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工知识 > Nozzle Pro的评定是否有BUG

Nozzle Pro的评定是否有BUG

时间:2021-08-10 来源:欧标美标压力容器设计 浏览:
最近一个国内项目遇到个问题:用北京西格玛的NSAS软件计算筒体上接管的管口载荷,焊脚使用20mm不过且超的不少;开始用的美国人的Nozzle Pro软件用第三强度理论评定只要输入10mm的焊脚就是通过的。
因为出了这种问题,在整理挠性管板分析报告的间隙,仔细看了一下Nozzle Pro的计算书;发现计算书中局部薄膜应力PL只校核了压力工况,压力加管口载荷的工况只校核了二次应力(PL+ Pb +Q)。我先怀疑是不是软件有哪些设置没勾,检查了一下设计人员设置和输入基本没有问题。为了简单明了的判断管口载荷的作用,我把压力改为0.01MPa(恰恰是改了这么小的压力出现了意外),一个保持在operating工况输入载荷,一个在weight工况和operating工况输入同样的载荷。计算发现应力是否通过的列表PL值没变。认为常规输入管口载荷软件的评定是错误的(非常规输入管口载荷,软件的计算PL是不含管口载荷部分引起的,这个观点是邮件沟通过程中说的,但表达时写错了写成了不计算PL。)。10月17号写邮件给软件中国区产品经理温总,认为Nozzle Pro软件的评定方式不满足ASME Ⅷ-2的规定。沟通过程不截图因为我懒得去把图片上的个人信息处理掉。

 

Operating工况输入载荷

Weight和Operating工况同时输入载荷

最终的结果我认为是Nozzle Pro软件有小的BUG,可能软件商不承认软件有BUG。只在operating工况输入管口载荷,软件在评定局部薄膜应力PL时是错误的,没有考虑管口载荷产生的局部薄膜应力。但可以在weight(安装)工况和operating工况输入同样的载荷,实现校核压力加管口载荷的工况下正确的局部薄膜应力PL(虽然是安装工况载荷加压力但使用的许用应力还是设计工况的)。但这样处理会引出新的问题:1)部分工程公司给出的管口载荷中安装工况和操作工况是不一样的;2)管口载荷不同引起的疲劳的校核是不对的。(只在操作工况输入载荷,主要校核的是压力+管口载荷引起的疲劳;在安装工况和操作工况输入相同的管口载荷,主要校核的是压力引起的疲劳)

 

PV软件中载荷

两种输入载荷方式峰值应力(疲劳要用的)的对比

或许我们一直得到的宣贯培训就是有问题的,通常就不应该只在operating工况输入管口载荷只在Weight工况中输入管口载荷,至少能保证在压力+管口载荷的(case 2)工况PL和PL+Pb+Q的评定是正确的。只是看起来很奇怪操作工况case 3(显示的压力+管口载荷--实际为0)的二次应力比安装工况的小。疲劳校核是错误的用压力减去管口载荷的结果了。

Nozzle Pro软件的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小的修改,在正常使用软件(只在operating工况输入管口载荷)的前提下就可以得到符合分析设计标准的评定结果。

软件没有打补丁之前,如果不考虑疲劳(注意把疲劳次数由原始的7000改为0或很小的数值)。在weight(安装)工况和operating工况输入同样的管口载荷数值,这样能得到正确且看起来合理的结果。

 
由于在忙几台挠性换热器的分析,这个项目的几个管口的分析是外协做的,过几天会把针对这几个管口的Nozzle Pro, NSAS, ANSYS 分析结果的对比发上来。

 

上一条:焊接结构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