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7人死亡!住宅楼火灾再敲警钟

7人死亡!住宅楼火灾再敲警钟

时间:2023-10-10 来源: 浏览:

7人死亡!住宅楼火灾再敲警钟

中国安全生产网
中国安全生产网

www_aqsc_cn

中国安全生产报网站官方微信账号。报送安全,网聚天下。

收录于合集

印度媒体10月6日报道

印度旁遮普邦和孟买市

分别发生火灾

造成11人死亡、约40人受伤

药厂火灾

据报道

旁遮普邦阿姆利则地区

一家药厂5日夜间起火

造成4名工人死亡

居民楼火灾

孟买市郊一栋居民楼6日凌晨
突然起火
造成7人死亡、约40人受伤
其中5人伤势严重
当地居民说
火灾可能是电线短路所致
印度官方已就火灾具体起因展开调查

在高层住宅楼内

你是否留意过楼道里的电缆井、楼梯间

这些地方上下贯通

一旦发生火灾

火势易在楼层间蔓延

产生 烟囱效应

形成立体火灾

什么是烟囱效应?

烟囱效应是指空气沿着垂直坡度的空间向上升或下降,从而加强空气对流的现象。 即在有共享中庭、竖向通风(排烟)风道、楼梯间等具有类似烟囱特征的建筑物、构筑物(如水塔)中,空气(包括烟气)靠密度差的作用,沿着通道很快进行扩散或排出建筑物的现象。

高层建筑内部有大量 管道、竖井、楼梯间排气道 等横竖向通道,实验证明,在无阻挡情况下,烟气在水平方向的扩散速度为 0.3m/s~0.8m/s。在垂直方向的扩散速度为 3~5m/s。 烟气从一座30层、高约100米的建筑一楼至顶楼仅需30秒。

一旦发生火灾, 这些部位便变成通风的“烟囱”,助长火势蔓延,整栋建筑可瞬间形成立体火场,产生的有毒烟气往楼道蔓延 ,造成人员伤亡。

生活中

不少居民为了方便

将家中杂物堆放在楼梯间、电缆井内

殊不知

这一行为却让火灾隐患

有了“藏身之地”

6月3日

广东省汕头市一居民区一楼架空层停车场发生火灾, 烟气进入楼梯间,楼上住户盲目进入楼梯间逃生 ,导致多人受伤。

5月8日

山西省吕梁汾阳市一 高层住宅电缆井内电表箱着火 ,经消防救援队伍紧急疏散救援, 3人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 20人受伤送医救治,火灾原因正在调查中。

5月7日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一 高层住宅电缆井内电线着火 ,经消防救援队伍紧急疏散救援, 5人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 ,其余人员安全转移。

2022年12月1日

陕西省西安市一小区 高层住宅发生火灾 。该小区6号楼一楼 大厅、过道、楼梯间杂物着火,现场浓烟较大并顺着楼道蔓延至楼上 。消防员迅速前往救援扑灭明火,营救被困人员8人,其中 5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2022年11月24日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吉祥苑小区一高层住宅楼发生火灾。当日,现场明火被扑灭。伤者均因吸入有毒烟气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10人经抢救无效死亡、9人为中度吸入性肺损伤 ,生命体征平稳,无生命危险。 起火部位在高层住宅楼15层,火势蔓延至17层,烟气扩散至21层。 经现场勘查和当事人陈述,初步确定火灾因家庭卧室插线板着火引发。

普法时间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 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 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2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三章 消防安全管理

第二十条  高层民用建筑的电缆井、管道井等竖向管井和电缆桥架应当在每层楼板处进行防火封堵,管井检查门应当采用防火门。
禁止占用电缆井、管道井,或者在电缆井、管道井等竖向管井堆放杂物。

火场中许多伤亡

大都是由燃烧产生的烟雾造成的

火灾中因浓烟致死的人数

是烧死者的4-5倍

浓烟致命的原因

1

高温灼伤人体器官

火灾发生后,火焰温度可达1000摄氏度以上,燃烧产生的大量烟气也能达到400至500℃,远远超过人体器官能承受的温度,在灼伤皮肤的同时, 吸入体内的高温烟气会灼伤鼻腔、咽喉、气管等等器官,引发伤者窒息从而导致死亡。

2

毒性、刺激性燃烧产物致死

火灾发生时,物品燃烧在消耗大量氧气的同时,还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等具有毒性、刺激性的产物,在氧浓度较低、有害气体较高的环境中,人体神经系统将遭到损伤。同时, 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会堵塞呼吸系统,从而导致窒息死亡。

3

蔓延迅速,降低逃生几率

大火未至,浓烟先到,尤其是高层建筑,火灾产生的高温烟气在浮力和烟囱效应的双重作用下,高温气体不断在通道的顶部积聚。

天干物燥
用火用电用气量增加
火灾隐患增多
消防安全不容小觑
一起来看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指南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应急管理部、中国消防救援、中国安全生产网

编辑:李玉雯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