至9.75%。

2016年以来,国内原油产量呈下降趋势而原油进口保持高增速,使得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快速攀升。2018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突破70%,由于国内原油产量受限,下游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张,导致我国原油进口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19年全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图3-3 2010~2019年中国原油进口情况

 

 
 
二、成品油供需

 

 

01

 

成品油供需进一步宽松

 

2019年,受新增炼油产能持续释放影响,原油加工量继续较快增长。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2019年,我国原油加工量60334万吨,同比增长2.6%;成品油产量38139万吨,同比增长3.6%;成品油表观消费量32961万吨,同比增长1.4%。全年成品油产销差5178万吨,较上年同期进一步扩大893万吨,产能过剩形势进一步加剧。

2019年,我国炼油产能集中释放,新增炼油能力大都来自民营炼化企业。5月,民营企业恒力石化位于辽宁大连长兴岛的一期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宣布全面投产,浙江石化位于浙江舟山的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第一批装置投入运行。此外,盛虹炼化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裕龙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中化旭阳15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以及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炼化项目都在加速推进。全年新增炼油能力4500万吨/年,总炼油能力到8.6亿吨/年。随着民营大型炼化项目密集投产,我国炼化行业步入多元博弈时代。

从成品油三大油品分别来看,汽油消费受到抑制,柴油消费有所下降,煤油消费温和增长。

2019年,我国汽油产量14120.7万吨,相比2018年的13887.7万吨增长了233万吨,涨幅1.7%。2019年,我国乘用车产销量降幅扩大,同时燃油效率继续提高,最新乘用车燃油标准对汽油消费产生较大影响。加之使用新能源车船的车船税优惠政策,新能源汽车免税政策等,均对汽油需求形成抑制。全年汽油表观消费量为12517万吨,同比下降1%。汽油供需差较上年增加1020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

图3-4 2010~2019年中国汽油供需情况

柴油产量16638.3万吨,相比2018年的17376万吨减少了737.7万吨,降幅4.2%。2019年,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等因素影响下,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等行业柴油消费降低,交通运输柴油需求动力不足,公路货运量及货车的单位能耗下降。全年柴油表观消费量14619万吨,同比下降6.3%。柴油供需差较上年增加1307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

图3-5 2010~2019年中国柴油供需情况

煤油产量5272.6万吨,相比2018年的4770.3万吨增长了502.3万吨,涨幅10.5%。2019年,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继续增长,民众选择航空出行的数量增加,加之新机场建设项目相继开展,拉动煤油需求保持快速增长。全年煤油表观消费量3869万吨,同比增长4.3%。煤油供需差较上年增加314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

图3-6 2010~2019年中国煤油供需情况

 

 

02

 

成品油出口增速继续回升

 

2019年,我国成品油净出口量再创新高。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19年,我国成品油进口量达到3056万吨,同比下降8.7%;成品油出口量达到6685万吨,同比增长14.1%。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图3-7 2010~2019年中国成品油进出口情况

 

 

03

 

成品油价格上浮

 

2019年,除3月31日国内油价因增值税税率调整而下调外,根据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内成品油价格经历了25次调价窗口,呈现“十五涨六跌四搁浅”格局。涨跌互抵后,汽油累计上调680元/吨,柴油累计上调675元/吨。

 

 
 
三、石油储运

 

 

01

 

原油储备能力不断增强

 

早在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宣布中国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正式成立,旨在加强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建设,健全石油储备管理体系。据规划,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至2016年年中,中国建成舟山、舟山扩建、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及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共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利用上述储备库及部分社会企业库容,储备原油3325万吨。2017年,中国原油储备相当于不足40天的原油净进口量。同年,美国原油战略储备约9365万吨,相当于149天的净进口量,日本也接近150天,德国为100天。

据悉,2020年我国二期战略储备库收官,形成战略石油存储能力约3亿桶,但相比美国约8亿桶和日本5.83亿桶的战略石油存储能力,仍有差距。中国的储能设施利用率从2019年年底的72%左右跳升至2020年1、2月份的83%,全年预计保持在90%以上。

 

 

02

 

成品油管道布局进一步完善

 

2019年,国内成品油管道布局进一步完善,原油管道保持平稳。全年累计建成成品油管道442.4千米,石油管道总里程达到5.24万千米。

2019年,合肥—六安、湛北—北海、荆州—襄阳成品油管道建成,实现安徽皖西和湖北鄂北地区成品油首次管输供应,破解中部地区管输油品资源不足、沿海资源难以调入的瓶颈,为华东、华南、西南、华中三个区域提供了更加稳定的能源保障。其中,湛江—北海管道工程是我国大陆最长的海底成品油管道,于2019年5月在通明海峡定向穿越成功。通明海峡定向穿越具有工程地质复杂、环保要求高、预制场地受限等技术难点,穿越总长4071米,创我国大陆海底成品油管道定向钻穿越长度之最。

2019年无新增原油管道建成投产。

表3-2 2019年我国建成的成品油管道

 

 
 
四、石油政策

 

 

01

 

多项举措促进增储上产

 

2019年是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七年行动计划”实施的开局之年。8月,《资源税法》出台,保持对稠油、高凝油、三次采油、低丰度油气田、深水油气田等给予20%~40%的资源税减征优惠。12月,《矿产资源法(修订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全面推进矿业权竞争出让,实行油气探采合一制度。新的政策对于促进增储上产、改善营商环境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三大石油公司加大投资、联合勘探开发,合力推动油气增储上产。2019年,中石油勘探开发投资预算2282亿元,同比增加16%;中石化预计投资596亿元,同比增加41%;中海油预计投资700亿~800亿元,同比增加13%~29%。同时,三大石油公司就矿权资源开发开展合作,在油气勘探技术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签订联合研究框架协议,共涉及双方探矿权81个、总面积30.58万平方千米。中国石化与中国海油就渤海湾、北部湾、南黄海和苏北盆地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涉及探矿权19个、总面积2.69万平方千米。三大国有石油公司还将开展联合研究、联合勘探,通过资料共享、成果共享、技术共享、设施共享,形成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开发,降低勘探成本,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勘探与效益开发,加快油气增储上产步伐。

 

 

02

 

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019年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意见》,会议强调,推动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要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组建国有资本控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实施意见》的通过,意味着国家管网公司组建正式进入筹备阶段。

5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纳入统一规划的油气管网设施,提升油气供应保障能力。《办法》从监管角度为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做好了准备。

12月9日,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国家管网公司主要从事油气长输管网及其调峰设施的投资建设、调度运行、公平开放和油气管输服务,形成“全国一张网”。组建独立运营的国家管网公司,将推动形成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X+1+X”油气市场体系,是我国深化油气体制改革迈出的关键一步。

 

 

03

 

对外资和民营企业开放油气勘探领域

 

2019年6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新版负面清单取消了外资投资油气勘探开发必须通过合资、合作形式限制,外资企业可以独立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领域进行投资。

1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发布,明确支持民营企业进入油气勘探开发、炼化和销售领域,建设原油、天然气、成品油储运和管道输送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原油进口、成品油出口。

政策的出台,意味着我国首次对外资全面开放油气产业上游领域,意味着我国油气勘探领域对外资和民营企业放开准入限制,这将极大程度激发我国原油产业的市场竞争活力,有力促进各类资本在油气产业链中形成竞争格局。我国油气行业竞争进入新阶段。

 

 

04

 

取消成品油批发资质,下放零售资格审批

 

2019年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将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审批下放至地市级政府,降低审批门槛,为成品油市场创造更为开放的环境。12月3日,商务部下发《关于做好石油成品油流通管理“放管服”改革工作的通知》,明令取消石油成品油批发仓储经营资格审批,并将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审批下放至地市级人民政府,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石油成品油流通行业管理。浙江、山东、河南、福建等省份纷纷下发相关文件贯彻执行。新政实施后,由于批发仓储经营资格审批取消,成品油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深化,批发环节市场化程度提高,成品油资源跨区流动增加,油库仓储成本将增加,主营单位在批发环节的角色更加上游化;由于建设农村加油站可使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民营资本参与零售市场力度进一步加大,成品油零售市场中主营和民营角色分化。

 

 
 
五、石油发展趋势

 

 

01

 

原油增储上产面临巨大压力

 

2020年本是深化落实“七年行动计划”的增储上产之年。国内,长庆油田计划完成上产6000万吨的目标,塔里木油田也将向3000万吨进军,并将和西南油气田一起,在今年诞生两个年产300亿方的大气区,渤海油田则正式开启年产4000万吨的爬坡之旅。然而才一开年,就遭遇疫情蔓延。国际油价在供给过剩和需求不足的双重打击下已从年初的每桶60美元左右跌至5月初的每桶20多美元。

2014年下半年开启的上一轮国际油价暴跌使石油公司经营业绩受到明显影响,国内石油公司大幅压减资本开支,走上提质增效的低成本发展之路,其中国内上游勘探开发支出受冲击最为明显。如今,油价再次暴跌,程度比前更甚。下行的油价使石油公司现金流紧张,进而导致企业缩减投资规模,增储上产难度增加,国内石油公司将遭遇比2014~2016年间更大的压力。

针对当前形势,国内三大石油公司提出降低资本支出,调整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强调:保持国内油气产量增产计划不动摇。截至目前,中石油预计2020年资本开支下调20%到30%;中石化初步计划将资本开支下调2.5%,且正在动态调整2020年生产经营计划;中海油将年度投资压减10%至15%,总成本降低不少于10%。中石油强调要加大风险防范,一是要科技创新和严控成本,二是剥离非核心业务优化资产配置,三是发挥一体化产业链优势。中石化表示,一要加强投资管控。二是大力降本减费。三是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中海油提出提质增效,充分做好长期应对低油价的思想准备,利用低油价形成倒逼机制,把应对措施制定得更精准,切实增强公司应对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

关于上游业务如何应对新一轮低油价冲击,专家认为,在当前低油价环境下,上游业务增效应从两个关键点入手。一是盘活低效无效资产,挖掘存量资产创效潜力。二是向老油田发力,通过加快开发方式转换,降低老区成本。基于对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公司油气产量前景的研判,未来在技术上,应实现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的更大跨越。

 

 

02

 

成品油资源过剩加剧,三大油品需求分化

 

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测算,截至2019年底,国内炼油能力过剩已超过1.5亿吨/年,形势严峻。2020年,预计国内炼油能力将新增2500万吨/年,但考虑恒力石化、浙江石化和宝来石化乙烯项目投产,成品油产量增速边际放缓,成品油资源过剩程度加剧。

预计2020年,在市场环境变化及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炼化一体化由传统成品油+乙烯原料的生产模式向多模式、纵深化发展转变。以恒力、荣盛、桐昆、盛虹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借助政策东风,进军上游炼化。中国市场对外资企业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埃克森美孚、巴斯夫、SABIC等国际石化巨头积极抢滩石化市场。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中化等主营炼厂也在加速炼化转型升级。以山东地炼为代表的传统民营炼化加快布局产业整合、转型升级。中国的炼油工业未来必将加快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

供给方面,国内炼化产能过剩,随着年初以来国际油价持续走低,获得原油进口权的企业将加大力度进口原油,成品油“大进大出”的格局会进一步扩大。需求方面,2020年,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国家逆周期调节等相关利好政策陆续落地,相关行业用油需求有望改善。但车市低迷难改,车辆能效提升,气电氢等多元化清洁能源替代增加,高铁和公共交通等新型出行方式,再加之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均会对国内成品油需求情况带来影响。

从成品油三大油品来看,中国乘用车销量已连续多个月份呈现负增长,加之政策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力度加大,叠加高铁替代加剧等因素,2020年汽油实际需求整体承压。尽管国内逆周期调节政策陆续发力,但基建、房地产投资对交通运输业的提振有限,柴油商用车销量负增长加深,加之气电氢等清洁能源车和高铁对柴油货运替代效应加剧,柴油消费难寻利好。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继续增长、新机场建设项目投入运营、空域改革等利好因素,会对煤油需求起到一定提振作用。

 

 

03

 

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入推进

 

如今,我国油气市场化改革正在深入进行,国内石油行业上游已宣布全面开放,国家管网公司正式成立,民营企业参与原油进口和成品油出口。利用当前油气需求放缓时机,油气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将进一步加快推进。

一是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如加快推进矿业权“探采合一”改革落地,对难动用油气储量实行混合所有制或招标方式向社会资本公开转让;针对油气企业开采的非常规(包括常规难动用储量)和深海的油气产量收益,免征资源税和特别收益金,适当下调增值税税率,引入更多投资者参与油气勘探开发等。

二是2019年国家管网公司挂牌成立后,2020年将抓紧进行资产划转、制定管网运营规则等工作。2020年,国家管网公司将以平稳过渡为主基调,做好油气输送,确保油气供应。当下,针对管道资产难估、股权难分的问题,国家管网公司正在积极探索“三桶油”资产剥离的可行路径。一个可行的方案是,将管网设施的治权与主权分开,先移交设施管理权,再进一步移交资产所有权。与此同时,国家层面将完善管输价格机制,合理核定管输定价成本,科学制定管输价格;并加强自然垄断环节监管,确保国家油气管网公司聚焦主责主业,专注油气输送业务,不参与油气勘探开采、进出口、生产销售等竞争性业务。从中长期看,国家油气管网公司逐步成熟,将推动形成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油气市场体系,将加快油气管网互联互通和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全国范围进行油气资源统筹调配,以应对突发和紧急情况。

三是在市场化原则下石油炼化产业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近年来,中国石油加工能力快速增长,同时成品油及化工产品消费需求和出口亦持续增长,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因各种原因未能得到有效落实。但今年受疫情影响引起需求和出口大幅下滑,2月初中石油、中石化等主营炼厂开工率较2019年78%的水平下降了15%左右,大部分山东地炼企业的开工率降至50%,一定程度凸显了当前产能过剩问题。考虑到2020年石油需求形势,亟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建立石油炼化产业规范的市场秩序和合理的市场结构,避免恶性竞争和全行业亏损。

四是未来国内市场的竞争将更激烈并常态化,政府将积极转变自身职能,从重管制向重监管转变,从当前的市场价格制定者和发布者转变为依法对市场行为的监管者。如国内成品油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格局形成后,成品油市场秩序将更趋规范,届时政府将会出台配套政策加强监管,规范成品油出口市场,避免恶性竞争带来的行业成本上升和不必要的损失。市场开放度不断提高是国际石油市场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国内石油市场改革和发展应当坚持的大方向。2020年国家将围绕“油气产业协调稳定发展”这条主线,进入“改革政策全面落地实施阶段”,将继续围绕油气体制改革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油气行业“大改革、大开放、多竞争”的格局逐渐形成。

 

节选自《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2020年5月15日第18、19期

 

精彩内容回顾

年度重磅 | 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0)—能源综合篇

年度重磅 | 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0)—煤炭篇

审核:齐正平

编辑:李丹丹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