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南京工业大学周俊团队CEJ:铁掺杂水热炭提高污泥与餐厨共消化产甲烷同时促进PPCPs的降解

南京工业大学周俊团队CEJ:铁掺杂水热炭提高污泥与餐厨共消化产甲烷同时促进PPCPs的降解

时间:2023-10-24 来源: 浏览:

南京工业大学周俊团队CEJ:铁掺杂水热炭提高污泥与餐厨共消化产甲烷同时促进PPCPs的降解

周俊团队 环境人Environmentor
环境人Environmentor

Environmentor2017

分享环境领域内学术进展、热点资讯、招聘信息

收录于合集
‍‍‍‍‍‍‍ ‍‍‍‍‍‍‍‍‍‍ ‍‍‍‍‍‍‍‍‍‍‍‍‍‍‍‍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第一作者: 颜素
通讯作者: 周俊
通讯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
图片摘要
成果简介

近日,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周俊教授团队在化工领域著名期刊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上发表了题为 “Fe-doped hydrochar facilitating simultaneous methane production and 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PPCPs) degradation in co-anaerobic digestion of municipal sludge and food waste” 的论文。文中以鸡粪厌氧消化沼渣为原料制备出一种新型、多孔且具有优良电化学活性的铁掺杂水热炭( Fe-HC ),将其投加于餐厨垃圾和城市污泥的共消化体系中可有效促进甲烷的生产和 10 余种 PPCPs 的去除。 16S rRNA 基因测序结果表明,添加 Fe-HC 增强了厌氧消化过程中功能微生物之间的互营作用,提高了微生物物质和能量代谢的活性。该研究实现了“以废治废”的目标,其成果可为提高富含 PPCPs 的城市污泥和餐厨垃圾的厌氧消化性能和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引言

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 PPCPs ),包括各种各样的抗生素、镇痛剂、抗抑郁剂、类固醇激素、香水、紫外线阻滞剂、消毒剂等。超过 30%-90%PPCPs 因不能被人或动物吸收而随着粪污、洗浴污水等进一步被排放到生活污水中。由于 PPCPs 具有疏水性和难生物降解性,大多数 PPCPs 易通过吸附作用在城市污泥中累积至较高水平。 长期接触 PPCPs 会引起人或动物内分泌系统紊乱,诱导细菌突变产生抗生素耐药性。 因此,寻找一种能够高效处理富含 PPCPs 城市污泥( MS )的方法迫在眉睫

利用厌氧消化( AD )技术处理城市污泥较为常见,但 MS 厌氧单消化体系的产气效率和稳定性易受到低 C/N 比、 PPCPs 、重金属等影响。相比之下,餐厨垃圾( FW )不含 PPCPs ,富含可生物降解的有机质。将城市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共消化( co-AD ),通过调节 C/N 比能够缓解 MS 单消化体系中 PPCPs 和重金属的抑制作用从而增强消化体系产甲烷能力。然而, FWMS 的共厌氧消化体系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如高氨氮和挥发性脂肪酸( VFAs )抑制等问题

近期研究结果表明,向 AD 体系中添加水热炭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并促进甲烷的生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水热炭可为微生物提供附着场所而增加生物量、诱导 VFAs 氧化细菌和产甲烷菌之间的直接种间电子传递( DIET )、其作为一种吸附剂可以吸附 AD 系统中有毒有害的物质(铵、重金属等),从而强化 AD 体系中甲烷产生。尽管如此,对于富含 PPCPsFWMS 共厌氧消化体系,水热炭对其同步产甲烷和 PPCPs 去除性能的影响缺乏评估,这也进一步的影响了该体系所产生沼渣后期填埋处置的安全性。因此,本文以沼渣为原料,利用 FeCl 3 浸渍法制备了一种具有多孔和优良电化学活性铁掺杂水热炭( Fe-HC ),构建了 FWMSco-AD 体系,考察了添加 Fe-HC 改善 co-AD 体系产甲烷和 PPCPs 去除效果,最后通过 16S rRNA 基因测序技术探究了 Fe-HC 加速 co-AD 体系产甲烷和 PPCPs 降解的微生物学机制。

图文导读

铁掺杂水热炭的性质表征

1 HCFe-HC 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SEMa-b )及其 X 射线能谱分析图( EDSa-b )、 X 射线衍射图谱( XRDc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 )( d )和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图谱( XPS ): C1s (e)N1s (f) O1s (g) Fe 2p (h)Si 2p (i)

SEM 表征结果表明, Fe-HC 颗粒之间团聚现象显著,颗粒表面粗糙多孔,有助于微生物的附着生长。 EDS 结果表明, Fe-HC 颗粒表面的主要组成元素为 COFeSi (图 1a, b )。对 Fe-HCFe 含量进一步分析发现 Fe-HC 总铁含量为 13.47 ± 0.13 mg g −1 ,其含量高于 HC 4.97 ± 0.05 mg g −1 ),该结果表明 FeCl 3 浸渍法能有效地提高 HC 中铁的含量。 FTIR 结果显示, Fe-HC 表面含有丰富的官能团( 1d ),有利于铵、 PPCPs 等抑制剂的吸附和功能微生物的附着。 XPS 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 F e-HC 表面分布 -OHC=O 、吡啶 -N 、石墨 -N ≡Fe 2+ /Fe 3+ (图 1, e-i 。据报道,这些官能团的存在使得水热炭具有一定的电化学特性,在促进微生物间的 DIET 和强化产甲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添加 Fe-HC 对共消化体系性能的影响

2 Fe-HC 添加量对 co-AD 体系甲烷日产量( a )、累计甲烷产量( b )、沼气日产量( c )、累计沼气产量( d )、 sCODe )、氨氮( f )、丙酸盐( g )、乙酸盐( h )、 pHi )和辅酶 F 420 j )的影响。图中的 co-AD1co-AD3co-AD5 分别代表添加 13 5 g L -1 Fe-HC 的共消化体系

co-AD 体系中加入 1.0-3.0 g L −1 Fe-HC 可显著提高甲烷产量,滞后期持续时间分别从 7 天缩短至 5 天和 4 天(图 2a ),表明 Fe-HC 可以提高产甲烷菌的活性。但添加过量的 Fe-HC 5.0 g L -1 )会抑制产甲烷过程。第 6-26 天, co-ADco-AD1co-AD3co-AD5 体系中的 sCOD 去除率分别为 59.0%72.6%84.2%77.3% ,其中 co-AD3 体系的 sCOD 去除能力最高(图 2e ),表明 3.0 g L −1 Fe-HC 的添加量更有利于微生物降解可溶性有机物。对于 co-AD 体系中的氨氮浓度,添加 1.0 -5.0 g L −1 Fe-HC 体系中的氨氮浓度低于对照体系( 2f )。 Fe-HC 对氨氮的吸附有助于为产甲烷菌创造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从而减缓氨氮对产甲烷菌活性的抑制,增强甲烷产量。另外,在 co-AD 体系中添加 Fe-HC 还可以提高乙酸的产量,从而强化氢营养型、甲基营养型或电子依赖型等产甲烷过程。总而言之, Fe-HC 的添加可促进 co-AD 体系厌氧消化过程中的水解、产酸和产甲烷过程

Fe-HC 对共消化体系中 PPCPs 降解的影响

3 Fe-HC 添加量对 co-AD 体系 PPCPs 去除的影响:环丙沙星( a )、土霉素( b )、黄体酮( c )、三氯生( d )、磺胺甲氧嘧啶( e )、卡马西平( f )、萘普生( g )、吉非罗齐( h )、阿奇霉素( i )和甲地孕酮( j )。 图中的 co-AD1co-AD3co-AD5 分别代表添加 13 5 g L -1 Fe-HC 的共消化体系

FWMSco-AD 系统中,考察了 Fe-HC10PPCPs (磺胺甲氧嘧啶、阿奇霉素、卡马西平、甲地孕酮、黄体酮、环丙沙星、土霉素、萘普生、吉非罗齐和三氯生)的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 26 内,各 co-AD 体系中所有 PPCPs 的浓度均随着甲烷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图 3a-3j )。同时,随着 Fe-HC 添加量从 1.0 g L −1 增加至 5.0 g L −1 PPCPs 的去除效率与 Fe-HC 添加量呈正相关(图 3e-3j )。 Fe-HC 添加量为 5.0 g L -1 时,磺胺甲氧西林、卡马西平、萘普生、吉非罗齐、阿奇霉素和甲地孕酮的降解率分别提高至 77.64%84.38%93.17%97.9%99.67%99.79% 。另外, co-AD 体系中的 PPCPs 也可作为微生物的碳源而被代谢去除。添加 Fe-HCco-AD 体系可依托 Fe-HC 形成生物膜,诱导 DIET 而促进体系中 PPCPs 的降解。总之,在 co-AD 体系中添加 Fe-HC 可以同时促进甲烷的生成和磺胺甲氧嘧啶、卡马西平、萘普生、吉非罗齐、阿奇霉素和甲地孕酮等污染物的高效去除

Co-AD 体系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4 :微生物群落的非度量多维尺度( NMDS )分析( a )以及不同消化时间( b )和不同 Fe-HC 添加量( c )微生物群落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的评分图。 图中的“ SMF ”字母分别代表厌氧消化过程的前期、高峰期和后期;“ SMF ”字母后面的“ 135 ”分别代表添加 13 5 g L -1 Fe-HC 的共消化体系

采用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 NMDS )揭示 co-AD 厌氧消化前后微生物群落在 OTU 水平上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第 1-11 ,所有 co-AD 体系的微生物群落组成相似,但与消化末期阶段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不同,表明随着厌氧消化的进行系统内微生物群落会发生变化(图 4a )。此外, Fe-HC 添加量还影响 co-AD 体系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随着 Fe-HC 添加量从 1.0 g L −1 增加到 3.0 g L −1 5.0 g L −1 ,微生物群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在 FWMS 共消化过程中,消化时间和 Fe-HC 添加量都会影响微生物群落组成

Co-AD 体系中不同水平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

5Co-AD 体系中门水平原核微生物( a )、属水平细菌( b )和属水平古菌群落( c )相对丰度的变化。 图中“ SMF ”字母分别代表厌氧消化过程的前期、高峰期和后期;“ SMF ”字母后面的“ 135 ”分别代表添加 13 5 g L -1 Fe-HC 的共消化体系

co-AD 体系中,门水平细菌以厚壁菌门( Firmicutes )、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ota )和拟杆菌门( Bacteroidota )为主(图 5a ),它们都属于水解发酵细菌。厚壁菌门( Firmicutes )能够产生胞外酶以降解大分子有机物(多糖、蛋白质、脂肪或木质纤维素材料)并产生挥发性脂肪酸( VFAs ),有助于促进 FWMSPPCPs 和其他大分子有机物的降解,从而促进甲烷的产生。在产甲烷高峰期,添加 Fe-HC 可以提高放线菌( Actinobacteriota )的活性,有助于将各种多糖转化为单糖。在厌氧消化体系中浮霉菌门( Planctomycetota )含有各种氨氧化细菌, 3.0-5.0 g L -1 Fe-HC 的添加量导致相对丰度在第 1-11 增加至 1.7%-2.4% ,这有助于提高 Fe-HC 处理体系对氨氮的去除(图 2f )。在属水平上, Fe-HC 的添加有利于 LactobacillusPropionicimonas 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 在快速产甲烷期(第 1-11 )的生长,以及在慢产甲烷期有利于 Proteiniphilum 的生长,而 Caproiciproducens 的生长则受到 Fe-HC 添加的抑制。在 co-AD3 体系中, Methanosarcina 的相对丰度比例最高可能是第 11 甲烷日产量最高的原因。第 11-26 ,添加 1.0-3.0 g L -1 Fe-HC 增强了 Syntropacetu sMethanoculleus 之间的互营关系

微生物群落的功能预测

6Fe-HC 共消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潜在功能的变化。 KEGG 类别中水平 1a )和水平 2b )代谢途径的相对丰度以及 co-AD 体系中存在 Fe-HC 时微生物群落潜在功能的热图( c )。 图中“ SMF ”字母分别代表厌氧消化过程的前期、高峰期和后期;“ SMF ”字母后面的“ 135 ”分别代表添加 13 5 g L -1 Fe-HC 的共消化体系

微生物群落的功能预测结果显示,排名前 6 位的代谢功能分别为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核苷酸代谢、辅酶因子和维生素代谢、能量代谢(图 6b )。添加 1.0-5.0 g L −1 Fe-HC 的体系在 1–11 内的碳水化合物代谢丰度( 15.8%-14.7% )高于对照体系( 14.9%-14.5% ),表明 Fe-HC 增强了微生物的代谢能力。此外,在第 1-26 ,添加 1.0-5.0 g L −1 Fe-HC 系统中,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辅酶因子和维生素代谢以及脂质代谢的丰度升高。在第 26 ,添加 3.0 g L −1 Fe-HC 可增强能量代谢,其丰度比对照体系提高 2.6 倍( 12.0% )。能量代谢的增强也与蛋白质、核苷酸、脂质等的代谢一致,表明添加 3.0 g L −1 Fe-HC co-AD 体系可促进有机底物的利用从而增强能量转化。

在水平 3 的代谢途径中,第 11-26 ,添加 Fe-HC 增强了氨基酸的代谢,如精氨酸 / 脯氨酸( ko00330 )、半胱氨酸 / 蛋氨酸( ko00270 )、丙氨酸 / 天冬氨酸 / 谷氨酸( ko00250 )、甘氨酸 / 丝氨酸 / 苏氨酸( ko00260 )和赖氨酸( ko00300 )的生物合成(图 6c )。对于脂质代谢,第 1-11 ,添加 Fe-HC 增强了 co-AD 体系中甘油磷脂( ko00564 )、甘油脂( ko00561 )以及脂肪酸( ko00061 )的生物合成代谢。因此,添加 Fe-HC 可以促进 FWMS 中有机底物的水解和发酵。

甲烷代谢( Ko00680 )是能量代谢的主要途径,其在第 1-11 ,添加 3.0 g L −1 Fe-HC 体系中的代谢丰度高于对照组,添加 1.0 g~5.0 g L −1 Fe-HC 对磷酸戊糖的代谢途径( Ko00030 )有促进作用。在第 1-26 ,添加 3.0 g L −1 Fe-HC 的甲烷代谢丰度从 1.05% 提高至 11.17% 为对照组的 5 倍。此外,卟啉和叶绿素代谢( Ko00860 )、核黄素代谢( Ko00740 )以及泛素酮和其他萜烯类醌的生物合成( Ko00130 )与能量代谢中的胞外 / 胞内电子传递有关。在 3.0 g L -1 Fe-HC 的体系中,它们的比例在第 26 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表明促进了甲烷生产的电子转移。因此,在 FWMSco-AD 体系中,添加 Fe-HC 提高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活性以及相应的甲烷生产的能量代谢。

‘’

小结

本研究首次证明了利用沼渣制备的铁掺杂水热炭能够同步提高 FWMSco-AD 体系中 PPCPs 去除和能量回收。 Fe-HC 表面含有与促进微生物电子传递有关的≡ Fe 3+ 、含氧和含氮官能团。在 FWMSco-AD 体系中加入 Fe-HC 强化了水解、酸化和产甲烷过程,同时提高了 PPCPs 的去除率(特别是磺胺甲氧嘧啶、卡马西平、萘普生、吉非罗齐、阿奇霉素和甲地孕酮)和甲烷生成。 co-AD 体系中 Fe-HC 的最佳添加量为 3.0 g L −1 ,此时滞后期缩短了 3 ,最大累积甲烷产量提高了 1.8 倍。添加 Fe-HC 提高了 FWMSco-AD 体系中微生物群落 α 多样性,改变了体系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微生物群落的功能预测结果显示,添加 Fe-HC 促进了 co-AD 体系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以及相应的甲烷生产的能量代谢。综上所述,添加 Fe-HC 可以通过提高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来强化产甲烷过程的同时提高 PPCPs 的去除率

本项工作得到了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

‘’

作者简介

周俊: 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资源委员会委员,南京工业大学生物能源研究所所长,国家注册环境保护工程师,清洁生产审核、环境司法鉴定等专家库成员。主要从事生物质废弃碳资源生物炼制、化工“三废”治理新技术与资源化、环境微生物与环境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研究成果已在秸秆、畜禽粪便、污泥、餐厨垃圾处理等方面得到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 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课题等 10 余项省部级以上项目,作为科研骨干参与国家“ 973 ”、“ 863 ”等多项纵向课题以及企业横向课题的研究,主持包括中国石化集团在内的企业横向项目 10 余项,部分专利成果已在企业转化。在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封面论文)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Water Research, Chemosphere SCI 期刊上发表论文 60 余篇,申报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40 余件;参编中英文专著 6 部;主持编写江苏省地方标准 1 项,团体标准 3
颜素: 工学博士,南京工业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酸性矿废水的微生物处理技术,废水中硒的生物转化与回收,有机固体废物热化学转化以及资源回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并参与多项省部级以上项目,在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等期刊发表 SCI 论文 10 余篇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ej.2023.146001

投稿 哈尔滨工业大学陈忠林教授团队 投稿、合作 、转载、进群,请添加小编微信Environmentor2020!环境人Environmentor是环境领 最大的学术公号 ,拥有 15W+活跃读者 。由于微 信修改了推送规则,请大家将环境人Environmentor加为 星标 ,或每次看完后点击页面下端的 “赏” ,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每日的推文! 环境人Environmentor现有综合群、 期刊投稿群、基金申请群、留学申请群、各研究领域群等共20余个,欢迎大家加小编微信Environmentor2020,我们会尽快拉您进入对应的群。

往期推荐

论文推介

ES&T主编/副主编:我的论文为啥未送审就被拒稿?

清华大学曲久辉院士团队Angew: 限域强化利用自由基主导的快速类芬顿反应
耶鲁大学Menachem Elimelech团队和哈工大马军团队Nat. Commun.:Janus电催化膜高选择性合成ROS
清华大学曲久辉院士团队ES&T:绿色芬顿——原子氢介导的双氧水电还原活化过程
同济大学赵红颖、赵国华团队ES&T: 电芬顿阴极氧化-还原协同深度处理含卤污染物
丹麦科大张翼峰 团队ES&T: 导电型的厌氧颗粒污泥应用于污水处理及产电的研究
香港科大劳敏慈团队ES&T: 如何实现水体中磷酸盐选择性吸附去除?
美国范德堡大学林士弘教授ES&T展望:脱盐过程能效的直观理解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文湘华团队WR: 污水可生物降解性决定了 污水厂微生物的构建机制
卡内基梅隆大学Lowry教授团队AM:硫含量和形态调控硫化纳米零价铁的疏水性、电子传递、反应活性和选择性
学术招聘
美国范德堡大学环境工程研究生项目招生 (博士硕士)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化学与环境工程系门玉洁课题组招收博士生(或博士后)
香港城市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Dr. Sam H. Y. HSU课题组招聘博士
美国圣母大学环境分子与合成生物学实验室拟招收2名全奖博士生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和瑞士Eawag联合招聘全奖博士生(环境方向)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赵华章教授团队招聘博士
学术资讯
耶鲁大学Julie B. Zimmerman教授出任ES&T主编
贝勒大学Bryan W. Brooks教授出任ES&T Letters主编
韩国科学院院士Wonyong Choi将出任ACS ES&T Engineering创刊主编
CEJ Advances创刊 | 潘丙才教授任主编,四位华人学者任副主编
ACS对话 | ACS ES&T Engineering创刊副主编马军院士
专访:Environmental Science & Ecotechnology 主编团队

扫描二维码,快速入群~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