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预计2028年,中国微纤化纤维素(MFC)纤维市场规模将达到915.15亿元!

预计2028年,中国微纤化纤维素(MFC)纤维市场规模将达到915.15亿元!

时间:2022-06-12 来源: 浏览:

预计2028年,中国微纤化纤维素(MFC)纤维市场规模将达到915.15亿元!

生物基能源与材料
生物基能源与材料

gh_d0a371a1bb96

传播生物基领域最新资讯,带您进入生物基时代!

收录于合集 #绿色包装 270个

微纤化纤维素(MFC)是一种新型的纳米级功能材料,直径在1~100 nm之间,长度为不到20微米的高度润胀的胶体状纤维素。主要由植物纤维制备而得的可再生高分子材料,兼具天然纤维和纳米材料的特点。由于其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优良的力学性能、光学性能以及阻隔性能,在纳米纸、气凝胶、复合材料、造纸、医药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按照不同产品类型,包括如下几个类别:

▌过滤级MFC

过滤级微纤化纤维素是一种具有纳米尺寸的天然纤维素纤维,MFC分散良好,与PET纤维混合均匀;不同纤度(粗细)PET纤维的搭配,形成的口罩用MFC过滤材料具纳米级的孔洞结构。应用于防护口罩的制造中。过滤级MFC中还包括超吸水材料与超吸水聚合物一起使用的纳米纤维素、纸巾、非织造产品或吸收结构中的纳米纤维素以及作为抗菌薄膜。

▌食品级MFC

微纤化纤维素是一种新型的纳米级功能材料,因纳米纤维素表面具有大量的亲水性羟基, 其填充在食品包装材料中能提高包装材料的润湿性。另外, 纳米纤维素因羟基之间的搭接易形成立体网络结构, 可为活性包装提供优异的性能等。一般情况下, 适量的添加纳米纤维素就可以明显优化包装材料的强度及阻隔性能。

▌工业级MFC

微纤化纤维素比表面积极大,且表面游离羟基极其丰富,可形成数倍于普通纤维素纤维的氢键,解决了高含量填料纸张强度差的问题。较好地化解了高加填技术中纸张强度和高加填量之间的矛盾。有利于降低纸张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更缓解了造纸行业纤维原料资源紧缺的局面。

按照不同应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造纸业

与常规纤维素及一些纤维素改性产品相比,微纤化纤维素由于高度微细纤维化后,纤维比表面积增大且其表面裸露出大量的极性羟基,将其加入到纸浆中,其与纸浆纤维能够紧密结合,从而提高纸浆纤维之间的结合力,因此纳米纤维素可作为制浆造纸过程中的增强剂、助留剂和助滤剂, 还可用作防油纸中 的屏障,以及用作湿部添加剂以提高商品类型纸和纸板产品的留着率、干强度和湿强度。

现代制浆造纸企业的行业竞争相对激烈,企业的日常生产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其长远发展。对于制浆造纸企业,其日常生产中对机械设备的依赖性较高, 并且涉及到一些高精密度的设备,这就需要其有效完成对各种设备的管理,确保设备能持续正常运行,以此 让企业的生产经营得到保障。但根据现代制浆造纸企业的实际情况,设备的管理还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企业设备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缺少创新,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现代制浆造纸其也在不断发展的过

▌包装

食品包装材料应具有保护商品、维持食品品质稳定、提高食品商业价值、促进销售以及方便贮藏物流的作用, 是食品加工工业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 也始终是领域内研究的核心问题。 由于微纤化纤维素的特殊性质,其能够与一些特殊纤维材料联合使用制作成特殊性质的纸张,尤其是 在食品包装和印刷上 ,主要是利用微纤化纤维素的成 膜性和表面阻隔特性,能 够联合光敏、温敏材料联合使用,产生出效果 惊人的产品,或 是通 过改制成高阻隔性的涂层,在食品药品包装中使用。 除基本的保护作用外, 包装材料还必须具备足够的防震耐冲击性、防止有毒物质的迁移等功能。微纤化纤维素在食品包装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 不仅因其来源广泛且安全无毒害, 结构也具有特殊优势。

▌其他

其他领域中,还包括化妆品行业、医疗卫生行业等。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包装对环境的影响是化妆品品牌的首要任务。我们通过为化妆品、个人护理、医药和卫生产品提供由可再生材料制成的创新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满足新的需求。是用于个人护理的合成添加剂的新型天然替代品。其独特的微网络结构可以稳定不稳定的乳液,并作为颜料和其他固体颗粒的分散助剂,使皮肤感觉柔软。

在制备微纤化纤维素的过程中,目前多采用的原料为农作物,尤其是农作物的加工剩余物。这些非木材植物一般木质素含量较少,比木材容易漂白,且漂白过程要求不高,易获取微纤化纤维素。同时这些非木质材料中纤维素微纤丝间的结合力比木材次生壁内的纤维要小,分离微纤化纤维素所需的能量也较少 。目前微纤化纤维素的制备方法较多,但大体可以分为 化学法、机械法和化学机械处理方法

化学酸水解法

酸水解法制备微纤化纤维素会产生大量的废酸和杂质,且反应对设备要求较高,反应残余物难以回收,但制备同时可对微纤化纤维素进行表面改性,赋予其新的特性。因此化学酸水解法是国内外研究微纤化纤维素的重点,制备工艺也较为成熟。

机械法

机械法制备微纤化纤维素是指单纯使用机械手段将纤维分离为纳米纤维素,达到制备要求,无需化学试剂,对环境影响较小,但采用这种方法制备的微纤化纤维素粒径分布宽,且制备能量消耗较高,生产效率低。机械法制备微纤化纤维素的基本方法是:首先将纤维原料经过PFI磨打浆,使得其中的纤维分丝帚化或细纤维化,然后稀释成悬浮液,再经高压均质机进行连续高压均质化处理,最终制得微纤化纤维素。

化学机械法

采用机械法分解纤维制备微纤化纤维素,生产能耗较高,高压均质机也易出现均质机堵塞等问题,影响实现制备过程的工业化和连续化。因此,微纤化纤 维素的制备可以充分利用以上两种制备方法的优点,即化学预处理(较为常用的是酸处理、碱处理和有机溶剂处理)结合机械处理制备的方法,降低机械处理的能量消耗。化学机械法是先利用化学降解的方法对纤维原料进行适当的氧化降解处理,再利用高压均质机等机械处理的制备方法。有研究表明,该处理工艺能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可 以 达 到 1000kWh /t 左右。

中国微纤化纤维素(MFC)纤维市场现状总体概况

微纤化纤维素(MFC)是一种多功能助剂,应用于涂料、胶黏剂和密封剂中,在提高体系的流变性和稳定性方面效果显著。一种新型高效的环境友好型 MFC,适用于各种极性有机体系和水性体系,能控制黏度,改善环氧水性分散体的触变性。在实际工业应用中,微纤化纤维素不仅可提高流变性和稳定性,而且还能用于制备优质的水性或极性有机体系。MFC来源于一种可再生的原材料—特种纤维素,可提高效率和性能。对于胶黏剂、密封剂和涂料制造商来说,MFC是一种突破性的新型替代产品。

根据恒州博智调研统计及预测: 2022年中国微纤化纤维素(MFC)纤维市场规模达到了588.66亿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915.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0.6%。

目前中国主要厂商包括鲍利葛、大赛璐美华、斯道拉恩索、FiberLean Technologies和桂林奇宏科技有限公司等。其中,2022前三大厂商份额占比超过60%,预计未来几年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斯道拉恩索集团投资总计910万欧元,旨在推动芬兰 IMATra、InGErois以及瑞典Fors的三家包装纸板工厂的微纤化纤维素(MFC)商业化发展,并加速产品开发。

斯道拉恩索已为怡乐包装(Elopak)提供基于MFC的包装解决方案

通过新的投资,斯道拉恩索将加快MFC新应用的产品开发,其中将包括针对油脂与氧气的阻隔层、以及用来替代纸板包装中铝材料的可生物降解膜。MFC拥有极高的强度,是100%的可再生原料,在多个领域中的表现都优于目前使用的塑料等化石材料。

在MFC的开发过程中,斯道拉恩索初专注于液体包装纸板领域,成为首家成功实现MFC纸板包装商业化的公司。自2015年以来,MFC已逐步被用于提高材料效率,并且提高了乳制品类的包装纸板质量。通过这些新的投资,斯道拉恩索还将进一步推动材料效率提升,例如将使用了更轻的MFC的纸板包装产能提升至50万吨。

斯道拉恩索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利用MFC开发和推广各项产品,来满足客户对可再生创新的需求。未来,MFC有望被用于一系列全新的产品,其中很多并非是斯道拉恩索目前的产品线所拥有。

目前世界上有少数的企业可以生产微纤化纤维素(MFC)纤维产品,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和日本。微纤化纤维素(MFC)纤维的产量从2017年的65.7吨增加到2022年185.8吨。

从产品市场应用情况来看,造纸业是目前微纤化纤维素(MFC)纤维市场中应用最广泛的。微纤化纤维素可作为造纸添加剂,生产更轻、更坚固的纸和纸板,因为它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这种方法呈现的纸张具有增强的特性,例如孔隙率更低、印刷质量更高和透明度更低。预计在未来也是主要市场增长点。

微纤化纤维素(MFC)纤维行业发展趋势

对 MFC 和 NFC 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在造纸工业中,MFC 主要被用作填料或涂料。MFC 表面带负电荷,加入纸料中,会与纸料所带的负电荷相互排斥,使得纤维和填料获得良好的分散。相应地,也就减少了因使用PAE而对环境造成的一系列危害。

对环境的日益关注以及市场对产品使用的更大可持续性的推动,正在推动对微纤化纤维素的需求。不断增加的资源限制也正在改变对生物基产品的需求,这是微纤化纤维素市场的重要驱动力。

湖南工业大学 特联合DT新材料,拟于2022年 7月13-15日 在湖南株洲举办“ 2022绿色包装材料与技术国际会议 ”,会议设立“ 绿色包装新材料 ”与“ 绿色包装新技术 ”两大研讨方向,以进一步推动我国乃至全球包装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扫码报名

会务咨询:周老师

133 5591 0860

微信同号

★ 平台声明

生物基能源与材料整合发布,部分素材来 全网,如涉侵 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欢迎参与投稿分享!
★ 咨询反馈
电话: 熊老师   13736019566(微信同号)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