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工知识 > TEMA 9th膨胀节有限元分析设计专用程序介绍

TEMA 9th膨胀节有限元分析设计专用程序介绍

时间:2021-08-10 来源:欧标美标压力容器设计 浏览:
做ASME设计项目的工程师都知道,ASME Ⅷ-1没有提供完整的厚壁膨胀节设计方法,通常采用有限元分析设计。早先ASME的换热器设计时按照TEMA进行的,GB/T151的对标标准其实就是TEMA,TEMA 8版仅提供厚壁膨胀节公式设计方法,薄壁膨胀节需要按照EJMA,到07年的第9版,TEMA放弃了原有的公式算法,改为有限元分析设计。ASME Ⅷ-1厚壁膨胀节的规定在强制附录5和UHX-17,只有应力限制要求,没有应力计算方法,薄壁膨胀节的规定在附录26则有完整的一套设计公式。
做设计的都清楚,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如ANSYS或者ABAQUS做应力分析的效率比常规公式算法低很多,想提高效率必须要用专用程序,比如国产开孔接管有限元分析软件NSAS分析完可以直接出报告,那么膨胀节有没有专用有限元程序呢?有的,TEMA 9版发布的时候TEMA同时发布了壳体柔性元件有限元分析设计设计程序Flanged and Flued Expansion Joint Evaluation Program,软件是TEMA和PRG合作开发的,界面风格和Nozzle/pro是一样的,傻瓜式操作,画图党最爱。购买只能找TEMA(http://www.tema.org/highlight10.asp,1600美元),国内无代理,个人纯属技术推荐,几分钟能做好的事情为什么要花几个小时去做呢。最新的是10th的,本文介绍是基于TEMA 9th软件的说明书。这个软件可以计算膨胀节弹性刚度和塑性刚度(塑性刚度仅用于UHX-17)、膨胀节应力分析校核和优化设计。
PRG也有自己的膨胀节有限元分析模块,可以跟PVelite结合使用;膨胀节应力分析膨胀节波峰波谷不能采用UHX-17中的高许用应力,只能按附录5-3,设计载荷工况波峰波谷最大应力限制值1.5S(附录5-3)和3.0S(UHX-17)的差别,按附录5-3很容易出现没有热膨胀的工况控制膨胀节波数,经济性差,让人无语。COMPRESS倒是支持UHX-17,而且是标配,不过COMPRESS在国内普及率不如PVelite。不管是compress还是pvelite+nozzle pro膨胀节分析生成的计算书都不含单元,约束,载荷和应力云图等,只有表格这让人认可就有难度了。下面通过一些截图对软件做简单介绍:
1. 软件有2种单元二维平面单元和线体单元,前者用于正式的分析,后者用于快速分析,比如优化设计。

 

2. ASME壁厚膨胀节典型的样子如下所示,第3种就是咱们熟悉的壁厚膨胀节了,前两种通常出现在带导流筒的时候。

3. 膨胀节的位移和载荷边界条件,其中的灰色矩形部分只是在求膨胀节刚度的时候用到,应力分析时是没有的。

 

4. 膨胀节的端部位移是由筒体轴向力/膨胀节刚度得到的,这个是TEMA9版的做法,跟ASME UHX-16,UHX-17不一致的,10版附录A已经更新了膨胀节位移算法。COMPRESS用的是始终是UHX-16,COMPRESS(直接嵌入了Nozzle Pro软件)及PV elite+Nozzle Pro采用的是线单元。

5. 程序支持材料的非线性,这个主要用于求膨胀节的塑性刚度,真实材料会发生屈服嘛,这个刚度用在哪儿?UHX-17换热器0刚度校核,用真实刚度替换掉0刚度,不过塑性刚度值跟位移量有关,这个可操作性其实不太好。

 

6. 膨胀节应力线性化路径的设置,与TEMA要求一致。

 

7. 可以提供动画演示。

8. 应力分析载荷输入界面

9. 应力评定准则有3ASME Ⅷ-1强制附录5、UHX-17和ASMEⅧ-2 PART 5。ASME Ⅷ-1强制附录5太保守了经济性太差UHX-17会好很多但是仍然赶不上GB/T16749(奥氏体相材料强度不过,疲劳通过即可;对此持一定的保留看法,以前发过文章谈论过这个问题)。

 

10. 优化设计,膨胀节的成本跟模具关系很大,所以这个优化设计实际上还有考虑模具的情况。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