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工知识 > 文摘丨Cr-Mo钢容器制造工艺分析

文摘丨Cr-Mo钢容器制造工艺分析

时间:2020-09-29 来源:卢梭说压力容器 浏览:

摘自:仇志晖. 铬钼钢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分析. 中国化工装备, 2002, 4(4)

注:本文主要是介绍几个要点,更详细的内容可参阅:

李亚江. 焊接冶金学——材料焊接性[M]. 2.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

Cr-Mo钢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热强性,还具有良好的抗硫和氢腐蚀能力,在压力容器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但Cr-Mo钢在制造过程中容易出现焊缝的硬化冷裂纹、热影响区软化,以及焊后热处理的再热裂纹、长期高温使用的回火脆性。其中,由于Cr-Mo钢含有较多的合金成分,淬硬倾向大,在焊接残余应力的作用下,最容易出现焊缝冷裂纹。

1. 冷裂纹倾向

冷裂纹倾向可按碳当量Ceq近似判断:

Ceq=C+Mn/6+(Cr+Mo+V)/5+(Cu+Ni)/15(%)

Ceq值越大,钢的淬硬倾向越强,越容易产生冷裂纹,一般Ceq>0.5%时,钢就有明显的淬硬倾向,需要预热后才能进行焊接。

2. 再热裂纹倾向

再热裂纹又称消除应力裂纹,一般发生在500~700℃范围的加热过程中,可用裂纹指数PSR来判断:

PSR=1(%Cr)+1(%Cu)+2(%Mo)+10(%V)+7(%Nb)+5(%Ti)-2

Psr0时,就有可能产生再热裂纹。焊后热处理时,应确定合适的加热速度。

3. 回火脆化倾向

400~700℃高温环境热处理或长期运行过程中,Cr-Mo钢的冲击韧性明显下降,这种现象称之为回火脆性,可用脆性指数X来表示:

X=(10P+5Sb+4Sn+As)/100(ppm)X应至少不大于25ppm

4. 制造工艺参数确定原则

焊接线能和预热、层间温度决定了焊缝金属的冷却条件,对焊缝显微组织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相对较小的线能有利于提高焊缝冷却速度,细化晶粒、改善显微组织,提高冲击韧性,降低回火脆化倾向。

另外,选择焊材时应注意控制含碳量,以提高焊缝的抗裂能力;选用低氢型的焊条,并注意防止受潮。

适当的预热和层间温度,可以延长焊接接头在冷裂纹敏感温度区间(100℃)的停留时间,有利于的逸出,减小焊缝的淬硬倾向,对于防止冷裂纹、再热裂纹和回火脆化都有重要作用。但预热和层间温度以保证焊缝不产生冷裂纹为主,温度过高容易使焊缝残留奥氏体,这种组织在焊后热处理有转变成马氏体的危险。

若不能及时进行焊后热处理,应考虑进行消氢处理,在焊缝冷却到100℃之前加热到350~400℃,保温一定时间,即有很好的消氢效果。

Cr-Mo钢的焊后热处理除了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外,还可降低焊缝硬度、改善组织、提高接头的蠕变强度和组织稳定性等。焊后热处理温度可以GB/T 30583确定。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