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工知识 > 开孔补强是否要考虑非压力载荷的计算厚度

开孔补强是否要考虑非压力载荷的计算厚度

时间:2020-12-22 来源:欧标美标压力容器设计 浏览:

开孔补强只是计算了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MAWP和设计温度)下,壳体上的开孔补强是否满足标准要求。但如果我的壳体厚度不是有压力(内压/外压)决定的,例如是由风弯矩或地震弯矩决定的。那么我们还是只计算压力下的开孔补强是否合理呢

合法是因为全世界范围内的标准都只是规定了计算在压力作用下的开孔补强,并未要求计算在载荷组合下的开孔补强。也算合理是因为轴向的拉伸和或压缩,压缩是轴向失稳问题一般有接管抗失稳的能力更强;拉伸是环向的同一时间也只是一定弧度内是拉伸(个人观点),对于接管来说实际需要的补强面积没那么大。但是如果客户要求你按筒体的计算厚度(载荷组合是的计算厚度)去计算应该怎么处理。

1)管口还是按压力计算开孔补强,除免算小接管外的管口都加和筒体等厚的补强圈;不再计算。

2)开孔补强不考虑壳体提供的A1,在软件中扣除A1计算开孔补强。(SW6中把计算厚度按名义厚度减去腐蚀余量输入;PV的扣除A1见PV截图)

3)按筒节计算厚度(可能是压力也可能是风/地震);

a.1.在compress软件中很容易查到筒节是由内压、外压,地震还是风载荷控制且计算厚度是多少。

2.在PV elite软件中不能直接得出只能在载荷组合的应力比中反算出筒节的计算厚度是多少。

3.SW6软件中也是按应力比反算出筒节的计算厚度。(没有现成的计算书不截图了,在塔器计算最前面有各截面的实际应力和许用应力)

b.在管口计算的输入位置,输入筒体名义厚度和计算厚度。

可能还有其它的处理方式,这只是我认为有可执行性的三种处理方式。

4)在计算书中要说明处理方式,并截图举例。

不啰嗦了就扯这么多吧!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