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院士加持,国家拨款1.2亿,这个项目不简单

院士加持,国家拨款1.2亿,这个项目不简单

时间:2024-02-28 来源: 浏览:

院士加持,国家拨款1.2亿,这个项目不简单

原创 洞察趋势的 视知产研院
视知产研院

shizhimedia

视其实,知其势,研其策。聚焦产业、洞悉未来、世界潮流、中国立场,服务中国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

2月18日,湖北大冶市发展和改革局消息,大冶市矿区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清洁低碳氢能创新应用工程项目批复,获批中央预算内资金1.2亿元。

1 . 全国首个岩穴储氢科研项目

大冶市矿区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是全国首个开展岩穴储氢技术科研攻关项目,也是大冶历年来投资体量最大、争资额度最高、产业链条最全的绿色新能源项目。

《湖北日报》的消息称,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2亿元,包括光伏发电、绿电制氢、综合能源站等板块。其中,制氢工厂是项目核心,计划投资2.5亿元,在金湖街道鄢畈村、姜桥村、饶发村工矿废弃地新建三座电制氢工厂,预计年制氢4500万标方,副产氧气2250万标方;综合能源站则是项目储供氢的中枢,计划投资4亿元,在金山店镇、大冶东和奥体大道分别建设三座油、氢、电智慧能源站。

该项目在2023年3月正式开工,通过在大冶市废弃矿洞中进行岩穴规模化储氢建设、在综合能源站中进行地下分布式储氢建设。

大冶市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由湖北光谷东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华能长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冶武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武汉众宇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以光伏发电、绿电制氢、岩洞及地下分布式储氢、管道输氢、氢能产业园、数字化管理平台、氢能应用七大板块为主要建设内容,重点突破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发展等核心技术,着力打造氢能产业创新发源地和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其中中冶武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是项目的主要研发和技术集成单位。

2024年1月21日,湖北大冶深地储氢科研中试基地项目举行了开工仪式。湖北大冶深地储氢科研中试基地项目是湖北大冶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内首个岩洞储氢和地下分布式储氢的科研中试基地。项目研究领域包括岩洞储氢基础理论、关键临氢材料、核心建造工艺、智慧管控平台等内容,同步开展光伏、制氢、输氢、储氢至加氢的氢能全产业链条的工程化应用创新。

在开工仪式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焕泉说,“此项目是国内岩洞储氢领域的首次应用,也是发展绿色低碳技术、优化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春和说,深部地下储能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是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途径。湖北省具备深地储能的优越地质条件,布局深地储能产业是湖北创新驱动发展的“支点”。

目前,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的制氢工厂已完成厂房桩基监测,正在进行主体施工;3个能源站中2个即将完成桩基工程,预计2024年6月份之前可以建成投用。

2 . “地下工作者”

我国盐岩力学与盐岩地下油气储备工程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的杨春和院士是这个项目签约的“首席科学家”。

1962年生于江西丰城的杨春和院士,长期从事盐岩水溶开采与油气地下储备工程技术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工作。1999年,他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此前,他获得美国内华达大学地质工程博士学位,他也是该所留学归国的首位博士。

当时,美国墨西哥湾的盐穴储备库已建成30年,战略石油储备规模可维持国家90天的需求,但是我国还没有一座盐穴储备库。

杨春和提出了一个想法,在盐岩中溶出一个巨大的溶洞,或利用盐矿开采后留下的空腔,把油气储存在内。

但这个想法被很多人反对,因为我国盐层属于层状结构,盐层厚度小,不溶夹层多,盐穴的密闭性和力学稳定性受到质疑。

后来,经过几千组实验,杨春和和他的团队证明了中国层状盐岩不是弱面而是强面,证明了其安全性、可靠性和适用性。盐穴储气具有储量大、成本低、密封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还能节省地面土地资源,它的运营费用仅相当于地上库的三分之一左右。

2001年,国内正式开始对盐穴储气进行研究。很快,在2007年我国乃至亚洲首座地下盐穴储气库金坛储气库正式投产注气。这座埋在地下1000多米的储气库,每个溶腔可储存几千万立方米的天然气,利用金坛盐矿开采后留下的溶腔建库,节约建设成本达1.25亿元。

抱着让盐穴储气库在中国“开花结果”的信念,杨春和团队陆续开发了近10座盐穴储气库,为中国的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以及川气东送工程提供了重要保障。

因为聚焦地下盐穴科研,有人称他为新中国的“地下工作者”;也因为他对国家能源安全作出的巨大贡献,有人称他为“能源卫士”。2019年,他入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学部院士。

除了储气,杨春和把目光对准了储氢。

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他表示:“储气库从 0到1已经完成了,我们现在要对下面的地层进行分类,哪些适合做哪些储备?我们这个地层未来可以储油、储氢、储氦,可以叫作多场景、多元素的综合应用,这是我们一个攻关重点,是我们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一个重要保障”。

往期推荐

地质氢走红,新一轮能源“淘金热”开启

AI找矿,顶级富豪扎堆支持的这家独角兽淘到金了

人工智能助力,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押注氢能

 新                

资本热情退却、股票泡沫破裂,欧美电动车大退潮

▲点击上方关注视知产研院,聚焦产业、洞悉未来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